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研究目的小儿室性早搏(VPC)与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的关系及运动试验评价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68VPC患儿作自立神经功能检查及运动试验。研究结果无器质性心脏组中,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衡有关者29/38例(74%),而心肌炎组仅14/30例(47%)有关.(P<0.05)。交感组12/15例(80%)运动后早搏增加;迷走组仅5/22例(23%)增加(P<0.01),迷走组运动后VPC增加者5例全部为心肌炎,而交感组仅4例(33%)。结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小儿无症状性VPC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引起无症状性VPC的原因之一,预后良好,运动试验对病理性早搏的判断价值属迷走性VPC者较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室性早搏患儿自主神经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研究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对小儿无症状性室性早搏(VPC)的影响,对76例VPC患儿,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组(简称无器心组)46例,心肌炎组30例,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测定、二级梯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及心室晚电位检查。结果,无器心组自主神经活性增强者有37例(80%),明显高于心肌炎组的14例(47%,P<0.01)。运动试验:交感活性增强者18例,运动后VPC增多15例(83%);而迷走活性增强的23例中仅5例(22%)增多(P<0.001)。前者15例中4例心肌炎,后者5例均为心肌炎。提示VPC常见于无器心病的小儿,自主神经活性增强可能为其重要原因之一。应避免扩大心肌炎的诊断及不恰当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威豪CompasXMHolter系统检测43例病毒性心肌炎和19例正常儿童的心率变异性。根据是否并发室性早搏(VPC)将病毒性心肌炎分为室早组和非室早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室早组与非室早组和对照组比较,心率变异性降低(P<005)。病毒性心肌炎24小时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小于80ms者发生高危VPC的危险性为SDNN大于80ms者的45倍。结论病毒性心肌炎VPC的发生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有关,心率变异性降低的程度可以作为判断VPC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巨细胞包涵体病的临床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1992年9月至1994年3月我科收治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34例。部分阳性患儿同时检测母亲PCR-HCMV-DNA阳性率为80%,说明患儿HCMV感染与母亲有明显关系。本文采用了聚合链式反应(PCR)检测患儿血HCMV-DNA的方法,并与血清免疫学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操作简便,反应周期短,不存在交叉反应,是目前临床检测HCMV感染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4例临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DNA,同时作病毒分离及HCMV-IgG、IgM测定。结果表明:HCMV-DNA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32%;而病毒分离阳性者8例,阳性率为18%;HCMV-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9%和23%。提示:(1)部分ITP患儿发病时有HCMV活动性感染;(2)PCR技术特异、敏感、快速,对ITP患儿的HCMV活动性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肠道病毒感染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为建立一种能检测出临床上绝大多数肠道病毒(EV)感染的快速、敏感、特异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通过对EV基因组的序列分析,在其5′端非编码区设计一对引物,用该引物建立的RT-PCR方法对31种EV标准毒株和34例无菌性脑膜炎及11例无菌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CSF)分别进行扩增,其产物做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斑点杂交检测。研究表明,31种EV标准毒株斑点杂交的敏感度达10-2~10-350%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34例无菌性脑膜炎中21例阳性(61.8%),11例无菌性脑炎中8例阳性(72.7%);阳性患儿恢复期CSF,2例无菌性脑膜炎和1例无菌性脑炎仍为阳性。提示用RT-PCR方法检测EV感染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7.
用聚合酶以应技术(PCR)检测6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HCMV0DNA在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同时做尿HCMV病毒分离。结果表明:HCMV DNA阳性47例,阳性率78.3%,而HCMV分离阳性30例,阳性率50.0%。HBV DNA阳性12例,阳性一率20%。提示婴儿肝炎综合征与HCMV和HBV感染有关。PCR技术特异,敏感,快速及简便,可协助临床医生对婴儿肝炎综合征做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柯萨奇B组病毒(CBV)进行检测并探讨与临床症病的关系。研究方法对我院298例疑似CBV感染的患儿,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CBV。结果检出CBV阳性127人,阳性率42.6%。感染与年龄有关,夏秋季多见。80例健康儿童中,阳性5人,占6.25%。20例RT-PCR检测阳性标本用ELISA法检测,17例阳性。结论RT-PCR可快速、敏感、准确地检出标本中的CBV。此病毒可侵犯多种器官,引起各种临床症病,有较强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诊断方法与治疗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的诊断方法,了解对HSVE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单纯疱疹病毒(HSV)DNA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HSVDNA阳性11例;HSVIgM阳性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1例;DNA与IgM同时阳性3例。将脑脊液检查HSVDNA阳性或HSVIgM抗体阳性者12例诊断为HSVE,占44%。