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c型臂下预置桡偏内外双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就诊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系统随机化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050例)采用c型臂下预置桡偏内外双固定治疗法,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内外固定主流治疗法,术后随访1。2年,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肘内翻,2例肘关节功能减退,对照组6例肘内翻,4例关节功能减退。结论C型臂下预置桡偏内外双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效方案,减少了肘内翻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7年以来,行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16岁,平均8岁;尺偏型48例(80.0%),桡偏型12例(20.0%)。均为1周内新鲜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诊断以X线片为准。2治疗方法2.1手法整复以右侧为例,患者取坐位,助手双手握紧伤肢上臂上端,术者双手握紧伤肢前臂下端,肘关节伸直牵引,纠正骨折重叠移位。对尺偏型骨折,术者右手维持牵引,左手拇指挤按骨折近端外侧,四指提远端内侧,并且顺势使肘关节极度屈曲,前臂旋前。桡偏型骨折,挤按骨折远端外侧,提近端内侧,肘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分别应用肘关节后侧、外侧、内侧切口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对46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肘关节后侧、外侧、内侧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并用2枚克氏针固定,石膏固定4周。结果:46例患儿全部随访1年,根据Flynn标准,其中内侧和外侧小切口术后恢复良好率达94.1%,后侧正中切口良好率为50.0%。结论:肘内侧切口是手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切口。切口美观有利于准确复位,能够避免神经损伤,后期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石膏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分析术前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7个月。全部病例手法复位成功,未有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肱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及尺神经损伤发生,优良率74%。结论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是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医正骨手法联合B超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5例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资料,全部患儿均接受中医正骨手法联合B超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患儿术后1个月、3个月均接受X线平片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整;记录患儿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断端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手术耗时为(43.51±3.65)min,术中透视次数为(2.14±0.35)次,术中无切开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为(5.47±1.89)周;术后3个月时Flynn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6.00%;患儿术后均无尺神经损伤、骨折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结论 儿童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B超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骨折愈合时间短,透视次数少,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优21例,良5例,可2例。伴发神经损伤的3例患者3个月内全部恢复功能。结论手术治疗对位及固定效果好,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无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肘外翻畸形及屈伸障碍等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叶靖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94-595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0年间收治的47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取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肘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肘内翻畸形情况。结果治疗后对47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访9~24个月发现,肘关节运动功能恢复为优41例,恢复为良4例,恢复为差2例,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7%。3例患者发生肘内翻畸形,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为6.4%。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肘关节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对骨折患儿行早期矫正手术,手术过程中仔细操作,术后指导患儿进行科学的运动功能恢复训练,能够进一步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发生,促进肘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和闭合穿针治疗小儿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1996年至今共收治严重移位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8例,全部为GartlandⅢ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住交叉克氏针内固定9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9例。复位时注意桡侧嵌紧,伸直尺偏型矫枉过正,桡偏型不强求完全复位。结果 18例病人中有16例获得13个月到4年6个月的随访,无1例出现肘内翻及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和并发医源性的迟神经损伤。患侧肘关节伸屈功能丧失10°~15°共2例,为手术病人。闭合穿针组只有1例患儿肘关节伸直较健侧差7°。结论 严重移位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固定确切,能避免骨折远端向尺侧的二次移位,无需极度屈肘外固定,因而能防止肘内翻及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移位肱骨內上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2年5月21例儿童移位肱骨内上髁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的资料。结果21例全部获得随访,骨折全部解剖复位。术后4周骨折愈合良好,3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无骨不连,无尺神经损伤。术后6个月随访,肘部无内、外翻畸形,肘关节无痛,外翻应力试验稳定。肘关节功能评定参考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满分18例。肘关节功能障碍3例,2例系术前误诊手术延期患儿,1例系术后第4周克氏针尾部激惹局部感染,提前拔除内固定。术前伴尺神经损伤患儿,术后第3-5d均恢复正常。结论肱骨内上髁骨折应及时诊断,Ⅱ、Ⅲ、Ⅳ移位肱骨内上髁骨折宜果断尽早手术内固定治疗,早期功能锻炼,以期获得最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6例。取俯卧位,将患侧前臂悬于床边,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后分别从内外侧或从外侧行克氏针固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75 min。全部患者闭合复位均获得成功。36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时36例骨折均愈合,未发生肘关节内外翻畸形,未发生尺神经、桡神经损伤。患侧肘关节伸直-15°~5°,平均-5°;患侧肘关节屈曲105~140°,平均126°。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landⅡ、Ⅲ型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复位良好,手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肘关节外侧切口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至200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对43例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外侧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并在骨折外侧皮外勾绕加压,观察术后伤肢肿胀情况、早期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肢肿胀程度轻,术后2~4周完全消退,术后3~4周即可取石膏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6周拔除钢针。随访2~5年,全部骨折均愈合,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37例,良4例,差2例,发生肘内翻1例。结论肘关节外侧切口克氏针交叉固定外侧加压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微创、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及肘内翻发生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交叉克什针内同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65例,术后结合短期石膏托外固定。结果65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1年,骨折均愈合。按Cassebatum方法评价肘关节功能,65例患儿中优49例,良13例,可3例;均末出现明显的肘内翻畸形及骨化性肌炎,优良率为95.4%。结论早期采用积极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轻柔解剖复位和术后早期正确的患肢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及有效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正>肱骨髁上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儿童骨折类型,发生率占肘部骨折的首位,以58岁为最多见。约占肘关节损伤的50%以上[1]。早期治疗不当易并发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以及肘关节僵硬,其治疗方式一直为骨科界所关注。我院于2006年5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47例小儿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7例,男36例,女11例;年龄48岁为最多见。约占肘关节损伤的50%以上[1]。早期治疗不当易并发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以及肘关节僵硬,其治疗方式一直为骨科界所关注。我院于2006年5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47例小儿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7例,男36例,女11例;年龄49岁,平均6.8岁,均为闭合性骨折。伸直型41例,屈曲型6例;尺偏型26例,桡偏型21例,合并尺神经损伤3例,正中神经损伤2例。伤后距住院时间4 h9岁,平均6.8岁,均为闭合性骨折。伸直型41例,屈曲型6例;尺偏型26例,桡偏型21例,合并尺神经损伤3例,正中神经损伤2例。伤后距住院时间4 h3 d。  相似文献   

