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常用于开胸手术,其优点是避免患侧分泌物流入健侧,单肺通气( OLV)方便外科操作以及对于肺通气分布不正常的患者如肺大泡、支气管破裂等可以控制通气分布.但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要求较高,盲插法(听诊法)到位率不高, DLT的位置不正确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低氧、高二氧化碳血症、气压伤等 ,甚至导致循环的不稳定.作者观察了 2002年 6~ 11月 60例开胸肺与食道手术,了解纤维支气管镜在 DLT插管定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胸科手术中实行双肺隔离及单肺通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8例开胸手术患者,采用DLT气管插管,并配合纤支镜行DLT定位,术中行单肺通气。根据监测,及时调整DLT的位置,保证健侧肺通气顺畅。结果:106例患者成功置入DLT,8例术中有移位,经纤支镜及时调整。结论:正确的运用DLT插管,不断的提高DLT插管技术和术中管理水平。可为开胸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视野,能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及时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阻塞器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腔支气管插管是目前胸外科手术中施行单肺通气最常用的方法,但因气管、支气管解剖存在变异,双腔管插管定位和术中管理有时较为困难,不能满足所有胸腔手术的单肺通气。作将支气管阻塞器(美国COOK公司产,见图1),用于胸外科术中单肺通气,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开胸手术应用单肺通气可减少纵隔摆动对循环的影响和对术野的干扰,提高手术安全性[1].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是目前胸科手术麻醉时行肺隔离的常用器具,用各种仪器间接判断DLT管端是否错位的方法,虽比单纯听诊法的判断准确率有所提高,但未能达到所有患者置入DLT后管端均能准确到位的目的.用纤维支气管镜(FOB)直视下行DLT管端定位具有快捷和准确的优势,而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DLT插管成功率更高,是学科发展的方向.本文就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与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以发现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FOB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5.
王希颖  刘玖昀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1):1215-121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肺部手术麻醉的重要性。方法58例需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的患者,在插管及放置手术体位后,分别以听诊法和纤支镜检查法判断双腔管的位置。结果插管后听诊法导管位置满意30例(51.7%),改变体位后14例听诊肺隔离不满意,进一步行纤支镜检查发现4例导管发生近端移位,发生率28.6%(4/14)。结论准确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合理进行单肺通气是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中的应用。方法46例需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的患者,在插管及改变手术体位后,分别以听诊法和纤支镜检查法判断双腔管的位置。结果插管后听诊法导管位置满意32例(69.5%),改变体位后10例听诊肺隔离不满意,进一步行纤支镜检查发现7例(15.3%)导管发生近端移位,发生率70%(7/10)。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有助于提高双腔管插管的成功率,在双腔管插管时和改变体住后,宜常规行纤支镜检查定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呼吸力学的监测指标队对双腔气管导管定位的意义。方法:18例开胸手术的病人常规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除常规监测外,在平卧位、侧卧位监测气道峰压(peak)、胸肺顺应性(CT),并分别记录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导管位置前、后的双肺通气(DLV)和健肺通气 (OLV) 时的气道峰压(peak)、胸肺顺应性(CT)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双腔气管导管位置正常时,平卧位单肺通气比双肺通气peak升高,CT降低(p<0.05),双肺通气时,侧卧位与平卧位相比peak升高,CT降低(p<0.05);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异常时,无论双肺通气还是单肺通气,气道峰压俊升高,胸肺顺应性降低(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准确对双腔气管导管定位;Peak监测能早期发现对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多侧孔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多侧孔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是对现有的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进行了改进,在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的次支气管导管侧增设多个侧孔开口,同时将总气管套囊上移固定。选择胸外科患者50例,应用新型的多侧孔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行全麻气管插管。结果: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全部病例术中氧饱和度均高于98%,双肺隔离均成功,满足手术要求,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多侧孔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克服了现有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的缺陷,使用安全、更方便,是一款比较理想的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9.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和开胸手术需要单肺通气,临床上主要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来实现。但是,双腔插管技术要求较高,经常难于达到准确的位置。通过对我院2002年2月~2003年3月之问47例纤维支气管镜(Fibreopic broc hoscope,FBS)技术的应用,效果非常满意。我们认为FBS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导管位置的准确性,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性,缩短了术中时间,而且其优越性也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开胸病人2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传统的方法插管,B组用纤支镜进行引导和定位,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一次成功率、管端对位的准确率、单肺通气时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与气管插管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插管的一次成功率和管端对住的准确率都大大高于A组,在单肺通气的不同时段,SpO2下降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能正确引导和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能提高对位的准确率和一次就住率,能减少术后相应的并发症,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插管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双腔导管支气管插管可以使健康肺和病侧肺的呼吸道隔离通气,以防病变或分泌物经支气管播散或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意外;可独立地进行一侧或双侧肺通气及分别吸引两侧肺内分泌物,避免双肺交叉感染;痰量多时,还可按需通过患侧管腔引流肺内分泌物等。