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晶  杜建 《福建医药杂志》2001,23(2):101-102
目的:观察脑血管硬化性痴呆症(VD)患者血清ET、CGRP与NO的水平,分析其相互关系,探讨血管舒缩功能状态改变与VD发病的可能关系。方法:根据诊断标准筛选VD患者65例,分为轻度痴呆组(VD.1)30例,重度痴呆组(VD.2)35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清ET、CGRP、NO指标检测。结果:VD组E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GRP、NO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VD.2组ET高于VD.1组,CGRP、NO低于VD.1组(P<0.01);VD患者的ET与CGRP、NO呈负相关性,CGRP与NO与正相关(P<0.01)。结论:在VD患者血中ET升高,CGRP、NO降低,VD的发病与血管舒缩调节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A(VA)、维生素D(VD)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病房住院治疗的256例3岁以下的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检测患儿血清VA、VD水平,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肺炎组(n=200)、重症肺炎组(n=56),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256例肺炎患儿血清VA、VD水平分别为(0.84±0.37)μmol/L、(48.11±17.55)nmol/L,其中VA缺乏(VAD)、VD缺乏的检出率分别为46.5%、58.2%;重症肺炎组VA、VD水平低于普通肺炎组,VAD、VD缺乏检出率升高(P<0.05);不同VA水平的肺炎患儿VD缺乏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患儿VD缺乏检出率更高;VD缺乏的肺炎患儿住院时间长于VD不足组和VD正常组(P均<0.05)。结论:肺炎患儿VA、VD水平高低与肺炎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益智五海胶囊改善血管性痴呆(VD)智力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缺血再灌注法制作VD大鼠模型,检测益智五海胶囊对VD大鼠模型中ET、TXB_2、CGRP、6-Keto-PGF_(1α)的影响.结果 益智五海胶囊对VD大鼠模型CGRP、6-Keto-PGF_(1α)具有不同的升高作用,ET、TXB_2具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结论 益智五海胶囊可改善智能,多途径调节CGRP、6-Keto-PGF_(1α)和ET、TXB_2的含量,改善VD的智力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D)患儿血清中维生素A(VA)、维生素D(VD)、维生素E(VE)水平及其与抽动障碍的临床亚型、抽动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好地防治T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泰州市中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TD患儿198例为TD组,同期就诊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VA、VD、VE水平并分析其与抽动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TD组患儿VA、V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A、VD缺乏或不足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TD组患儿V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缺乏或不足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病程及抽动形式,TD可分为抽动秽语综合征(TS)、慢性抽动障碍(CTD)、短暂性抽动障碍(TTD)3个临床亚型。TS组患儿VA水平低于CTD组及TTD组;TS组及CTD组患儿VD水平低于TTD组患儿;不同组间V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将TD组患儿分为轻度TD组和中重度TD组。轻度TD组、中重度TD组与对照组VA、V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TD组VA、VD水平低于轻度TD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TD组、中重度TD组与对照组V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患儿VA、VD水平与抽动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TD患儿存在VA、VD缺乏或不足,TD患儿血清VA、VD水平与抽动障碍的临床亚型、抽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益智五海胶囊改善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缺血再灌注法制作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检测益智五海胶囊对VD大鼠模型海马Ach、AchE及大脑皮层5-HT、NE、DA的影响.结果 益智五海胶囊对VD大鼠模型海马Ach、AchE,大脑皮层5-HT、NE、DA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益智五海胶囊改善智能是多途径的,通过改善海马中Ach、AchE和大脑皮质DA、NE、5-HT,改善VD的智力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维生素B12(VitB12)与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6例VD患者、152例脑梗死非痴呆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Hcy、FA、VitB12水平并分析其变化;按MMSE评分标准评估VD患者的认知功能,按痴呆程度将其分为重度、中度及轻度三组,并检测各组血清Hey浓度,分析Hcy水平与痴呆程度的关系。结果VD组及脑梗死非痴呆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26、3.14,均P〈0.01),其中以VD组最高;VD组及脑梗死非痴呆组血清FA及VitBl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6、2.98、3.21、2.91,均P〈0.01),其中以VD组最低。