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贲门不同位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差异;研究H.pylori感染与贲门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省涉县偏店、固新两乡201例当地居民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普查,在贲门区不同位点(内镜下9°、12°、3°和6°点位)取活检,活检组织经HE染色进行病理诊断,Giemsa染色找H.pylori.结果河北省涉县居民H.pylori感染率61.2%;在H.pylori感染者中,内镜下12°点位H.pylori人群感染率为56.7%,对侧6°点位H.pylori人群感染率35.8%,P<0.05.检出贲门癌11例,其中9例发生在12°点位,1例发生在9°点位.1例发生在6°点位.结论贲门粘膜H.pylori感染的差异与贲门癌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食管和贲门部疾病的特点,为早期防治食管和贲门部恶性肿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 318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疾病的年龄、性别差异及内镜检出率差异。[结果]9 318例中反流性食管炎1 340例(14.4%)、贲门炎711例(7.6%)、食管裂孔疝87例(0.9%)、食管静脉瘤62例(0.7%)、真菌性食管炎47例(0.6%)、食管癌43例(0.5%)、食管静脉曲张41例(0.4%)、食管胃黏膜异位35例(0.4%)、贲门黏膜增生34例(0.4%)、胃底贲门癌33例(0.4%)、贲门息肉26例(0.3%)、食管黏膜下隆起24例(0.3%)、Barrett食管19例(0.2%)。反流性食管炎、贲门炎、食管癌、胃底贲门癌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食管、贲门癌以鳞状细胞癌为主,胃底贲门癌、贲门癌以腺癌为主。贲门炎、贲门黏膜增生、贲门息肉、食管黏膜增生的病理显示,属于癌前病变的占比分别为13.5%、52.9%、84.6%、85.7%。[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贲门炎、食管癌是常见疾病,癌前疾病以食管黏膜增生、贲门黏膜增生、贲门息肉常见。  相似文献   

3.
李振龙 《山东医药》2003,43(9):33-33
为减少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 ,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发生 ,我们设计了贲门癌切除贲门再造术。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 ,我院施行贲门癌切除贲门再造术 42例 ,并与同期施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套入吻合术的 42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同期收治贲门癌 84例 ,随机分为两组 :1观察组 ( 42例 ) :贲门再造 ,采用胃食管粘膜外翻吻合 ,重建胃底及 His角。男 2 9例 ,女 13例 ;年龄 3 7~ 73岁 ,平均 ( 5 2 .0±2 1.1)岁。病理分期 : 期 2 5例 , 期 10例 , 期 7例。2对照组 ( 42例 ) :套入式吻合 ,采用胃食管全层缝合加深包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浅表黏膜病变的内镜下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治疗的7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浅表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结果 7例患者年龄(56. 9±4. 5)岁。7例患者中2例黏膜病变位于曲张静脉之上。7例患者中6例先行内镜下静脉曲张治疗,后对黏膜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1例在静脉曲张治疗同时对胃底黏膜病变行ESD治疗,合并的贲门黏膜病变择期处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浅表黏膜病变的内镜下处理,要综合衡量患者的凝血功能、静脉曲张与黏膜病变的处理时机以及相对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胃快速显影剂对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查前晚餐后禁食8h以上.次日晨饮温开水500mL~800mL,患者取站位、坐位、左右侧位,观察食管下端、贲门、胃底的改变.结果对150例疑有胃部疾患的患者作胃B超检查,检出贲门癌5例.结论凡B超显示贲门管腔增大,管壁增厚,胃底变窄的患者应于B超检查后再行内镜检查,以提高贲门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短节段Barrett’s食管的内镜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内镜和病理下短节段Barrett's食管(SSBE)的临床症状、内镜分型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40例内镜和病理诊断为SSBE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组织标本HE染色,并对临床症状、内镜分型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SBE的内镜检出率为9.75%,男女比为1.12:1,平均发病年龄为51.64岁,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状占70.00%; 140例患者中反酸54例,烧心18例,胸骨后痛31例,上腹痛29例,无症状8例.14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胃底腺者30例,贲门腺者98例,肠上皮化生者12例;内镜诊断岛型54例,舌型66例,全周型20例.140例患者中贲门腺组反酸、烧心、胸骨后痛、无症状的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明显增高.140例患者中贲门腺组内镜表现为舌型和岛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主要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在三种内镜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SBE病理特征和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以及病理特征和内镜分型之间均密切相关,SSBE临床症状和内镜分型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晚期食管癌、贲门癌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吻合口狭窄或复发的患者,往往因进食障碍,生存质量极差。