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发病率约为1%~7.2%,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为了解其感染因素,降低产褥感染率,现将我院收治的产褥感染患者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发病率约为1%~7.2%,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为了解其感染因素,降低产褥感染率,现将我院收治的产褥感染患者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剖宫产并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 2 0 2例剖宫产患者中发生产褥感染的 2 2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产程 <8h行剖宫产术 ,术后产褥感染率为 4.5 % ,而产程>16h行剖宫产 ,产褥感染发过率为 33.3%。手术在 6 0min以内结束者产褥感染发生率为 10 .1% ,而手术时间持续 95min以上者 ,产褥感染发生率为 33.3%。破膜时间 >8h行剖宫产的产褥感染率为 14.3%。结论 产程越长 ,产褥感染发生率越高 ,手术时间、破膜时间越长 ,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严密观察产程 ,提高产科质量 ,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产褥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美芬 《大家健康》2016,(1):196-197
目的:研究细菌性阴道炎对产妇产褥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细菌性阴道炎产妇170例作为研究对象 ,设置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产妇17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自然分娩后的产褥感染率和剖宫产分娩后的产褥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分娩后的产褥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分娩后的产褥感染率与对照组差别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阴道炎产妇的致病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其次为阴道加德纳菌、链球菌、粪肠球菌、表明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氏菌.结论:产妇患细菌性阴道炎后 ,其应用剖宫产方式分娩后出现产褥感染的机率较大 ,而细菌性阴道炎对自然分娩后的产褥感染情况无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剖宫产分娩,观察组患者予阴道分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娩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发生率及其新生儿Apger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出血量为(128.36±22.44)mL,术后出血量为(130.01±10.11)mL,产褥感染率为5%,新生儿Apger为(9.1±0.9)分,各项指标的值均优于剖宫产分娩的对照组产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予以阴道分娩,可以减少患者分娩出血量、产后出血量,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新生儿健康状况也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8年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42例,对其处理方法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处理经验.结果:有剖宫产指征的27例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余15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9例,产后出血率21.43%;产褥感染3例,产褥感染率7.14%.新生儿中血小板减少4例,发生率11%.新生儿头皮血肿1例.结论:血小板不低于50×109/L时,不需治疗;血小板低于50×109/L但无症状的孕妇,可行常规产科检查,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若伴有黏膜出血或出血高危因素时应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无产科指征,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低于30×109/L应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7.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关系,找出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发热天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5月我院发生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240例,就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宫颈分泌物细菌及支原体培养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已成为产褥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的广泛使用,B族溶血链球菌、厌氧菌、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所致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率明显下降,而解脲脲原体及人型支原体所致的产褥感染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新生儿窒息率、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6月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240例,随机抽取同期分娩无胎膜早破480例作为临床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手术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胎膜早破与早产密切相关。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并可增加新生儿窒息率。胎膜早破患者尽早结束妊娠,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产褥感染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产褥感染是较常见的产褥期疾病,但引起产妇死亡则较罕见.产褥感染发生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分娩方式和其是否存在高危因素.阴道分娩产褥感染发生率为1%~3%,而剖宫产产褥感染发生率高达15%~30%.产褥病率定义为产后24小时至产后 10天,至少间隔24小时测得体温达到或超过38℃.产褥病率所包含的疾病以产褥感染为主,主要引起产褥病率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肺炎、肺不张,伤口感染,脓毒性血检静脉炎和乳腺炎等.产褥感染主要由寄生在生殖道的厌氧菌和需氧菌等菌群所致,其中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占70%,包括厌氧球菌、类杆菌属;需氧菌属引起的感染占30%,多为肠道杆菌、肠球菌和链球菌等.产褥感染的非产科高危因素包括肥胖、营养不良、免疫低下、贫血及患有慢性疾病和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10.
产褥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或产褥期化脓性致病菌侵入产妇的生殖系统所产生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它具有起病急、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治疗或护理不当,最终细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导致感染性休克,对产妇的生命构成威胁.为了解其感染因素,降低产褥感染率,现将我院收治的产褥感染患者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桦  公茂礼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364-1365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或产褥期化脓性致病菌侵入产妇的生殖系统所产生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它具有起病急、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治疗或护理不当,最终细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导致感染性休克,对产妇的生命构成威胁。为了解其感染因素,降低产褥感染率,现将我院收治的产褥感染患者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产褥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其中产科手术。尤其是剖官产产妇产褥感染率明显提高。研究表明。胎盘剥离方式是剖官产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产褥感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褥感染是较常见的产褥期疾病,但引起产妇死亡则较罕见.产褥感染发生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分娩方式和其是否存在高危因素.阴道分娩产褥感染发生率为1%~3%,而剖官产产褥感染发生率高达1 5%~30%.产褥病率定义为产后24小时至产后10天,至少间隔24小时测得体温达到或超过38℃.产褥病率所包含的疾病以产褥感染为主,主要引起产褥病率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肺炎、肺不张,伤口感染,脓毒性血检静脉炎和乳腺炎等.产褥感染主要由寄生在生殖道的厌氧菌和需氧菌等菌群所致,其中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占70%,包括厌氧球菌、类杆菌属;需氧菌属引起的感染占30%,多为肠道杆菌、肠球菌和链球菌等.产褥感染的非产科高危因素包括肥胖、营养不良、免疫低下、贫血及患有慢性疾病和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14.
产褥感染是指产褥期内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产褥病率是指分娩结束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用口表测4次体温,每次间隔4小时,其中有2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产褥病率多由产褥感染所引起,亦可由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乳腺炎等引起.产褥感染是常见的产褥期并发症,其发病率为6%左右.至今产褥感染对于产妇仍构成严重威胁.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及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产褥感染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阴道分娩过程中肠道致病菌上行感染会增加产褥感染率及伤口感染率。2003年1~9月我院对自行临产的足月头位孕产妇130例,在分娩过程中使用一次性粘贴手术巾。临床结果表明,一次性粘贴手术巾能有效防止肠道致病菌上行感染,有效降低产褥感染及伤口感染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发病率约为6%,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之一。产褥病率则是指分娩24h以后至10天内用口表每天测量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不同,产褥病率还包括生殖道以外的其他感染,如泌尿系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及乳腺感染等。  相似文献   

17.
产褥感染指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又称产褥热.是产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6%.产褥病率与产褥感染的含义不同,它是指分娩24 h以后的10 d内,按标准方法用口表每日测量体温4次,凡体温有两次达到或超过38℃者.造成产褥病率的原因以产褥感染为主,但也包括生殖道以外的急性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栓静脉炎等.产褥感染、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珍 《西部医学》2007,19(5):862-863,865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8例产妇(阴道分娩371例,剖宫产457例),剖宫产率的变化、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关系。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其次为胎儿窘迫、巨大儿、难产等。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亦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其并发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应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水中分娩的产妇30例作为观察组,均为头位、单胎、初产、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随机抽取同期相同条件的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入水前后的疼痛变化,产后会阴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及是否发生产褥感染。结果:水中分娩组第一产程的活跃期平均时间,产褥感染率,新生儿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入水后疼痛明显减轻,出血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水中分娩可减轻疼痛,缩短产程,减少出血,对新生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0年7月-2014年11月我科收治产妇中抽取实施基础护理4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44例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100.0%,产褥感染率为4.5%,子宫复旧率为100.0%。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为81.8%,产褥感染率为20.5%,子宫复旧率为84.1%,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预防产褥感染,提高母乳喂养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