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用三黄洗剂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治36例,将治疗体会总结。结果36例患者,10—20d全部治愈。结论外用三黄洗剂及阿昔洛韦软膏,交替使用。能够减轻带状疱疹症状,缩短疗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六神软膏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外用六神软膏,同时口服阿昔洛韦;对照组外用炉甘石洗剂,口服阿昔洛韦。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0%和80.00%;后遗神经痛发生%。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纽(P率为4.30%和22.20〈0.05)。结论:六神软膏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安全性高,且能很好的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黄硝软膏是我院研制的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软膏剂,该药为纯中药制剂。经1999~2001年的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炎琥宁与阿昔洛韦乳膏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50-51
目的:探讨炎琥宁与阿昔洛韦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治疗效果的观察。方法:对2006年7月~2008年12月社区门诊确诊的34例带状疱疹患者应用炎琥宁和阿昔洛韦乳膏治疗,观察1个疗程(15d)后,带状疱疹的转归情况。结果:应用炎琥宁和阿昔洛韦乳膏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为88.24%,利巴韦林和红霉素软膏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为70.59%。结论:炎琥宁和阿昔洛韦乳膏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2组对比。A组(治疗组)以阿昔洛韦片、罗红霉素胶囊与维生素B1口服,小柴胡汤加减煎服,外用3%阿昔洛韦软膏;B组(对照组)未用小柴胡汤.余与A组同。结果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6.
王琼  原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139-140
目的观察辣椒碱软膏联合布特软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先后外用辣椒碱软膏及布特软膏治疗;对照组,仅外用辣椒碱软膏每日6次均匀涂于疼痛区。两组均口服氨酚羟考酮片于治疗后第5天、治疗后第10天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5天和第10天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第5天和第10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94.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特软膏联合辣椒碱软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将地区著名中医有效验方,研制成复方菘黄软膏,考察该制剂质量、稳定性。外用该软膏,配合阿昔洛韦、VitB1片口服,治疗带状疱疹,对改善带状疱疹的肌表症状十分显著:联合用药疗效确切,有效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辣椒碱软膏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辣椒碱软膏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辣椒碱软膏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麻木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两组治疗后1、6个月患者的疼痛评分和麻木评分均显著下降(P〈O.05),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P〈O.05),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辣椒碱软膏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和麻木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方法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内服清热除湿止痛汤,对照组52例口服萘福泮胶囊,5mg/次,1~2次/d;阿昔洛韦片0.4/次,4次/d,连用7d;维生素B1片20mg/次,3次/d;甲钴胺胶囊0.5mg/次,3次/d,共20d;中、老年患者早期加用醋酸泼尼松片15mg/次,2次/d,共7d;水疱未破溃时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2~3次/d;水疱破溃、渗出、糜烂者用0.1%依沙丫啶溶液湿敷4~5次/d,待创面干燥后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为80.77%。两组疗效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内服清热除湿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鸭血烯酸钠配伍5-氟尿嘧啶(5-FU)软膏涂布治疗带状疱疹25例,对照组17例用5-FU软膏。经过相同时期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64%,2组差异显著。(P<0.05)。疼痛消失平均时间在治疗组为3.3±2.5d,对照组为8±4d(P<0.01)。在电镜下观察发现治疗后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包膜变薄,破裂或消失,核衣壳内无DNA病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早期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9例眼部带状疱疹(HZ0)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对症处理,包括阿昔洛韦软膏外擦,双氯芬酸钠眼药水点眼,并发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者给予0.1%无环鸟苷滴眼液点眼。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针0.5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地塞米松5mg+5%葡萄糖注射液lOml静脉推注,1次/d,连用5天后停药。随访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结痂时间、止痛时间以及治愈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早期眼部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满意,但应用前要排除有免疫缺陷病、糖尿病及胃肠道溃疡等疾病。  相似文献   

12.
魏羽佳  王亮  宋守荣 《贵州医药》2001,25(6):526-527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系统,临床上以肋间神经及其分布区域皮肤最常见,其次为腰段、颈段和三叉神经分布区域。虽然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所占比例较小,但其常常合并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角膜炎、青光眼、失明、脑炎、耳聋等。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48例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8例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其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50岁以下17例, 50岁以上 31例;发病时间最短 2天,最长 7天…  相似文献   

13.
洪钢  方红 《江西医药》2006,41(5):310-311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发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年龄,自身基础性疾病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对210例住院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胸神经,其次是三叉神经、腰神经;病情严重程度与发病年龄无相关性,伴有基础性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内脏肿瘤、SLE及移植病人等;重症带状疱疹发生率(24.14%),显著高于无基础性疾病者(6.3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症带状疱疹的发生可能和患者在基础疾病背景下免疫力进一步下降,潜伏的带状疱疹病毒重新活跃有关。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是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是皮肤科常见病,因起病急,疼痛明显,易误诊。以往临床中多为对症治疗,病程长,患者及家属无论是心理还是精神上都很痛苦。我科门诊自2001-01~2005-12采用内服、外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209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就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疱疹净霜的处方组成、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治疗组用疱疹净霜治疗带状疱疹62 例,单纯疱疹29 例。对照组用炉甘石洗剂治疗带状疱疹50 例,红霉素软膏治疗单纯疱疹16 例。结果:治疗带状疱疹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0 % ,对照组为80 % 。治疗单纯疱疹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 % ,对照组为9375 % 。结论:疱疹净霜具有抗病毒、抗感染及镇痛之效,使用方便,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累及皮肤、神经的皮肤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簇集的水疱,单侧排列,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节段性神经痛。尽管有些患者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水疱,称为不全型带状疱疹,但这些有皮损及神经痛的患者较易诊断。临床上较易误诊者为无疹型带状疱疹,即只有典型的节段疼痛,而无皮损出现,这种病例少见,诊断困难,常易误诊。近来,我们在临床中遇到2例无疹型带状疱疹和1例误诊为无疹型带状疱疹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摘要ZOSTAVAX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灭活疫苗,能够强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免疫,可以预防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临床试验显示,ZOSTAVAX可明显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及疱疹后神经痛。接种后6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和注射部位反应,但反应轻微。禁用于原发性水痘、哺乳期妇女、孕妇及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药者。该文就其药理学、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及临床试验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社区高龄老人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收集社区高龄老人带状疱疹24例,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高龄老人带状疱疹患者同时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易引起其不良反应,但本治疗方案中未使用糖皮质激素亦收到满意的效果。结论高龄老人罹患带状疱疹时不使用糖皮质激素亦可得到相应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患病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调查1995年至2004年间住院患者中带状疱疹的患病现状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住院带状疱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5例带状疱疹患者中有原发病290例,有合并症154例,无基础疾病355例。住院患者中带状疱疹患者逐年增多,以60岁以上年龄段为多,且重症带状疱疹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带状疱疹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人及有免疫性疾病者发病率高,对有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是有效防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自拟方清热解毒汤、外用紫药水和阿昔洛苇软膏,结合西医静点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予以口服中药自拟方清热解毒汤、外用紫药水和阿昔洛苇软膏,结合西医静点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7例单纯使用中药自拟方清热解毒汤、外用紫药水和阿昔洛苇软膏,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对照组有效率76%,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带状疱疹的结痂时间、消退情况以及疼痛消失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口服中药自拟方清热解毒汤、外用紫药水和阿昔洛苇软膏,结合西医静点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中药自拟方清热解毒汤、外用紫药水和阿昔洛苇软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