1996年以来,我们对7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和术后复发患者,经内镜置入记忆合金支架进行姑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70例中,男58例、女12例,年龄38~76岁、平均61岁。患者均以吞咽困难为主诉。其中食管癌18例,晚期贲门及贲门胃底癌1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复发11例,食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胃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原发性胃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经内镜、手术诊断的胃淋巴瘤患者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0岁~75岁,中位数年龄525岁.胃窦部13例,胃体部9例,贲门部2例.凹陷溃疡型9例,蕈样隆起型8例,结节型12例.胃粘膜标本切片,采用HE及WarthinStary染色后观察组织中有无Hp感染.结果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29例,胃粘膜组织中发现Hp感染24例,阳性率828%.其中胃MALT淋巴瘤8例,Hp感染7例,阳性率875%.明显高于同期胃良性病变Hp阳性率46%(P<001).29例中11例进行了术后随访,3例仍存在Hp感染,阳性率273%.结论Hp感染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0年 10月~ 1997年 10月 ,我院对 2 2 4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患者采用食管胃粘膜与粘膜、浆肌层与肌层间不同平面的分层吻合法进行贲门重建术 ,对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 4例 ,女 6 0例 ;年龄 32~ 74岁 ,平均5 8岁。其中贲门癌 144例 ,上段食管癌 2 8例 ,中下段食管癌5 0例 ,下段食管癌与贲门癌同时发生的双灶癌 2例。术后病理诊断腺癌 132例 ,鳞状细胞癌 48例 ,未分化癌 12例 ,双灶性癌 2例。手术方法 :1食管癌手术方法是常规游离食管和胃 ,在食管钳下 2 cm处将食管后壁肌层剪开 ,胃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内镜套扎黏膜切除术和单独内镜套扎术治疗食管、贲门早期表浅癌的疗效。 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普查确诊的14例食管、贲门早期表浅癌中,7例采用内镜圈套结扎后行黏膜切除术,另外7例接受了单独内镜圈套结扎治疗。根据切除标本和治疗一个月后内镜复查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11.
曲维英 《山东医药》2001,41(9):41-41
自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对 5 4例食管贲门部狭管患者在内镜引导下行食管、贲门部狭窄探条扩张治疗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6例、女 18例 ,年龄 18~ 76岁、平均5 2岁。其中食管贲门癌 13例 ,食管癌 9例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14例 ,贲门失弛缓症 12例 ,食管化学性狭窄烧伤6例。狭窄位于食管上段 9例 ,中段 2 0例 ,下段 2 5例。狭窄 <2 cm37例 ,2~ 3cm 11例 ,>3cm6例。狭窄口直径 <2 m m13例 ,2~ 5 mm30例 ,5 mm11例。症状持续时间 3天至 4个月。治疗方法 :治疗前先行食管钡透及胃镜检查 ,确定狭窄…  相似文献   

12.
内镜介入治疗食管贲门恶性狭窄5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内窥镜室于1992年8月~1997年10月对53例失去手术机会及术后复发的食管贲门癌狭窄患者,采用内镜介入微波加局部注药治疗,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3例中男42例,女11例,年龄36~74岁,平均56.4岁.1.2 病变部位及病史 食管癌29例(其中上段5例,中段8例,下段16例),食管贲门癌9例,贲门胃底癌4例,食管贲门术后吻合口复发癌11例.均经内镜及或手术病理证实诊断.非手术者病程3~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p感染与食管癌的相关性,观察Hp感染的移行现象.方法242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其中食管癌98例,胃底贲门癌88例,胃癌56例(含窦、体、胃角及残胃).242例上消化道肿瘤均经内镜粘膜活检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进展期癌肿,男176例,女66例,年龄24岁~84岁,平均54.9岁.同时选择100例慢性胃类、60例原发性食管炎为对照组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法.肿瘤在内镜检查时,取窦、体、贲门大弯及肿瘤部位活体组织各一块,对照组分别取窦、体、贲门及食管粘膜各一块,分别放入Hp测纸,1min后观察结果,是玫瑰红色为阳性,无颜色变化为阴性结果肿瘤组:食管癌98例中92例窦、体、贲门及食管病部位Hp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2%,胃底贲门癌88例中74例阳性,阳性率为84%,66例胃癌Hp检测100%阳性,胃癌组、贲门及食管Hp检测为阳性,胃底贲门癌组食管Hp检测为阴性.对照组原发性食管炎60例患者中18例Hp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0%,慢性胃炎组90%以上Hp检测阳性。结论Hp感染是人类胃癌的一个明确的致癌因素,与胃底贲门癌及食管癌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上消化道肿瘤及原发性食管炎病例中,Hp有向上移行现象.但胃癌及食管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与饮食习惯,卫生状况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7年7月至1989年7月,经内镜下微波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狭窄10例,共22次,全部病人经临床,内镜和病理诊断为中晚期进展型癌,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年龄:10例均为男性,年龄58~84岁,平均69岁,其中食管癌3例,贲门癌2例,食管胃吻合口狭窄3例,胃底贲门癌术后一年食管浸润2例.