对HSVE患儿予以静脉滴注无环鸟苷,连续用药一周,结果治愈8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及死亡各1例。结论PCR与IgM抗体检测两种方法相结合有助于HSVE病原学早期诊断,并指导HSVE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诊断的应用,我们选择CMVAD169株基因组DNA EcoR ID片段补序列合成一对引物,对CMV标准株、一系列对照样品及两组患儿的尿标本进行CMV DNA的PCR检查,并将结果与其它方法比较。结果表明:用PCR方法只能扩增CMV AD169株的DNA序列而不能扩增人的二倍体细胞(HDC)和对照病毒的DNA,从而确立了该法特异法。与核酸杂交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4例经手术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CBA)患儿的新鲜血、尿、术中肝组织、肝门淋巴结及其母亲血、尿标本做巨细胞病毒(CMV)的检测,以14例非肝胆疾病患儿的血、尿标本作为对照。14例CBA患儿中,9例CMV感染阳性,其中7例肝组织CMV感染阳性,CBA患儿CMV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CMV与CBA关系密切,可能是其病因之一。母亲和患儿同时阳性7例,有可能母亲感染CMV对患儿有垂直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临床分析和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临床分析和随访冀石梅,梁翊常,王小蕙区分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与有明确病因的非特发性室速,对患儿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病例选择标准:(1)无器质性心脏病,有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史;(2)VT发作间歇期心电图(E...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理,应用地高辛素标记HBVDNA探针原位杂交和直接原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例血清HBV标志物阳性、临床诊断为HBV相关性肾炎患儿的肾活检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行HBVDNA检测,并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做标本的HBV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显示5例中有4例标本原位杂交和直接原位PCR检测均呈HBVDNA阳性,HBVDNA阳性颗粒弥漫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系膜区、肾小管及肾间质,表现形式以浆核型、核型为主;此4例HBsAg亦阳性,HBsAg阳性颗粒的分布与HBVDNA基本一致。提示HBV不仅可通过免疫介导引起肾脏损害,而且有可能直接侵犯肾脏导致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14.
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的几个问题王韵琴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肾病综合征又是儿童的常见多发病。儿科临床常遇到肾病综合征患儿血中HBV抗原阳性,对这类患儿的诊断应是HBV抗原血症与肾病综合征偶然并存,还是HBV相关肾炎?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  相似文献   

15.
以巢式PCR扩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中,T细胞受体基因V82-D83片段。受试病例有67%(41/61例)获约80~89hP的DNA片段。提示V82-D83基因重排亚型是具有一定代表的类型,对于鉴定白血病残留克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立PCR单管法快速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临床价值,本文对18例经临床、EEG,MRI或CT诊断的单疱病毒脑炎(HSE)患者24份SCF标本,先经解偶联裂解吸附预处理,抽提模板DNA,然后进行PCR一次性扩增研究。首次扩增18份CSF标本,其中17份PCR阳性,1份阳性,但6天后复查转为阳性。5例PCR阳性患儿经正规抗病毒治疗后均转为阴性。对照组30例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为阴性。结  相似文献   

17.
以巢式PCR扩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中,T细胞受体基因V82-D83片段。受试病例有67%(41/61例)获约80 ̄89bp的DNA片段。提示V82-D83基因重排亚型是具有一定代表的类型,对于鉴定白血病残留克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血清肠道病毒(EV)RNA,6例阳性。检出率20%,并对阳性病例作临床分析。用ELISA法混合反应对照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CBV)IgM、IgG,阳性率分别为77%和30%。认为PCR对EV感染早期检出率高,对病原学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检测方法。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64例无菌性脑膜炎及27例无菌性脑炎患儿脑脊液(CSF)中肠道病毒(EV)RNA。结果急性期CSF中EVRNA阳性检出率为:无菌性脑膜炎609%,脑炎481%;阳性患儿恢复期CSF仅个别阳性;对照组全部阴性。起病5天以内阳性率明显高于5天以后(P<005);5~10月份较11~4月份发病率高(P<005)。25例病毒分离阳性者中24例RT-PCR阳性,53例病毒分离阴性者中19例RT-PCR阳性,RT-PCR敏感性显著高于病毒分离的敏感性(P<001)。结论EV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T-PCR技术是诊断EV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SEC)与先天性感染的关系,采用ELISA酶标法检测母婴双方囊肿组与对照组各70例血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弓形虫的抗体,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检测病原DNA(风疹病毒除外),同时作尿CMV的PCR检测。结果:囊肿组新生儿血CMV-IgM抗体和CMV-PCR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1%、5.7%和12.9%、2.9%);且尿CMV-PCR的阳性率达40.0%(28/70),高于对照组的17.1%(12/70);分别进行两组自身对照,尿CMV-PC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CMV-PCR阳性率(P<0.05)。囊肿组母亲的尿CMV-PCR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30%、10%、P<0.01)。提示新生儿SEC是宫内感染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之一,与先天性CMV感染有关,尿CMV-PCR检查可作为宫内CMV感染的首选实验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