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针刺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不的治疗手段,已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多年,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本文总结10余年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文献,概述中医对于2型糖尿病的认识,细化2型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同时对针灸辨病,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状况作相应总结,希望能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做一定补充。  相似文献   

2.
总结相关文献,发现众医家多以动态综合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为主辨治糖尿病。并对糖尿病的中医病机有趋于一致的认识,即认为气阴两虚,夹痰夹瘀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3.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咳嗽型哮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东梅  陈果 《四川中医》2006,24(1):26-28
本文探讨了咳嗽型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辨病论治的具体方法,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咳嗽型哮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王哲民 《山东中医杂志》1997,16(11):517-518
戴岐辨治Ⅱ型糖尿病经验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250014)王哲民关键词Ⅱ型糖尿病戴岐老中医经验戴岐主任医师从事虚证、老年病防治研究多年,对Ⅱ型糖尿病的辨证论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整理如下。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Ⅱ型糖尿病病因病机复杂,证候常不典型。戴师认为,...  相似文献   

5.
郑少林  李红 《四川中医》2014,(1):186-187
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中医病机辨证认识的深入,现主要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肾论治、从痰湿瘀血论治,并结合现代医学2型糖尿病的有关生化指标与其辨证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李玉林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玉林系空军青岛疗养院主任医师,从医近50年,对糖尿病的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路,现具体介绍如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李老认为对糖尿病的诊治,必须遵循中医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的原则。既要明确中医的证,又要明确西医的病。如同属消渴病,要明确是尿崩症还是糖尿病,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首次提出辨机论治的观点,从辨证论治的沿革与证、病、症的概念及其关系、中医辨证与病机分析、病机认识与辨病、辨证的一致性和辨机论治是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等5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郑少林  李红 《四川中医》2014,(2):171-172
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中医病机辨证认识的深入,现主要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肾论治、从痰湿瘀血论治,并结合现代医学2型糖尿病的有关生化指标与其辨证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刘文科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17,36(6):516-518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动态发展的慢性疾病,在疾病不同时期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既往由于医疗条件限制,临床医师所见糖尿病是以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为主体的消瘦人群,这类人群属于古代"消渴病"范畴,三型辨证是在古代消渴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糖尿病医学理论总结提炼的辨治分型理论,涵盖了消渴人群从早期到末期的基本证型及辨治;90年代末期,由于诊断及治疗的前移,肥胖型糖尿病逐渐成为糖尿病的临床主体人群,这部分人群属"脾瘅"范畴,脾瘅阶段是消渴的前一阶段,在病机、治法及证型方面与消渴皆不相同。脾瘅理论与三型辨证是适用于糖尿病不同阶段的辨治理论,二者互相补充,共同形成完整的糖尿病中医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卢依平  赵璐 《光明中医》2009,24(8):1428-1429
"辨病-辨证-辨体质"是符合现代临床实践的、能够代表现代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证特点的诊疗模式,在糖尿病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辨病指首先明确糖尿病的诊断,全面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及严重程度的评估;辨证施治则是发挥中医药对糖尿病的多层次、多靶点干预作用;辨体质用以指导中老年糖尿病无明显症状者的辨治以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此以病统证,病证结合,辨证辨质,谨守病机,能够加强耱尿病的诊疗规范化,提高诊治效率,使中医药在糖尿病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其中95%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T2DM)[1]。T2DM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认识多基于肺燥、胃热、肾虚,治疗多从润肺、清里、滋肾着手。目前,中医界对T2DM的辨治大多以脏腑辨证为基础,或偏于因本虚致病,或偏于因邪实致病,或合而有之。  相似文献   

12.
谈谈辨中医的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这里为什么要谈中医的辨病问题,得先从目前常常讲到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提法谈起。目前常说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所谓辨病,实际是指辨西医的病,辨证是辨中医的“证”。中西医互相结合,有利于认识疾病的本质,有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质量,是很对的。  相似文献   

13.
"态靶辨证"是由仝小林教授首次提出的中医临床辨治方略,其特点在于将传统中医的辨证与现代医学的疾病认识相结合,将中医调态疗法与现代药理的研究成果相结合。仝小林院士运用态靶结合的思路从2型糖尿病各个阶段的发病特点中归纳出郁、热、虚、损四个核心状态,并探索出针对这四态中不同病机的调态"靶方"及具有改善症状、降低血糖作用的"靶药",二者配合使用提高了临床疗效。该文介绍了仝小林院士在2型糖尿病各阶段的用药策略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提出在体质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体质形成的原因,不同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存在差异性,不同体质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存在基因多态性,建立具有创新性的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学理论,促进中医学术进步,并为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的可行性,为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的糖尿病肾病辨证模式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210名青壮年2型糖尿病中医辨病辨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留洪  陈忠伟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70-2571
目的探讨当今青壮年糖尿病的中医辨病、辨证规律,为中医药早期防治提供大法。方法对210名初诊青壮年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症状及辨病情况、证候及病性、病位进行归纳、统计。结果有不同程度“三消”症状、按中医传统定义诊断为“消渴”者只占35.71%;始动病因以后天饮食不节、过逸少动为主,并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病初以实证为多,痰湿内滞在消渴病中具有普遍性;早期病变脏腑主要在中焦脾胃,与肝密切相关。结论须结合现代医学对“消渴病”重新定义及分期,其早期主要病机特点为脾胃受损,肝脾失调,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应尽早予中医辨证施治,尤其应重视化痰除湿,健脾调肝。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论述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总结戴恩来教授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独特见解,提出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应结合现代医学,立足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根本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加味白虎汤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远期疗效较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自我院近3 a来门诊或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乐德行教授对难治型胃脘痛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方面的认识和临床医案举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查阅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病案系统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患者11,421例,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对应分析,找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病名、证型分布、证素规律、辨证方法及相关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对应的中医病名为消渴,2型糖尿病伴神经并发症对应的中医病名为消渴筋痹,2型糖尿病足病对应的中医病名为消渴脱疽,2型糖尿病肾病对应的中医病名为消渴肾病,2型糖尿病足病和2型糖尿病肾病对应的中医病名为水肿,2型糖尿病伴眼并发症对应的中医病名为视瞻昏渺;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血瘀和气阴两虚证;湿热瘀阻,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湿、热、痰、浊、血瘀;病位证素主要为脾、胃、肾;辨证方法以八纲辨证和气血辨证为主,以脏腑辨证和病因辨证为辅。结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病位证素主要为脾、胃、肾,病性证素主要为湿、热、痰、浊、瘀等。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常见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见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查阅2003年-200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病历数据库,筛选西医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历1 611例,对其中医病、证诊断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及其常见并发症的中医病名、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证型分布仍以传统认识的气阴两虚为主(47.51%),气虚血瘀证为消渴病与脱疽的常见证型。辨证方法不同,以病因辨证,主要为湿、热;以八纲辨证,主要为气虚、阴虚、火热、血瘀;以脏腑辨证,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结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证候分布及演变具有一定规律,"热伤气阴"基本病机和"微型癥瘕"病理假说很可能是导致其分布规律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