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次高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转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7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发作患者随机分为高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胺碘酮进行药物复律,检测患者用药前,用药后24 h、72 h、7 d的hs-CRP水平.结果:高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各时...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156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止痛剂、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抗凝等治疗,其中治疗组78例同时给予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71.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预防性给予阿托伐他汀能否减轻PCI相关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方法 78例拟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预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PCI前接受7 d的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对照组在PCI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00例分成治疗组(n=57 例)和对照组(n=43 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抗心房颤动治疗,治疗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 个月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NYHA 分级以及LVEF 均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下降,IL-6、CRP 以及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复发病例、心房颤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还可降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率,可能与其抑制相关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76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加胺碘酮,37例)及对照组(单用胺碘酮,39例),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8.31±5.09)ng/ml∶(33.28±6.43)ng/ml,P0.05]。治疗组复发率24.3%(9/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7%(19/39),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8):829-832.该文探讨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或住院服用他汀类药物年龄≥80岁冠心病患者174例,根据服用他汀类药物种类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58例,剂量为20mg/d;普伐他汀组5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病人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9例),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RP为(2.67±0.54)mg/L,较治疗前(4.36±0.42)mg/L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4.31±0.36)mg/L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1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3.33%,优于对照组的55.17%(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可能与炎症有关,阿托伐他汀具有减少心房颤动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2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100mg/d、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d、曲美他嗪20mg/d联合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改善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值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长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炎症水平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35例,分为阿托伐他汀组(72例)和对照组(63例);随访18个月,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6、18个月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6年9月—2018年9月该院5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经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分析证实,治疗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且患有并发症的几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老年患者应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类型他汀类药物在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6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根据服药情况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69例)、辛伐他汀组(110例)、普伐他汀组(137例)和氟伐他汀组(40例);又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将患者分为中危(41例)、高危(232例)和极高危(183例)。观察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普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4组治疗前后血清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TC、LDL-C变化率与普伐他汀组、氟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高危患者服用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达标率均在80%以上,极高危患者达标率为44.1%~55.7%。结论多数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服用小剂量和(或)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血脂即可达标。且治疗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预防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方法选择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起搏器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仅他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rng,每晚1次,两组其他基本情况相似。于术后3、9、15、21个月程控起搏器,调出起搏器存储的有关阵发性房颤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起搏器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9个月,阵发性房颤发生率降低;继续服用他汀类药物至15个月,阵发性房颤发生率及房颤负荷均明显降低;持续服用他汀类药物21个月,阵发性房颤发生率和房颤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起搏器术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能够减少阵发性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及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以及无他汀治疗组,每组40例.三组术后均接受口服奥美拉唑治疗1个月,华法林...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作用。方法:182例高血压病2级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91例)和对照组(91例),两组均给予高血压病标准治疗,他汀组在标准治疗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分别观察不同治疗时期脑梗塞的发生率。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个月内脑梗塞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1%∶2.2%,P0.05),2年内脑梗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9.9%,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的作用,其在改善脑梗塞患者长期预后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老年中、重度慢性肾病(CKD)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入选186例接受PCI治疗的老年中、重度CKD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96例)和对照组(90例),阿托伐他汀组术前予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术前12 h阿托伐他汀80 mg,术前2 h阿托伐他汀40 mg,术后40 mg/d),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均予其他他汀常规治疗,观察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血肌酐(SCr)、血浆胱抑素C(Cys C)的变化及CIN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对照组中SCr峰值、△SCr、Cys C峰值及△Cys C均显着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根据SCr标准的CIN,对照组20例(22.2%),阿托伐他汀组10例(10.4%),CIN的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根据Cys C标准的CIN,对照组28例(31.1%),阿托伐他汀组14例(14.6%),对照组中CIN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能够预防老年中、重度CKD患者PCI术对比剂应用后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的血脂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脂水平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但瑞舒伐他汀的治疗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7.
阿托伐他汀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入选172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n=92)和20 mg组(n=80),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1次/d,治疗12周.另选取56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3组研究对象血压、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的血压和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显著下降(P<0 01),与阿托伐他汀10 mg组比较,20 mg组能更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的ET明显高于对照组,NO和CG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ET显著下降,NO和CGRP显著升高(P<0 01),与阿托伐他汀10 mg组比较,20 mg组能更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8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5例与对照组94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检测、记录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心绞痛疼痛次数、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4%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较少,且不影响临床治疗。结果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但瑞舒伐他汀的疗效更佳,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 mg/d及低分子肝素5000 U/12 h治疗,5 d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组,30例)和瑞舒伐他汀10 mg/d(瑞舒伐他汀组,30例)。在服用氯吡格雷之前(基线值)、加用他汀类药物之前及服用他汀类药物3d后,用全血阻抗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二磷酸腺苷(5、10、20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基线值比较,服用氯吡格雷5 d后和加服他汀类药物治疗3 d后,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有所升高,而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细胞色素3A4途径代谢的阿托伐他汀及不经细胞色素3A4代谢的瑞舒伐他汀,短期内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AMI合并PAF患者129例,按照随访期间药物应用情况分为联合组(67例)、阿托伐他汀组(21例)、厄贝沙坦组(23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各组血压、血脂、左心房内径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