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孟妍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160-161
目的:全麻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复苏期患者出现的呼吸道并发症,躁动,循环系统并发症,体位异常的相关因素及处理。结果: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并发症及时有效的护理,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结论:全麻苏醒期患者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应综合分析,对症处理,确保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2.
颅脑外伤患者躁动多发生于伤后即刻,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它可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尤其是增加颅内出血量致ICP增高,严重影响着病情的转归.临床上常用的镇静、镇痛药常规用量疗效不佳,若增加用量在高颅内压情况下极易出现呼吸循环抑制.我院2003年6月-2007年7月对78例颅脑外伤伴躁动患者以微量泵输注异丙酚、咪唑安定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手术完毕,麻醉停止,但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在麻醉恢复期,随时可出现患者血循环、呼吸、代谢方面的异常而发生生命体征的改变,特别是气管插管全麻恢复期患者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躁动是麻醉恢复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躁动患者应综合分析,对症处理,以确保其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4.
急性颅脑外伤后躁动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躁动为颅脑外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因颅脑损伤致颅内高压或其他部位损伤影响呼吸、血液循环功能,造成缺氧而出现的一种状态。本院急诊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接诊颅脑外伤发生躁动症状患者25例,现将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浅谈阿托品化的躁动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海燕 《光明中医》2008,23(11):1838-1838
早期、足量、重复、快速阿托品化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阿托品的用药原则,亦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一环,而同时达到阿托品化后患者出现的躁动、中毒时出现的幻觉、狂躁等往往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如缺乏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则极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构成护患纠纷。现将我科几年来对阿托品化躁动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许秋群  应亚芬 《中医正骨》2008,20(12):79-79
骨折术后病人因麻醉、疼痛、焦虑、体位等诸多因素易产生躁动症状,相应地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如发生坠床、假体脱出、引流管脱出、伤口敷料撕脱、静脉输液外渗等,甚至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自2007—2008年,作者通过对55例躁动病人的用药观察和护理,探讨静脉镇静镇痛在骨折术后躁动病人应用的可行性、如何进行安全有效的护理,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帮助渡过手术危险期。  相似文献   

7.
<正> 小肠假性梗阻有时出现腹胀如鼓、躁动、心悸、心烦不安等症。此症往往以肠梗阻病变而误诊、误治。笔者对本症采用中药治疗一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患者杨某,女,33岁。于1974年以阑尾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提高恢复期患者的舒适度。方法:观察我院2011年1~3月份在恢复室收治的2720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2720例患者,其中,263例患者在恢复期间表现为躁动不安、呻吟、胡言乱语,甚至极力想拔除各种管道,其发生率为9.67%;其中,儿童和成年人患者躁动发生率高于婴幼儿和老年人。出现原因有疼痛、气管插管不适、尿管不适等。通过镇静、解释、适当的约束限制等措施可有效地缓解躁动。结论:加强对麻醉恢复室躁动患者的观察,尽早找出躁动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术后患者由于躁动造成的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干预对全麻插管术后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和躁动程度的作用。[方法]观察10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护理和针对麻醉苏醒期相关因素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率。[结果]气管导管拔除后: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采取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统计2009年2100例全麻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不良刺激导致躁动的发生率。结果:420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0.00%,各种不良刺激所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以疼痛和尿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0.96%及31.20%、药物影响15.24%,其他如低氧血症、精神因素、体位不适等原因12.6%。结论:对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应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420例躁动患者,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均安全渡过全麻苏醒期。  相似文献   

11.
术后躁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受麻醉外科手术原有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麻术后恢复早期是患者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可以降低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005年1—12月,笔者观察了680例五官科全麻术后患者,其中324例出现烦躁,经过严密观察与综合分析,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复苏期躁动是全身麻醉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重者会出现循环障碍、窒息等风险。我们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前进行干预,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行全身麻醉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  相似文献   

13.
<正>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的异常行为表现。睡眠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可使患者原来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加重,甚至增加疾病复发的危险性,致使脑卒中复发提前发生[1]。脑卒中患者约有95%存在失眠或睡眠结构紊乱,其发生与脑卒中的部位、神经生物学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等相关[2]。笔者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生的因素及流行病学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麻醉手术期躁动的安全护理情况.方法 临床观察150例全麻手术期躁动患者,采取合适护理,防止安全问题及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各种刺激导致全麻手术期躁动的比例及安全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 导致本病的刺激因素中疼痛因素占46.70%,心理因素占7.30%,尿管因素占20.00%,气管插管因素占22.00%,其它因素占4%;安全护理临床效果显示,体温异常有发热倾向4例(2.70%),误吸患者3例(2.00%),感染患者2例(1.30%),未见全麻后遗症发生.结论 采取积极的安全护理措施能有效地减少和防止麻醉手术期躁动各种安全问题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虹睫炎是一种病因复杂、复发率较高的眼病 ,如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 ,可使病程迁延或因严重的并发症而致失明。2 0 0 1年 3月— 2 0 0 3年 4月 ,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虹睫炎患者 2 9例 ,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 ,随访复发率低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9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不断上升。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这些眼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相似文献   

17.
肛肠病手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并延长创面愈合.如术后疼痛、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术后并发大出血等等.本文将这几种最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浅谈湿病     
祖国医学认为"湿"是外感病的一种致病因素,属"六淫"之一。如冒雨涉水,居住潮湿等情况均可使湿邪侵入人体而致病,这是一种"外湿"。人体脏腑内伤,如脾失健运,湿自内生,亦可致病,这是一种"内湿"。然外感湿邪太甚可使脾阳受困,若内伤脾虚可以湿自内生,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不过外感湿邪而致病,以湿重的症状为主,兼见脾虚之象,如因倦乏力,纳差,口淡或粘腻或发甜,胸闷脘痞,腹胀或恶心欲呕,苔厚  相似文献   

19.
老年糖尿病患者创伤性骨折后的皮肤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遭受创伤后 ,由于应激反应常使原有的糖尿病病情加重 ,而糖尿病本身又对骨折、外伤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可使其愈合缓慢、感染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由于老年创伤性骨折病人病程长 ,体位相对固定 ,较其他患者更易产生并发症。如褥疮、皮肤擦伤、破溃感染等。且一旦发生往往不易控制 ,给治疗、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创伤愈合有着积极意义。自 1989年以来 ,我们共收治 2 1例老年 (5 1~ 74岁 )糖尿病创伤性骨折患者 ,由于重视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创伤性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高危因素评判躁动的发生,进而预防躁动,发生时能恰当处理。方法:选取2010年到2011年8月在我院全麻气管插管下实施上腹部手术的患者4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术后躁动进行原因分析,并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上腹部手术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7%,原因以导尿管刺激最为常见。护理干预以后可以缓解躁动。结论:加强术后护理对减少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益,可以预防躁动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