临床表现除一般恶性肿瘤引起恶病质外,主要为吞咽困难,(进流汁困难6例,进半流汁困难4例)。纤维内镜下表现食管高位(24cm)狭窄1例,中下段完全梗阻4例;食管胃吻合口完全梗阻4例,不完全梗阻1例。病理鳞状上皮癌4例,低分化腺癌6例.治疗方法常规安置纤维内镜,送达狭窄区前0.5cm,自活检孔中插入微波治疗头(由南京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制造)。达食管腔中心,有时不易区别中心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不同部位胃腺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胃腺癌的关系,对85例(35例位于贲门部和50例位于非贲门部)组织学证实的胃腺癌患者和85例对照者进行Hp检测。胃镜检查时,取胃粘膜活检标本,用快速型尿素酶试纸和血清抗Hp抗体法检验来确定Hp感染。结果显示:(1)胃腺癌患者Hp阳性率(70.6%)高于对照组(41.4%),P<0.01;(2)不同部位胃腺癌Hp阳性率分别为胃窦87.5%,胃体70.0%,胃底81.3%均高于贲门部癌(54.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与胃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近 10年来 ,我院共施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手术 85 1例 ,发生残存癌 41例 (4 .8% )。现报告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9例 ,女 12例 ;年龄 38~ 73岁 ,平均5 6岁。吞咽困难病史 2 0天至 13个月 ,平均 6个月。本组 41例中 ,食管癌 2 2例 (上段 1例 ,中段 13例 ,下段 8例 ) ,贲门癌 19例。 2 2例食管癌中 ,术中见肿瘤纵径为 4.0~ 10 .0 cm,食管旁淋巴结肿大 2 0例 ,贲门旁淋巴结肿大 7例 ;行主动脉弓上吻合 3例 ,弓下吻合 19例。 19例贲门癌中 ,肿瘤长径为 3.0~12 .0 cm ,均有贲门旁淋巴结肿大 ,胃左血管根部淋巴结肿大 5例 ,肿瘤均浸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治疗胃底贲门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经超声内镜诊断胃底贲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18例,行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切除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8例患者治疗均取得成功,剥离病变大小0.7~7.2cm,平均大小约(2.43 ± 1.91)cm,病变均完整切除.术中出现腹膜后、纵隔、皮下气肿2例,3d后自行吸收.术后24h内出现发热1例,伴有WBC升高,抗炎对症处理后第2天完全缓解.无严重出血、穿孔及死亡病例.所有病例术后3d可正常进流质食,1周后复查食管隧道愈合创面形成.结论 内镜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技术是胃底贲门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剥离切除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降低内镜切除胃底贲门部固有肌层病变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胸腔胃通路成形术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抗食管反流的效果.方法采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的胸腔胃通路成形术即食管胃粘膜套入吻合、贲门"His角”成形术及幽门成形术治疗食管贲门癌36例.其中食管癌28例食管鳞癌25例,食管腺癌2例,食管腺鳞癌1例.贲门癌8例贲门腺癌6例,贲门鳞癌2例.结果36例患者无1例出现吻合口漏,术后4wk复查X线钡透显示,钡剂通过顺畅,无反流性,吻合口在1cm~2cm.电子内镜下显示,吻合口无狭窄,食管粘膜无糜烂.随访1a~2a无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吞咽顺利,未感有吻合口狭窄,饮食量均恢复到平常水平,其中26例体重稍有增加结论胸腔胃通路成形术中的食管胃粘膜套入吻合术暴露良好,粘膜对合整齐,缝合准确,吻合口径增宽,对预防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有显著效果.贲门"His角”成形术及幽门成形术,有利于胃潴溜液的排空,且在胃潴溜液过多时对粘膜吻合口有压迫闭合作用,从而产生良好的抗食管反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胃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发现Hp亦可存在于食管的化生柱状上皮中,研究Hp感染与胃食管反充病及其并发症(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对胃食反流病的合理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和亚洲地区呈均上升趋势.对我国局部地区的研究也证实存在这种趋势,并以贲门癌发病率增高为主.大量研究发现,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生与Barrett食管(BE)有直接的关系,食管末端的腺癌几乎都产生于BE,而40%以上贲门癌的发生与BE有关[1].但关于BE上皮的起源问题,一直存在食管鳞状上皮起源学说和贲门上皮起源学说,但最近学者提出新的观点,认为贲门黏膜本身也是后天化生上皮,是食管鳞状上皮和BE上皮的中间过渡阶段[2].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兴学科,可从整体角度分析细胞、组织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及修饰状态.本实验采用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的方法,对人BE黏膜和正常贲门黏膜组织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对部分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分析二者间的异同,从而探索BE黏膜与贲门黏膜的关系,为研究BE的起源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