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华佗"六部三法"伤寒学说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末年,华佗与张仲景在互不相识的情况下,都对伤寒病的证治规律,做了深刻的探讨,这固然是由于他们术业精湛,同时也说明了当时伤寒病的危害之深广.仲景<伤寒论>的成就,历代医家都有研究和继承.华佗伤寒"六部传变"学说,不同于<素问*热论>和<伤寒论>,不是以六经辨证平列证候,而是一套描述外感热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上而下的辨证规律,可以说是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滥觞;华佗以"汗吐下"三法治疗伤寒,临床手段十分丰富;华佗所说"胃烂斑出",受到温病学家的重视,至今仍有临床指导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伤寒论>中有关合病、并病的条文分为10类进行讨论,其中有原文明确提出的合、并病者,也有原文未明确者.笔者以合、并病的概念为标准,通过对条文的分析、比较,归结为新的合、并病类型.于每一类中,从原文角度,按经辨证,讨论其归属;并对比条文间证候的异同,治疗的区别,明确了辨证的关键,总结出治疗原则和运用要领.提纲挈领地总结了<伤寒论>中有关合、并病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细辛作为张仲景常用的一味中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共载与细辛相关方剂20首,方后注中加细辛方3个,总计条文21条.仲景使用细辛之特点是应用广泛、配伍精当、用量颇大,说明仲景用细辛无"不过钱"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甘草是临床运用最多的一味中药,其所宜忌,众说颇多.仲景<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规律,很能概括诸说.本文根据<伤寒论>的组方,结合甘草药性,对甘草运用的宜忌规律进行总结治疗咽痛者,宜生甘草;补中益气、守中缓急、合化阴阳、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者,宜炙甘草.至于攻伐之剂,气机不利,补肾、治下焦水湿,违十八反者,每忌用炙甘草.  相似文献   

5.
方有执,字中行,明·万历年间安徽歙县人,为侈言<伤寒论>错局的第一人。方氏认为经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面目全非,成无已的注释更无可取,故用二十余年时间,著《伤寒论条辨》一部,其目的是:正王叔和故方位,而条还之之谓也。”方氏的学术思想,尽可由本书窥见。  相似文献   

6.
<sub>我们报道了一例极少见的</sub><sub>多发性骨髓瘤(</sub><sub>Multiple myeloma</sub><sub>简称MM)</sub><sub>伴</sub><sub>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sub><sub>(</sub><sub>pure red cell aplasia</sub><sub>简称PRCA</sub><sub>)的病例,是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sub><sub>开始考虑</sub><sub>为</sub><sub>多发性骨髓瘤IgG</sub><sub>-LAM</sub><sub>型</sub><sub>,</sub><sub>给予硼替佐米</sub><sub>联合激素等</sub><sub>治疗后骨髓瘤达到了</sub><sub>完全</sub><sub>缓解</sub><sub>,</sub><sub>然而他的贫血</sub><sub>没有完全恢复</sub><sub>,骨髓穿刺提示红系增生受抑,红</sub><sub>系</sub><sub>明显减少。最后经环孢素</sub><sub>(</sub><sub>CsA</sub><sub>)</sub><sub>治疗后贫血得到</sub><sub>很好的</sub><sub>改善。现将</sub><sub>我院的1例</sub><sub>报道</sub><sub>分析如下。</sub>  相似文献   

7.
以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专业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和<血液学检验>为试点,探索适应21世纪人才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目标及培养目标.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对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将教育心理学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训练,完善实验室建设和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8.
《内经》血瘀病机理论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内经>中有关血瘀的内容,将血瘀病因病机归纳为内因及其病机、外因及其病机和复合因素致瘀,外因包括外邪及外伤,内因包括情志、久病、年老、饮食不节、气津运行失常.后世在<内经>血瘀理论基础上,发展了血瘀学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及现代医学工作者的研究,在不同侧面完善了血瘀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整理了血瘀学说的源流.  相似文献   

9.
《医学争鸣》1999,20(1):89-90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的10a文献,进行载文量、载文时滞、学科分布、栏目层次分布、载文引文量的研究,一定程度地反应了我校科学研究的分布体系及学科发展状况,对<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的专业水平和刊物特色做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载文量逐年增长,所载论文中研究级文献占有主要地位,平均时滞较低;表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已发展成为学术水平较高的医学综合期刊,本文也反映出我校科研以基础医学为中心,临床应用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内科学与肿瘤学是我校临床专业研究的2个重点.此外<第四军医大学学报>论文引文量偏低.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汉方医学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形成发展起来的.在汉方医学史上,主要有3大流派,即后世派、古方派和折衷派.其古方派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古方派诸医家又竞相发挥,各有主张,如后藤艮山的"一气滞留说",吉益东洞的"万病一毒说",吉益南涯的"气血水说"等,对<伤寒论>的研究不断向前推进,而与后世派成鼎足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