14.
我院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90例,效果满意,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5-2011年收治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0例,均有明显的间接暴力外伤史,年龄3~15岁,平均11岁,男61例,女29例,左侧62例,右侧28例.单纯伸直型骨折42例,伸直桡偏型24例,伸直尺偏型24例,伤后入院时间24h以内.开放性骨折及神经损伤性骨折不在本组治疗范围.1.2治疗方法1.2.1手法复位 根据患者患肢的大小及骨折移位的情况,选用适当强度和弹性杉树皮为原料,裁剪成长度及宽度合适的夹板4块,夹板剪裁整齐,周缘光滑,外用棉纸垫及绷带覆盖,肱骨内上髁及肘后放置棉垫.以伸直型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为例,患者仰卧,两助手分别握住其上臂和前臂,作顺势拔伸牵引,矫正重叠移位.若骨折远端旋前(旋后),应首先矫正旋转移位,使前臂旋后(或旋前).术者一手握骨折近段,另一手握骨折远段,相对横向挤压,矫正侧方移位,再以两拇指从肘后尺骨鹰嘴处推骨折远端向前,两手其余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拉,令远端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即可感到骨折复位的骨擦音.尺偏型骨折复位后,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另一手握住前臂略伸直肘关节,并将前臂向桡侧伸展,使骨折端桡侧骨皮质嵌插并稍有桡倾,以防肘内翻发生.复位后,固定肘关节屈曲90度~ 110度位置3~5周,早期可开始练功活动,多作握拳、腕关节屈伸等活动,解除固定后,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  相似文献   

15.
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选择及适应证。方法 将 3 7例不伴桡神经损伤的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分为前外侧入路组和后侧入路组 ,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并对手术入路的术后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15例前外侧入路中有 3例出现桡神经损伤 ,2例完全恢复 ,1例部分恢复。 2种手术入路治疗的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均得到临床愈合 ,随访病人的肩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大多数不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宜采用后侧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Y型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上及肱骨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2例,肱骨下1/3骨折8例。结果:20例均获随访。时间1~2年,未见骨折断端移位及骨折不愈合。结论:Y型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及肱骨下1/3骨折安全、方便,固定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儿童肱骨髁上和外侧髁骨折后肘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所需的时间,分析肘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随访36例肱骨远端髁上骨折患儿和15例外侧髁骨折患儿行相应治疗。对照组20例前臂骨折患儿长臂管形石膏固定,对比无肘部骨折制动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石膏拆除后以量角器测定肘关节活动度,直至能达到健侧90%的活动度(ROM-90),同时记录恢复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活动度(ROM-ADL)的时间。结果髁上骨折组恢复ROM-ADL需要23.5天,恢复ROM-90需要37.6天,外侧髁骨折组恢复ROM-ADL需要25.5天,恢复ROM-90需要36.8天。前臂骨折组,肘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少于2周。肘部骨折后,旋后功能较旋前功能易于恢复。屈曲功能恢复最慢。结论无并发症的肱骨远端髁上和外侧髁骨折患儿拆除长臂石膏管形后,在未接受理疗的情况下,需5周的时间恢复最初的肘关节活动度。此信息可供肘部损伤患儿的医护人员进行宣教。  相似文献   

18.
周标  杨斌  虞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13-114
目的研究肱骨髁上骨折两种治疗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收集祥云县中医院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8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86例患者分别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及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男42例,女44例;年龄4~10岁,平均7.5岁。伸直型80例,屈曲型6例,未合并有神经损伤患者。其中伸直型依据Gartland的分型方法,Ⅱ型69例,Ⅲ型11例。并以Cassebaum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 80例获得随访,随访24周~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期内无肘内、外翻发生,肘关节功能评价:优75例,良3例,可2例。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20°。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显示效果均良好,对于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困难,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肱骨髁上骨折的小儿术后使用交叉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探讨交叉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肱骨髁上骨折的30例小儿术后使用交叉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并对患儿随访6个月。结果 30例患儿患肢骨折术后均恢复良好,外观以及功能恢复较为满意,随访时钢针和钢丝固定良好,未发生移位、脱落等情况,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交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上臂前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上臂前侧入路MIPPO技术治疗18例肱骨干中上段骨折,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桡神经功能、肩和肘关节屈伸范围。结果 18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出现伸腕、伸拇、伸指功能丧失,我们分析原因,考虑此病例患者桡神经损伤与术中拉钩牵拉有关,故未进一步探查,予以保守治疗,3个月后桡神经损伤自行恢复。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感染、内固定松动、骨不愈合等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按UCLA评分:优17例,良1例。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18例均为优。结论前侧入路MIP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