VD患者血清Hcy水平随痴呆程度的加重而升高,Hcy浓度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9,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VD具有相关性,高Hcy血症可能是导致VD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FA及VitB,2缺乏可引起Hcy的增高,FA及VitBl2缺乏可能是导致VD发生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维生素D(VD)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性,但是对其机制知之甚少。近年来对VD及其活性形式与RA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在Toll样受体(TLR)、调节性T细胞(Tregs)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方面的研究大大加深了人们对VD与RA作用机制的认识。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维生素A(vitamin A,VA)、维生素D(vitamin D,VD)、血锌水平与免疫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01~2020-12本院儿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0~14周岁支原体肺炎儿童230例作为实验组,按照年龄段分为4组:0~1岁、~3岁、~6岁、~14岁。另外选择同期同年龄段儿科门诊健康体检儿(非支原体肺炎患儿)2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同年龄段VA、VD、血锌水平;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同年龄段VA、VD、血锌缺乏检出情况;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VA、VD、血锌及免疫功能水平;VA、VD、血锌水平与免疫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1)实验组不同年龄段(0~1岁、~3岁、~6岁、~14岁)VA、VD及全血锌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对应年龄段(P<0.05),但同一组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同一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不同年龄段(0~1岁、~3岁、~6岁、~14岁)VA、VD及全血锌缺乏检出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对应年龄段(P<0.05),但同一组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同一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 、奥拉西坦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脑梗死后VD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乙酰谷酰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叶酸、VitB12干预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老年病医院收治的32例VD患者,测定其血浆Hcy、叶酸、VitB12水平,予叶酸5mg,VitB12500ug,3次/d干预治疗,8周后检测血浆Hcy、叶酸、VitB12水平。结果:接受叶酸、VitB12干预治疗32例VD患者,8周后血浆Hcy水平下降,叶酸及VitB1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叶酸、VitB12干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VD患者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是从新疆特色植物药肉苁蓉中分离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ECH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1]。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和认知障碍综合征,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本文通过考察ECH对VD大鼠行为学、氧自由基以及胆碱能神经递质代谢速率的影响,初步探讨ECH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  相似文献   

12.
邵彩慧  李阔  刘滨伟 《河北医药》2012,34(5):680-682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病(PH)合并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为早期发现及治疗高Hcy血症及IR可以预防PH合并VD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388例,分为2组,PH合并VD患者96例为病例组,PH不合并VD患者292例为对照组.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葡萄糖(FPG)、Hcy等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1)病例组在TG≥1.88 mmol/L、TC≥6.17 mmol/L、HDL< 1.44 mmol/L、LDL≥3.12 mmol/L、FINS≥11.0 mU/L、IRI≥2.8、Hcy≥14μmol/L时,PH合并V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14 μmol/L、IRI≥2.8 mU/L是预测PH合并VD的主要指标,OR为2.79、7.47,OR 95% CI为2.023~4.977,5.843 ~ 9.555,P<0.05.结论 高Hcy≥14 μmol/L、IRI≥2.8 mU/L是PH合并V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葛朝亮  汪宁 《安徽医药》2011,15(9):1063-1065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TQHXD)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脂褐素(LPO)含量的影响,明确通窍活血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疗效。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大鼠脑皮质中NO、ET-1、LPO的浓度。结果模型对照组较假手术组相比,VD大鼠脑皮质中NO、ET-1、LPO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通窍活血汤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VD大鼠脑皮质NO、ET-1、LPO的含量(P<0.05)。