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许多国内外学者都认为:FD与精神状态(焦虑和抑郁)及心理因素有关。1998年2月。2003年4月,我们应用吗叮啉、阿米替林治疗武警官兵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它的症状虽不危重,但它却经常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胃电节律及胃运动异常、内脏感觉过敏、精神、心理因素等,FD的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常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还会出现焦虑、恐惧、疑病等精神神经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1-3]。目前针对部队官兵群体FD发病率的研究少见。本研究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1],探讨华南热带地区部队FD发病情况以及心理因素。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14-03月对华南热带地区某部2683名官兵进  相似文献   

4.
罗芳  吴强 《四川医学》2004,25(6):655-65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仅部分患者症状得以缓解,许多学者认为部分FD患者与精神状态及心理因素有关。本文主要观察莫沙比利联合多虑平治疗FD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艺  黄焕军 《医学与社会》2007,20(12):45-47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探讨以认知疗法为主的心理治疗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20例FD患者,按设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进行治疗,2组同时实施心理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2组治疗结束后其疗效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心理治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FD的精神心理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常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和烧灼感等,但是又缺乏能解释上述症状的任何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在FD发病中的作用及精神心理干预的疗效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抗抑郁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志斌 《医学文选》2003,22(2):143-145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抗抑郁治疗对其的疗效。方法 对100名正常人和100例FD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Zung)评分;采用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将伴有抑郁症状的F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抗消化不良、抗抑郁治疗,疗程为6—8周,两组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 Zung量表评分显示39%的FD患者有抑郁情绪,正常人与FD患者的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消化不良控制总有效率分别是45.0%、84.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FD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抗抑郁药治疗能有效地改善FD患者的抑郁和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8.
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覃江  张法灿 《医学综述》2004,10(1):59-60
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 ,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 ,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现就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述如下。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学特征已知A型性格者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 ,而FD患者是否有比较明显的心理学特征尚无定论 ,较早的研究[1 ] 提示 ,FD的患者有较高的焦虑、抑郁和综合性的心理学异常 ,较差的综合性活动水平和较多的不同器官、系统的躯体性不适主诉 (所谓躯体化症状 ) ,尤其是肌肉 骨骼系统的主诉更多。躯体化症状和对自身健康的…  相似文献   

9.
姚治敏   《中国医学工程》2011,(5):98-98,100
目的通过X线检查进一步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0例FD患者艾司唑仑治疗前后X线检查的一组影像征象变化。结果 3例胃-食管返流,治愈2例;8例胃潴留液均消失;50例胃型均无变化,而运动力增加;41例无力型胃胃排空时间缩短不明显;9例钩型胃胃排空正常;41例幽门功能不全,治愈2例。结论 FD与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近十余年来,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在FD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Tally等以调查表的形式对76例就诊的FD病人进行了个性、情绪调查,结果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组患者神经质、焦虑、抑郁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年轻组、社会地位低下组这种异常个性、情绪的发生率偏高;在与症状的关系研究中,发现个性、情绪异常并非由FD引起。但在与溃疡病的比较中却未发现这种差异。国内的一份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抗抑郁药对其的疗效。方法:8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用西沙必利治疗,B组用西沙必利加百优解,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用西沙必利加百优解治疗,症状明显改善,与单用西沙必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功能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用抗抑郁药治疗显著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敏  黄云花 《广西医学》2006,28(11):1837-183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一组症候群,其发病率高,占消化内科专科门诊的30%~40%[1].FD的病因尚未阐明,目前认为FD的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应激和社会心理障碍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许多学者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我们对常规药物治疗的FD患者进行心理评价,并在护理工作中辅以心理干预,旨在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在FD患者发病和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卓群 《微创医学》2002,21(3):339-33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itional dyspepsia,FD)发病率较高,有部分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1].我们将120例伴有抑郁、焦虑、失眠、情绪波动症状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多虑平与雷尼替丁合用及单用雷尼替丁治疗FD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金波 《医学综述》2011,17(22):3431-343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目前多数认为与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但任何一种发病学说都无法概括该病的全部临床表现。目前一致观点认为,此病是多种发病机制共同参与和共同作用的结果,脑-肠轴以及其相关的胃肠激素备受关注。现就近年来有关FD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着重论述胃肠激素在FD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昌妮 《重庆医学》2015,(15):2129-213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欧美发达国家成年人发病率19%~41%,我国消化不良患者约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0%,占消化内科门诊的50%[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F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治疗 FD的常用药物(如抑酸剂、促动力药物)及治疗方法可一定程度上缓解 FD患者症状,但总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是 F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FD的发生除了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脑‐肠轴等因素有关外,精神心理因素与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精神心理因素与FD相关性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FD)是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及较好的疗效性。中医辨证肝胃不和型FD与脾、胃、心、肝多脏相关,病机为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发病与情志内伤密不可分。西医发病机制与脑-肠轴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中涉及多种胃肠激素的参与,而精神心理因素常影响病程,加大了治疗难度;部分胃肠激素同时参与精神心理疾病与FD的发病过程,三者之间关联密切,为伴有精神障碍的FD多靶点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郭林 《四川医学》2004,25(3):F003-F00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发病率高,在消化门诊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其病因及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确。有学者报道,精神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试验采用盐酸多塞平(多虑平)、多潘立酮(吗丁啉)、丙谷胺联合治疗FD,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我们对2004年2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18例城镇和山区FD患者和对照组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HAMD抑郁量表(HRSD)的评分,以探讨抑郁状态与FD发病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 ( FD)是一种常见病 ,发病率很高 ,但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 ,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综述了胃酸分泌 ,胃肠动力障碍 ,幽门螺杆菌 ,精神社会心理因素等在 F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吗丁啉联合多虑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 3以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许多学者认为部分FD患者与精神状态(焦虑或抑郁)及心理因素有关[1] 。本文主要分析吗丁啉联合多虑平治疗FD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36例FD均为消化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