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DC疫苗与抗肿瘤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昌云  吴芳  孔繁义  宋翔 《河北医药》2010,32(6):723-725
机体的免疫反应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捕获抗原,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B淋巴细胞进而诱发一系列特异性免疫应答。因此,AP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首要环节,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或免疫耐受的诱导,其中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APC。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DC激活的细胞免疫特别是T细胞介导的CTL反应在机体抗肿瘤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最近DC疫苗的临床Ⅰ、Ⅱ期试验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显示出DC疫苗在肿瘤等病的治疗中的巨大前景。因此DC疫苗尤其是DC抗肿瘤的研究和应用倍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征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广泛分布于机体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中,体内的DC主要有两种来源,即髓源性和血源性。髓源性DC是指由骨髓和脐血中CD34+造血祖细胞生成的DC;而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属于血源性的。血源性DC在成熟的各个阶段几乎不吞噬和吞饮抗原,并且几乎不表达髓系抗原,故以下的讨论主要围绕髓源性DC展开。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DC作为体内唯一能活化初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不仅能激活免疫反应还参与机体的外周耐受,在机体免疫中起着双向调节作用,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  相似文献   

3.
免疫复合物与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复合物(i mmune complexes,IC)是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复合物,它可以在正常的免疫应答下产生,也可出现在异常的免疫应答中。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则是目前发现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活化未致敏的T细胞;可表达参与抗原摄取和转运的特殊膜受体;能有效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迁移至T细胞区;其抗原提呈效率高,少量抗原和少量DC即足以激活T细胞。DC广泛分布于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根据分布部位可分为3类:(1)淋巴样组织DC,包括滤泡DC(FDC)、并指状DC和胸腺DC;(2)非淋巴样组织DC,包括朗格汉斯细胞和间质DC;…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已知体内功能最强、唯一能活化静息T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启动、调控和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围绕DC建立的旨在增强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能力的一系列策略,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课题。 DC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成分。应用DC制作疫苗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初步结果,大量研究显示DC疫苗安全,易于操作,对于一系列类型的肿瘤均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专职APC,来源于造血干细胞。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C能高效摄取、加工、呈递抗原。其中,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适时适度地启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此文综述DC的起源、分化与特征和免疫调节能力,同时回顾DC在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疾病中的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刘婷 《重庆医药》2009,38(16):2090-209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其主要功能为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B淋巴细胞,进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有别于其他APC,DC最大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在诱导机体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对DC在肿瘤抗原的识别、加工处理及递呈过程中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DC在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大多肿瘤均可表达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TAA).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捕获TAA,经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这一过程是诱导细胞免疫的关键所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体内DC广泛分布,但数量很少,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1%以下,是唯一能够呈递蛋白质抗原,并致敏初始记忆型T细胞的APC.肿瘤患者大多表现为局部DC功能低下,数目减少,容易产生免疫耐受,是肿瘤细胞逃脱免疫防御的众多原因之一.机体识别并捕获单一的肿瘤抗原无法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反应,只有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将DC与肿瘤细胞抗原融合后,才能有效抑制免疫耐受,诱导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因此DC的深入研究对肿瘤免疫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结肠癌Toll样受体4(TLR4)信号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癌细胞TLR4的表达、RT-PCR检测TLR4活化对肿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结果结肠癌细胞表面存在TLR4的表达。肿瘤TLR4信号促进了结肠癌细胞分泌TNF-α和趋化因子20(CCL20)表达(P<0.05)。肿瘤TLR4信号明显增加了DC免疫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吲哚胺2,3-二加氧酶(IDO)的表达(P<0.05)。结论结肠癌TLR4信号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促进了肿瘤的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9.
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而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中占重要地位,并且是抗肿瘤免疫的主导力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可以提呈抗原致敏T淋巴细胞.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胃癌及20例胃炎组织中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情况,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和临床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DC免疫治疗可负载肿瘤抗原信息,启动抗肿瘤细胞免疫反应特异性,启动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并产生高效免疫应答,诱导免疫记忆、从而具有预防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功效。CIK细胞是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如抗CD3单克隆抗体、白细胞介素(IL)-2和干扰素  相似文献   

11.
杨乐莹 《江西医药》2012,47(4):365-367
树突状细胞(DC细胞)是体内最重要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目前发现DC既能启动初始免疫应答,也能负向调控免疫反应[1].DC细胞的这种免疫调节与DC表面的诸多受体分子,尤其是作为抗原受体的C型凝集素受体(CLR)及Toll受体(LR)有关.它们能识别抗原进而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抗原呈递.其中,CLR是通过识别病原体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并将其内化完成抗原的呈递和表达,继而诱导不同亚群T细胞的活化,发挥特异性免疫功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在上述一系列生化反应中,作为DC之CLR主要成员的多功能免疫分子DC-SIGN (DC-sepecific ICAM- grabbing non-integrin)起到了重要作用.DC -SIGN,又称CD209,最初由美国科学家于2000年在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机制中发现,因其能与HIV-1包膜蛋白(gp120)结合,介导DC致CD4+T细胞感染HIV造成免疫缺陷,故也称其为HIV-1gp120结合C型凝集素[2,3].由于发现该C型凝集素介导DC与初始T细胞表面ICAM-3结合无需整合素,但必须有Ca2+参与,故而被命名为DC-SIGN.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机体免疫系统中最强有力的一种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APC),在免疫应答的启动、调控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现代抗肿瘤免疫疗法利用DC负载肿瘤相关抗原(TAA)制成的肿瘤疫苗(瘤苗),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等几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已取得喜人的效果。现对树突状细胞的生物特  相似文献   

