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尤其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期和早期各层神经网膜膜结构中功能的损害,血-视网膜通透性,视网膜神经递质的改变及神经营养因子在糖尿病性视膜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视觉损害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和动物模型在出现血管病变之前,已有视网膜神经损害的发生.早期发现病变并进行相应治疗,对于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早期神经损害的机制复杂,氧化损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谷氨酸兴奋毒性作用、炎症等机制均与之相关,本文对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损害及其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视网膜神经病变.临床上对前者的研究较多,包括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而对后者则重视不够,文献报道也较少.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功能损害常较微血管改变更早,加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损伤和视网膜神经保护的研究将有利于正确认识其疾病的本质,对预防和逆转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对患者造成严重视功能损害。在视网膜出现微血管病变之前,已经出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 RGC)的病变。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早期视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RGC的损伤机制可能与高血糖代谢紊乱、氧化应激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以及谷氨酸兴奋毒性有关。许多实验研究发现神经元保护药物能减少RGC凋亡,一些关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或完全失明.VEGF在DR发生、发展,尤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乔宇  王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480-148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非常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并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前期,早期发现与预防治疗显得格外的重要,近年研究发现尿微量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对于早期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尿微量白蛋白在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已知玻璃体的变化在增殖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上起重要作用,玻璃体收缩及后脱离,可促使增殖性变化的发展。玻璃体切除术为糖尿病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根治疗法,不仅可切除病变的玻璃体,而且能切除增殖组织。通常多在病变晚期进行,故对视网膜及视神经已有严重损害者,视功能仍难改善,因此有人提出可早期手术,以防增殖性病变发展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发生。从而可保持良好视力。作者对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的患者行该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眼科门诊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和它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该横向研究包括100例近期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的200眼。采集有关的眼部和全身病史并对所有的眼进行彻底散瞳眼底检查。视网膜病变的状况根据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的结果进行分类。造成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是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的,P<0.05被认为有意义。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近期被诊断为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为28%,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36%)比Ⅰ型糖尿病患者高(24%)。在两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社会经济状况、糖尿病类型和体重指数无关。糖尿病病史较长并控制不良的患者,高血压者,伴有神经病变者,高脂血症以及有吸烟史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明显高。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视网膜病变的基线筛查是可取的,因为早期发现,规律随访,合理的推荐给眼科医生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将减少以及避免患者严重的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也是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视网膜内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均受累及,导致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和“神经-胶质网络”破坏及功能障碍。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研究发现EPO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神经保护、神经营养、抗炎、抗凋亡及抗氧化等作用。本文主要就EPO维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状态下视网膜的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损伤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视网膜屏障破坏以及血管通透性增高是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我们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了非增生期及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发生临床可见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前,血视网膜屏障是否已发生改变,随着病变进展其损害如何进一步加重以及此屏障功能损害与其形态结构改变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效果。方法对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病变的程度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光凝治疗变后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有效226只眼,总有效率 86.5%,其中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4只眼,有效60只眼,有效率93.7%;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97只眼,有效眼166,有效率84.2%%。经统计学检验P<0.01,两者有显著差异。讨论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如有光凝指征,应尽早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这对于控制或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作为微血管病变被广泛报道。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已经发生,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以神经元凋亡和胶质反应为主要特征,其发生机制包括高血糖、氧化应激、谷氨酸毒性、炎症等。糖尿病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龙小凤  谭薇  杨曼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7):1179-118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一直被认为是微血管病变。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DR不仅会引起视网膜的血管病变,也会引起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在DR早期未发生视网膜血管病变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视网膜神经变性,且视网膜神经变性可能参与了微血管异常的发生发展。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就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DR的自然病程中,早期即有视网膜血管自我调节的紊乱和血流异常,以及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最早的眼底改变有视网膜微血管瘤,以后逐渐出现视网膜静脉和动脉的较大血管的改变,并有血管外的出血和渗出等视网膜组织损害。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R,其中5%的患者出现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我国正处于上升趋势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为了有效地控制其患病率的上升,近几年的防治策略主要强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循证医学指导下的治疗。在社区和基层医院广泛开展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定期随诊及治疗评估是降低糖尿病患者视觉残疾发生率的关键措施。新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分类法有利于社区筛查工作者、内分泌科医师及眼科医师间在早期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目前,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手术治疗及全身系统治疗方面,已开展了多项临床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其结果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坚持在循证医学指导下开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防治,一定会有效控制糖尿病引起的视觉残疾。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6-8)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认为DR是神经血管单元(NVU)损伤引起的一类神经血管性疾病,NVU主要由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细胞构成,神经系统和血管组织相互协同依赖。视网膜血管结构作为血-视网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基于NVU中血管神经耦合形成一个精密的功能整体,能够有效维持视网膜内稳态,对维持正常视功能至关重要。本文从NVU的角度就DME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导升明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防止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措施。国内外学者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导升明(羟苯磺酸钙,doxium,calcium dobesilute)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微循环改变,在预防和治疗上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导升明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程的影响,对眼部病变、视网膜功能和血液学变化、视网膜血液循环、血-视网膜屏障、血液粘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视野早期光敏感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的中心视野光敏感度,评价视野检查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对40例,75只眼,年龄46~71岁,眼底正常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及44例,76只眼,年龄45~72岁的正常人作视野检查。采用美国Dicon TKS-4000型视野分析仪,检测中心30°视野内80个点的光敏感度。 结果 正常眼底的糖尿病患者,中心视野中多个检测点显示光敏感度下降4~8 dB;有些出现了光敏感度下降偏差群;糖尿病组中心视野的三个区域内的平均光敏感度分别与正常组的平均光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P<0.001)。 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视网膜病变之前视网膜神经感觉功能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而且视网膜光敏感度的下降与血视网膜屏障有无渗漏并不相关。电脑视野检测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18-220)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系一种视网膜微血管系统疾病、反映了代谢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损害,同时也由独特的局部状态造成。其损害的严重程度不同,分类方法也不一。本文对有关病因学的临床和实验证据作一归纳,着重讨论视网膜缺血是产生糖尿病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原因的假说,以及视网膜释放的生长因子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研究,发展很快,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本文首先概述近几年的研究情况,然后着重综述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4种假说(渗透性效应;视网膜微血管损害;视网膜组织损害;高血糖),最后还简要介绍了影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升高的7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