因此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在常用取消了隆突钩Robertshaw双腔管,虽然插管时减少了对隆突部的刺激,但是插管的深浅度却不易掌握。另外,由于受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方面的影响,在插管深度方面往往难以把握。以致反复调节插管的深浅度,这样就降低了插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我们在插管前结合患者所做的气管支气管CT三维重建图像,测量从口腔至气管支气管的长度,并成功应用于双腔导管支气管插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普胸手术病人均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麻醉。结果全部病人麻醉效果满意,无气道损伤并发症。听诊法1次插管成功38例,成功率65.5%,2次成功20例。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导管到位率为30例(51.7%);改变体位后14例听诊肺隔离不满意。结论使用双腔管的优点:在胸外科手术时,能使术侧肺(或患肺)与健侧肺的通气完全分开,在胸外科麻醉中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和行单肺通气的管理水平,现将本院自2004年至2005年150例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与普通型双腔气管导管(DLT)在胸部创伤急诊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需急诊开胸探查手术治疗的胸部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试验组:使用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对照组:使用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观察插管时间、首次定位准确率,插管过程中外部辅助操作次数,气管损伤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等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试验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中调整导管时间及手术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试验组较对照组少;管错位率和口腔黏膜损伤率、咽喉部疼痛发病率和声音嘶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在按压喉部的次数及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具有插管准确性高、首次插管成功率高、速度快、利于术中准确调整管道等优势,在急诊胸外伤手术中可以缩短手术抢救时间,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5.
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的麻醉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VATS639例,ASAⅠ~Ⅲ。男性401例,女性238例;平均年龄43岁,肺大疱自发性气胸328例,纵隔、食管、肺良、恶性肿瘤331例。静脉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术中单肺通气,多功能监测仪监测循环、呼吸等功能。结果无麻醉手术死亡率,手术时间15~210min。平均45min,术中改开胸手术21例,围手术期并发症有复张性肺水肿8例,大出血5例,持续肺泡漏气16例,气胸复发3例,胸腔包裹性积液6例,双侧气胸并发循环骤停1例。结论VATS手术麻醉必须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应用合适的双腔支气管,术中健侧单肺通气提供良好的手术野,围术期加强监测及时诊治并发症。可提高VATS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于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8):1770-1771
双腔支气管插管多用于胸科手术中,可达到双肺隔离及分肺通气的目的。在ICU中并不常见,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护理上难度很大,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为保证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要求护士有更完善更成熟的护理技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保留管芯与不保留管芯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保留管芯与不保留管芯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右肺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保留管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n=20例)和不保留管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n=2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较B组明显提高(P<0.05),A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高,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保留管芯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较不保留管芯行双腔支气管插管一次到位准确率高而又无明显增加支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气管内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是实现分肺通气途径之一。双腔支气管导管有2个管腔,将其用于胸科手术中可达到双肺隔离及分肺通气的目的,避免分泌物阻塞健侧支气管和肺,便于控制通气和手术操作。双腔支气管导管有周定的弯曲,没有嵴沟,可避免气管撕裂,同时又降低了导管扭曲的发生率,还可为外科医生创造良好的手术视野,可对双肺使用不同的呼吸模式,进行不同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及观察插管应激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气管导管定位时间比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短,定位及术中管理便捷;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也没有差异。结论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短,定位准确,易于术中管理。但是仅有左侧双腔一种类型,应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85例肺部疾病,食道疾病患者行双腔气管插管加硬膜外复合麻醉的临床经验。方法85例患者,年龄25~79岁ASAⅠ~Ⅱ级。均首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确定效果、在行双腔气管插管、进行复合麻醉,手术中连续监测SBP、DBP、MAPHR、SpO2或ECG。结果双腔气管插管能保证有效通气和气体交换、避免分泌物误入健侧、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减少全麻醉药用量,更好的完善麻醉效果。结论胸科疾病手术,选择双腔气管插管加硬膜外复合麻醉是选择的方法,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