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伟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233-2233
我院产房自2002年起,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及护理模式,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亿全程助产管理责任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全程责任制助产的做法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使产妇能安全分娩,确保母婴安康.方法 我院于2002年9月开始实行全程责任制助产,以热情友善的态度,熟练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做好产妇心理保健.结果 ①通过实行全程责任制助产,助产人员转变了服务理念,为产妇提供了最佳的护理模式.②改善了护患关系,产妇的满意度提高.③减轻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顾虑,降低难产的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率,减少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产房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助产,可以明显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在母婴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800位准妈妈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0例,观察组采用全程助产责任制。对照组给予传统助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活动时间和分娩总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阴道和剖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助产责任制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母亲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立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75-376
目的分析全程助产责任制在产科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间于本院产科使用全程护理责任制进行分娩的72例产妇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普通分娩的7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产程,产后出血量,胎儿娩出方式,新生儿情况,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使用全程助产责任制的分娩产妇的产程,产后出血率,顺产率,新生儿一般情况均优于普通分娩组,P<0.05。结论在产科孕妇分娩时应用全程助产责任制对于产妇的顺利分娩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新生儿一般情况,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产房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6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理舒适度和生理舒适度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感染率和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3.6%、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产妇助产护理中,能够提高助产的质量,降低产房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金梅 《河北医药》2014,(5):789-790
我国助产专业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为广大孕产妇提供了较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为提高国民基本素质、促进母婴健康和家庭、社会的稳定作出巨大的贡献。但助产专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发展,需不断改进助产护理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围产期的安全性。我国部分妇婴保健机构近年来尝试“导乐”式助产模式,指导产妇自然分娩过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2]。我科在导乐基础上实施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产程中以产妇为中心实施一对一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德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37-138,144
目的 探讨施行责任助产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分娩产妇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常规助产护理,研究组产妇采用全程责任助产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各阶段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胎儿窘迫8例,新生儿窒息1例,产后出血2例,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平均出血量为(76.22±9.14)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7.13±8.36) ml(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期间施行责任助产,能够缩短产妇的分娩时间,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产房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责任助产模式实施对于提高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接诊的88例产妇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分层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护理方法:常规助产模式,观察组护理方法:责任助产模式,比较分析不同助产模式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等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娩过程中实施责任助产模式,可显著提高产房护理质量,缩短产程,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元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97-2598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责任制助产对母婴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389名初产妇作为分析对象,其中189例产妇自愿选择"一对一"全程责任制助产,其余200例产妇自愿选择传统方式分娩.将两组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催产素使用、产时镇痛措施、产后母乳喂养率、产妇喂养度、产后产妇心理状态、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接受"一对一"全程责任制助产组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产时疼痛程度显著减轻(P<0.01),产后母乳喂养率、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总住院时间以及费用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别.结论:"一对一"全程责任制助产是一种对母婴有益的分娩支持模式,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并充满爱心、责任心的工作,工作中的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产房助产人员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关系着母婴的安危,维系着多个家庭的和谐、完整.在此,仅就产房护理工作中助产人员可能出现的缺陷导致医疗护理纠纷或医疗护理事故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实施产房舒适护理对于助产质量、产房内感染率发生情况的总体影响,为后期产科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支持。方法将我院产科收治治疗的300例孕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产房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助产质量以及院内感染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助产质量以及院内感染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舒适护理的实施能够进一步促进母婴的健康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寻求对产房进行安全护理的具体方法。方法对产房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认知分析,提升助产人员的具体业务操作能力,将产房的护理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结果使得产房医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将医疗纠纷的产生和避免最小化。结论关注护理质量,加强产房安全,保证相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探讨产科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助产与护理管理,观察组行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结果观察组的顺产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对产房开展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管理,提高助产士服务素质,培训其专业技术,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其剖宫产率、使孕产妇与围产儿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初产妇中实施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分娩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8月收治的1480例初产妇,对照组实施常规式助产护理,观察组实施责任制助产护理,比较初产妇的分娩方式、疼痛程度、产程时长、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等情况差异。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顺产率显著升高,疼痛程度显著减弱,产程时长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并且新生儿窒息或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也均显著下降(P 0.05);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示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初产妇中实施责任制助产护理具有诸多优势,能有效改善初产妇的分娩质量,并大幅增加初产妇对助产护理的满意度,实践价值出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责任助产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22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研究组实行责任助产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分娩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产妇的生产时间、产后出血例数和出血量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各产程及总产程所用时间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助产对提高产房护理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尹俊花 《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0):791-793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促进自然分娩。方法:通过产房优质护理服务,为产妇提供温馨环境,全程健康教育,大力宣传镇痛阴道分娩及导乐分娩,增加孕产妇的认知。结果:实施产房优质护理服务,剖宫产率由原来的56.8%下降到38.1%,下降了18.7%。结论:产房优质护理服务可以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采用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7月本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100例,按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取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分娩结局、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有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运用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中能改善分娩结局,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97年10月结合本院的特点,从“三个转变”入手,在消化内科(原责任制护理病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普外科病区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做法介绍如下:1 转变护理观念,探索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思想模式1.1 护理部主任护理观念的转变:整体护理能否在医院内推广应用。取决于护理部主任及其一班人对实施整体护理的认识和决心。在研究开展整体护理之前,护理部主任首先参加了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施行责任助产,提高产房护理质量。方法 随机法选200例实行责任助产产妇为实验组,传统护理助产产妇2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妇的满意率等。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第二产程缩短,剖宫产率下降,新生儿窒息数减少,早吸吮、早接触率上升,产后大出血减少,住院产妇满意度更好。结论 施行责任助产能更好地满足产妇需要,提高产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产妇产痛程度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90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产妇,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组用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程度;第一产程的时间、第二个产程的平均耗时、总产程耗时;护理前后产痛程度情况;产后出血率。结果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组满意程度、产痛程度情况、第一产程的时间、第二个产程的平均耗时、总产程耗时、产后出血率方面相比常规组更有优势,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产妇实施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