13.
疟疾是一类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传染病,而疟原虫是其致病体。机体对包括疟原虫在内的外来抗原产生的免疫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其中,固有免疫是一类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树突状细胞(DC)、γδT细胞、细胞因子等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适应性免疫联动,有效抵抗机体疟原虫感染。同时,自噬不仅是细胞内自我降解的过程,也参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并对抗原虫感染。因此,相应免疫机制的阐述,可以为防治疟疾的相关药物、疫苗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帮助。该文就疟疾中固有免疫的构成及其调节机制和相关治疗靶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肿瘤微环境下肺癌细胞对DC前体细胞产生DC、功能的影响。方法:DC前体细胞为健康人外周血CD14细胞,加入GM-CSF和IL-4,37℃,5%CO2培养7-10天收获,肿瘤细胞株CRL-5815,CRL-5826加入DC前体细胞共培养,健康入外周血为正常对照,FITC或PE交链的单克隆抗体标记DC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D14,CD86,CD80,CD1a阳性表达。Annexin V方法,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检测T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肺癌细胞株可诱导DC形成的不同时期产生凋亡,对DC产生的早期(第1、2天)影响较晚期(第6,7天)更明显,肺癌细胞株CRL-5815和CRL-5826与DC共培养时明显抑制DC细胞表型CD80,CD86,CD40的表达,与肺癌细胞株共培养DC其刺激T细胞扩增的能力(MLR)显下降,结论:肺癌细胞株CRL-5815和CRL-5826与DC前体细胞共培养时可导致DC的凋亡显增加,同时DC细胞表面表型表达下降,刺激T细胞扩增的功能减低,提示肿瘤(肺癌细胞)可通过DC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体外扩增及其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系(PC3)凋亡和抑制作用。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抗凝新鲜全血以获得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dear cells,PBMC),用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即免疫效应细胞),并分别用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介素4(IL-4)、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3肿瘤相关抗原(PC3TAA)和人白介素2(IL-2)培养正常人或胰腺癌病人DC和免疫效应细胞,5—6天后将DC和免疫效应细胞混合培养1—2天并计数细胞。观察DC生长状况,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3、CD86)。用乳酸脱氢酶法(1actate dehydrogenase)和MTT法检测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抑制作用,TdT法检测培养上清液对PC3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 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DC增殖,并高表达CD80、CD83、CD86;体外实验中,酶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62.4%,MTT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98.1%;DC培养上清液和DC混合免疫效应细胞培养上清液均能有效地引起PC3凋亡。结论 DC在抗胰腺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应用可增强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使效应细胞对肿瘤靶细胞的杀伤更具特异性,尤其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效果显著,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体免疫力.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我科应用DC-CIK过继免疫治疗和护理6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以EMT6乳腺癌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无菌取小鼠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细胞因子诱导为DC,用EMT6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冲击致敏DC,检测经DC免疫产生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建立EMT6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肿瘤接种后第7、14天给予相应DC疫苗治疗,观察致敏DC免疫对小鼠乳腺肿瘤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致敏DC诱导生成的特异性CTL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可产生杀伤作用,与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致敏DC注射免疫后,小鼠移植瘤得到抑制,与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EMT6乳腺癌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在体外和小鼠体内均显示了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树突状细胞融合肝癌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树突状细胞(DC)融合肝癌细胞(HCC)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的作用。方法应用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聚乙二醇融合DC与肝癌细胞HerG2,MTT法测定融合细胞(HerG2/DC)刺激T淋巴细胞增生、分化能力,细胞毒性实验检测HerG2/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HerG2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融合细胞HerG2/DC刺激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明显提高,HerG2/DC活化的CTL对HerG2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人树突状细胞融合肝癌细胞可有效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抗肝癌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DC)是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以激活幼稚T细胞,打破外周免疫耐受,进而诱导肿瘤免疫应答。对于复发或者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综述DC疫苗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树突状细胞(DC)融合肝癌细胞(HCC)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的作用.方法 应用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聚乙二醇融合DC与肝癌细胞HerG2,MTT法测定融合细胞(HerG2/DC)刺激T淋巴细胞增生、分化能力,细胞毒性实验检测HerG2/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HerG2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 融合细胞HerG2/DC刺激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明显提高,HerG2/DC活化的CTL对HerG2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 人树突状细胞融合肝癌细胞可有效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抗肝癌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