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价低张双对比造影与CT、胃镜联合诊断青年胃癌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青年胃癌。单纯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28例,CT检查21例,胃镜检查36例,其中19例采用联合法检查,所得结果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低张双对比造影判断青年胃癌大体分期的准确性为93。6%。低张双对比造影与CT.胃镜及联合判断青年胃癌大体类型的符合率分别为74.1%、76.8%、68.5%、79.6%。联合法优于单纯某一种检查方法(P〈0.05)。CT判断胃周邻近器官受侵的准确性为93.2%。结论在青年胃癌的诊断中,低张双对比造影与CT、胃镜的联合应用起了互相补充的作用,提高了青年胃癌的诊断水平,为临床选择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三维成像内镜技术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手术病理或电子内镜检查结果为最终判断依据,对20例患者进行CT三维成像内镜技术检查,探讨该检查手段的检查前准备,扫描参数,三维后处理方;式及其与原始图像相结合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双较CT三维成像内镜技术的肿瘤显示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程度及各种重建方式对胃癌显示的有效性。结果:CT三维成像内镜技术检查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5%,漏诊率为3%,误诊率为25%,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r7%和72%。结论:双层螺旋CT三维成像内镜技术多种重建方式结合原始图像的使用在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潘晓奇 《吉林医学》2012,33(6):1246-1247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指导意义和价值进行研究讨论。方法:抽取66例胃癌患者,采用胃癌根治术对其进行治疗,在进行手术之前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供胃血管情况进行检查。结果:检查结果显示供胃血管状态正常的患者有59例,发生解剖变异的有7例;实际手术中观察到的结果显示,供胃血管状态正常的患者有57例,发生解剖变异的有9例。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癌患者实施胃癌根治术之前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患者的供胃血管状态进行检测的准确性很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胃和腹腔联合注气下扫描处理技术[MSCT—SAG]对胃癌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胃癌病人62例行多排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T分期62例胃癌病例常规MSCT和MSCT-SAG对T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73%和95%,N分期有显著差异,M分期:检出无差别。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图象处理联合腹腔及胃注气对胃癌分期可明显提高胃癌TN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李军民 《当代医学》2011,17(29):30-31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我国各类肿瘤发病率首位,胃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当临床发现时已是胃癌晚期,而且胃癌预后较差,当患者胃裸区被肿瘤组织侵犯时其预后更差。临床上胃镜、胃肠钡餐检查、B超等在胃癌检查诊断上各具优势,但在胃癌侵犯胃裸区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劣势,本文就对CT影像学检查在胃癌侵犯胃裸区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价值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癌和肿瘤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8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疑似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螺旋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计算螺旋CT对胃癌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 35%、94. 12%、95. 00%,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 0. 7)。螺旋CT对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为100. 00%,对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后动脉、胃短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5. 35%、93. 02%、97. 67%、97. 67%,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对胃癌予以灵敏、准确诊断,还可对患者肿瘤血供情况进行明确,可应用到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6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SCT表现及临床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T检查发现恶性胃肿瘤共计66例,其中胃癌51例,胃间质瘤14例,胃淋巴瘤1例。其中早期胃癌6例,进展期胃癌29例,晚期胃癌3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9例肿瘤直径〉5cm,5例肿瘤直径〈5cm。所检查出的51例胃恶性肿瘤中,21例与邻近结构有明显的粘连或直接侵犯周围组织,14例可见明显瘤内坏死、囊变,8例出现转移灶;增强后病灶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绪论螺旋CT检查对胃恶性肿瘤进行准确定位、良恶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MRI与螺旋CT对于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胃癌治疗确定靶部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58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分别使用螺旋CT检查(CT组)和MRI检查(MRI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胃癌病灶检出情况。结果 CT组使用螺旋CT检查出49例患者的123个胃内病灶以及30例患者的98个胃外病灶;MRI组检查出56例患者的189个胃内病灶和41例患者的146个胃外病灶,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螺旋CT检查方式相比,应用MRI对原发性胃癌患者病灶检查具有更大的优势,患者胃内病灶和胃外病灶的检出率更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的影像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钡餐和纤维内镜。随着螺旋CT的应用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诊断胃癌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1998年4月至2002年4月,笔者对87例有I临床症状,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疑为胃癌的患者作了螺旋CT检查,现结合临床资料对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胃部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钡剂(双对比)造影与胃镜检查,但两种检查方法对胃癌的分期价值均有限。CT应用于胃癌的检查,国内不很普遍,有关文献不多。而CT作为一种补充的检查手段,在直接显示胃壁厚度,胃肿瘤性疾病的生长方向和向邻近器官的扩展及远处转移、术前分期方面有一定价值。收集我院1997年10月至2005年5月经过螺旋CT检查或多层螺旋CT检查的58例怀疑胃部病变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胃镜检测常规禁食组和禁食3 h组的胃液量,并测定pH值,比较有无组间差异.方法:对15例常规禁食患者以及15例禁食3 h患者进行普通胃镜检查,胃镜下抽取全部胃液,计总量并测定pH值.结果:常规禁食组平均禁食时间13.83 h,平均胃液量(35.47±13.04)ml,平均pH值(2.22±1.13);禁食3 h组平均禁食时间3.57 h,平均胃液量(42.75±21.52)ml,平均pH值(3.30±1.03).两组间胃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般择期手术患者不必术前长时间禁食,手术前3 h口服液体肠内营养剂(瑞素500 ml)并不明显增加胃液量.  相似文献   

12.
13.
Gastric cyt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