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从流行病学及预后等方面基本上可分为2类,一类包括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不变为慢性;另一类包括乙型、丙型肝炎等,主要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常变成慢性。嫩江县病毒性肝炎发病始终位居前3位,为探讨嫩江县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的流行特点,摸清流行规律,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等对嫩江县1990—2006年肝炎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与婚育张树林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如乙型和内型肝炎)可经性接触传播,妊娠期肝炎病情相对较重,母婴传播为导致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可见病毒性肝炎与婚育关系密切。目前已知肝炎病毒至少有五种:甲、乙、丙、丁、戊,它...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后期,从事流行病学研究的国外学者发现,除了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之外,还有非甲非乙型肝炎。迄今为止,医学界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等五型。过去所指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实际上包括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戊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只引起一次性感染,无慢性化病例。而丙型肝炎通过输血等肠道外途径传播。其临床过程与乙型肝炎相似,但更易慢性化,除引起一次性感染外,还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近些年来,肿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明,甲型和戊型肝炎与肝癌关系甚小;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孕妇并发的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分甲、乙、丙、丁、戊等型,甲型及戊型肝炎经粪口传播,乙型肝炎经血液及性接触传播。丙、丁肝炎经血液传播,妊娠妇女是肝炎的易感人群,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约为非妊娠妇女的9倍,乙型肝炎最多见,可致产后出血、DIC、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新生儿死亡及母婴传播。隐性感染(携带状态)也可导致母亲及后代的慢性疾病。目前,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孕妇已成为产科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戊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E,以下简称“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常引起暴发流行,近年来散发病例持续上升。戊型肝炎既往曾被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起被命名为戊型肝炎。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等。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我们可能都不陌生.它在世界上广泛流行.是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依据引起肝炎的病毒不同.将病毒性肝炎分别命名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最简单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它们的传播途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一类是经“粪一口”途径(消化道途径)传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从口入”.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年来病毒性肝炎的报告数占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40%左右,属甲、乙、丙、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为了解中小学生甲、乙、丙、戊4型肝炎的感染情况,为学生肝炎防制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笔于2001年6~12月进行了本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E,以下简称"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s E virus,HEV)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常引起暴发流行,近年来散发病例持续上升[1-2].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五种,分别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力,也就是说,得过一种肝炎痊愈后,照样可以得其他型肝炎。而且甲乙、甲丙、乙丙、乙丁、乙戊、丙丁、丙戊等型肝炎病毒可先后感染,也可重叠感染。下面分别介绍这五种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和防治。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策略王春俭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是一组传染病,目前已确定有甲、乙、丙、丁、戊五型。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和预防等各方面,五型肝炎都各有其特点,为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肝炎对人民身心健康和经济建设的危害是极大的,甲肝、戊...  相似文献   

12.
赵俊  孟祥杰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43-43,46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肝病毒引起的经肠道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是国家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为了探讨余杭区戊肝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现对余杭区2005—2009年戊肝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是由戊肝病毒(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经粪-口传播,以水型流行最常见,少数为食物型爆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可引起爆发或流行。戊肝作为主要的病毒性肝炎已被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60岁以上者患戊肝亦称老年戊肝,老年戊肝往往病情重,进展快,重症肝炎比例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0—2006年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统计2000—2006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用Excel整理与分析。[结果]报告急性病毒性肝炎2 887例;病毒分型为甲、乙、戊和病因未明型肝炎,分别占14.8%、25.0%、35.3%和22.2%;甲、戊肝在3~6月份呈高发性;甲、乙、戊型肝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甲、戊和病因未明型肝炎发病年龄分别集中在21~39、30~59和20~59岁,乙肝年龄分布较均衡;地域以福州市为首的5区8县沿海地区为主;混合型肝炎主要以乙、戊肝为主。[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福州地区主要的传染病之一,应根据其流行特征进行综合治理以减少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按病原分类,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有6型,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1998年水灾后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流行型别,于1999年2~4月,在6个受灾省(自治区,下同)收集了就诊肝炎病人血清1135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甲、乙、戊型肝炎感染指标.结果表明:(1)在水灾后的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约半数为急性肝炎(45.73%),半数可能为慢性乙型肝炎(54.27%),后者少数为其它型肝炎;(2)在急性肝炎中,甲、乙、戊型肝炎分别占57.42%、30.06%和12.52%;(3)在HBsAg阳性者中,能定为急性肝炎的只占32.21%.在这里21%的急性肝炎中甲、乙、戊型肝炎的比例分别为26.18%、68.06%和5.76%,表明水灾区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以甲型肝炎为主,慢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上述两种类型是水灾后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受累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按病原分类 ,目前已经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其中乙、丙、丁型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可以表现为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 ,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甲、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 口途径传播 ,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本文仅就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等做以简介。1流行病学特征甲、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相似。传染源为急性肝炎患者和亚临床型患者 ,目前尚未发现病毒携带者。潜伏期和急性期粪便排毒量最多 ,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粪 口途径传播 ,…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自1988年上海、江浙地区发生甲型肝炎爆发流行以来,全国肝炎年均报告发病率在250/10万左右.居我国甲、乙两类24种法定传染病中的首位,对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危害极大.病毒性肝炎病原复杂,目前已知肝炎病毒至少存在甲、乙、丙、丁、戊五型.自1963年Blumberg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来,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发生了转折性转变,80年代由于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病毒性肝炎免疫预防的发展,1982年乙肝疫苗应用于临床,我国1984年成功地研制了乙型肝炎灭活疫苗之后,1991年又研制成功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并逐步推广应用于临床,为开展肝炎免疫预防创造了条件.丙、丁、戊型肝炎疫苗目前尚未研究成功,现就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预防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南通市通州区病毒性肝炎发病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历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南通市通州区1959—2013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以1988年最高(676.81/10万),其后呈下降趋势,2013年报告发病率较1988年下降了97.52%。近10年来,肝炎分型年均报告发病率以戊肝最高(10.40/10万),丙肝最低(0.49/10万);甲、乙、戊型及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均以20~59岁的中青年较高。甲、乙、戊型及未分型肝炎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职业构成以农民及工人为主(84.33%)。结论采取以接种甲、乙肝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加强食品卫生、医院血液制品及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是有效预防控制病毒性肝炎发病及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赤峰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采取防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赤峰市2010-2014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年报告病毒性肝炎24 481例,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571例,占2.33%;乙型病毒性肝炎13 836例,占56.52%;丙型病毒性肝炎9 420例,占38.48%;戊型病毒性肝炎279例,占1.14%;未分型肝炎375例,占1.53%.人群分布中,年龄构成以21~49岁为主,性别以男性为主,职业以不详职业者为主,其次为工人.结论 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居赤峰市各种传染病报告数首位,其流行趋势主导全市传染病流行态势,因此应重点对病毒性肝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特别是面向公众普及卫生防病知识,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监测与干预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管理,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