结论 TQHXD具有明显降低VD大鼠的脑皮质中氧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注射维生素D致血清高25OHD3 7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儿童因为注射维生素D(VD)导致血清250HD,适量的情况。方法:对1994—2002年我院就诊的75例因为注射VD导致血清250HD3浓度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的儿童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250HD3浓度最低的为64.58nmol/L,最高为833.74nmol/L。一次性注射VD30万IU的占73.33%(55/75),多次注射VD的占26.67%(20/75)。一次性注射VD的患儿未发现有明显的中毒病例,多次注射VD的20例患儿中有9例发生VD中毒。结论:多次注射VD比一次性注射VD更容易引起VD中毒。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几十年,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维生素D(VD)具有调控钙、磷代谢等作用,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VD是一种有广泛生物效应的内分泌激素,不仅与人体骨骼发育有关,而且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关.1.VD的来源与转化 人体VD来自两个方面,即通过皮肤暴露于阳光紫外线下而自行合成内源性VD3,从含VD的食物或强化食品中获取VD2或VD3.过多的VD3源和VD3可以被日光破坏,因此即使长期暴露于日光下不会引起VD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病变程度及部位不同血管性痴呆( VD)发病情况。方法对80例脑卒中史老年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 MMSE)评定,根据是否患有VD分为VD组36例和非VD组44例,经颅脑CT分析脑病变程度和部位不同VD发病情况。结果 VD组中脑卒中史及多发性脑梗死比例均高于非V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脑白质疏松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VD组中额叶、颞叶、基底节脑梗死部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枕叶、顶叶、丘脑部位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史,多发性脑梗死及颞叶、额叶、基底节部位病变使VD发病率增加,脑颅CT检测脑病变程度及部位对诊断V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3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VD组76例,非VD组154例.结果 VD组脑卒中多发例数、病灶数目、嗜烟、高血压、受教育程度与非VD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VD危险因素较多;为减少痴呆发生,应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18.
王义义  许静  杨卓 《天津医药》2011,39(10):936-938
目的:观察消旋丁苯肽(dl-NBP)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3-CA1区长时程增强(LTP)以及大鼠在Morris水迷宫(MWM)中表现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VD组)、血管性痴呆+消旋丁苯肽干预组(VD+dl-NBP组)。使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结合高脂喂养的方法建立VD大鼠模型。建模后VD+dl-NBP组大鼠给予dl-NBP灌胃,40mg/kg,1次/d。VD组和对照组自由摄食水。30d后进行MWM测试,而后记录大鼠海马CA3-CA1区LTP。结果:定位航行阶段,3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1.361,P<0.01)。VD组低于对照组和VD+dl-N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间搜索阶段,对照组、VD组及VD+dl-NBP组的目标象限百分比分别为(51.1±2.87)%,(37.03±3.50)%和(54.42±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3,P<0.01)。VD组低于对照组和VD+dl-N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VD组和VD+dl-NBP组的LTP幅值分别为(133.4±10.1)%,(108.4±16.9)%和(120.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1,P<0.01)。VD组低于对照组和VD+dl-N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dl-NBP对VD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具有改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区的LTP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红艳  程焱 《天津医药》2012,40(6):569-571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3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脑梗死后VD发病危险因素。结果:84名患者诊断为VD(21.4%)。单因素分析中,VD与病灶的数目、部位,脑萎缩及WMLs相关,多因素分析中发现左侧或双侧大脑半球病变、病灶的数目和脑萎缩为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958、1.375和2.297。2组间一般情况,血脂水平无差异(P ﹥0.05)。结论 脑梗死后VD很常见,小血管病变是VD的主要类型,应早期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以减少和延缓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Luo Y  Zhao HP  Zhang J  Wang J  Yang WL  Yang M  Liao ZG 《药学学报》2012,47(2):256-26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VD发病率逐年上升,寻找安全有效的抗VD药物已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1,2]。近年来,中医药以活血化瘀法治疗VD取得了较大进展[3?5]。川芎是一种典型的活血化瘀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广泛用于V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