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缩宫素受体(OTR)在子宫腺肌症(AM)在、异位内膜中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痛经之间的关系,研究OTR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腺肌症病灶组织、28例在位内膜组织中OTR的表达,并和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AM中OTR在腺肌症病灶中的表达(92.8%)高于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78.6%),P〈0.05,并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50%)。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在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增殖期高于分泌期;而异位病灶则缺乏这样的差异性。重度痛经组比轻度痛经组OTR的表达增高。结论 在AM中的在位及异位内膜中,OTR均有高表达,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OTR的表达与痛经症状相关,推测OTR系统与腺肌症相关症状痛经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及痛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45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36例异位内膜及28例对照组子宫内膜MMP-3的表达。结果MMP-3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P〈O.05)。MMP-3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增殖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MMP-3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与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呈正相关(r=O.557,P〈0.05)。结论MMP-3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及其痛经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29例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2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中PLK1的表达。结果PLK1蛋白在内异症组增殖期异位(2.19±0.63)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1.78±0.59)上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1.21±0.30)上的表达量(P〈0.05)。PLK1蛋白在内异症组分泌期异位(1.15±0.332)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1.00±0.33)上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0.82±0.24)上的表达量(P〈0.05)。内异症组增殖期和分泌期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上PLK1的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K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p27kip1和ki-6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p27^kip1、ki-67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细胞增殖能力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Ms组)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23例正常子宫内膜中p27^kip1、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异位内膜p27^kip1腺体胞质表达率较正常子宫内膜明显增强(P〈0.05);异位内膜p27^kip1腺体胞核表达率较正常子宫内膜明显下降(P〈0.05)。②正常子宫内膜与在位内膜腺体ki-67表达增生期显著高于分泌期(P〈0.05);异位内膜ki-67表达无周期性变化;异位内膜ki-67分泌期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1)。③EMs组异位内膜p27^kip1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ki-67增殖指数反映了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异位内膜细胞增殖活跃,而p27^kip1表达下降,负性调节细胞增殖能力下调,p27^kip1和ki-67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凋亡调节基因蛋白Bcl-2,Bax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以探讨凋亡调节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4年11月~2006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调节基因蛋白Bcl-2、Bax在无FAts妇女的正常子宫内膜与卵巢EMs患者异位、在位内膜中的表达。结果 Bcl-2、Bax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的腺上皮:①维、汉族对照组子宫内膜增生期Bcl-2的表达高于分泌期(P〈0.05),Bcl-2在EMs患者异位、在位内膜中的表达较无EMs者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Bax在维、汉族对照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都强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表达比对照组子宫内膜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卵巢EMs中凋亡调节基因的表达与无EMs者不同,促凋亡基因的表达减弱,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增强,有利于异位内膜的种植生存和发展、凋亡基因蛋白Bcl-2与Bax在维族和汉族卵巢EMs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6)。  相似文献   

6.
VEGF、ENS、MVD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S)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腺肌病(A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AM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ENS的表达及MVD值。结果VEGF、ENS、VEGF/ENS、MVD在A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及在位内膜(P〈O.05);VEGF、ENS、VEGF/ENS、MVD在对照组中的表达均为分泌期高于增殖期(P〈0.05),在位内膜中VEGF、Ⅵ1GF/ENs、MVD的表达仍为分泌期高于增殖期(P〈O.05),但ENS在增殖期与分泌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去周期性(P〉0.05),异位内膜VEGF、ENS、vEGF/ENS、MVD在增殖期与分泌期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失去周期性变化(P〉0.05);VEGF、vEGF/ENS与MVD分别呈正相关(r=0.36、r=0.43,P〈0.05),ENS与MVD的表述呈负相关(r=0.22,P%0.05)。结论VEGF、MVD、ENS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在位内膜中呈高表达,提示局部血供丰富和新生血管形成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TGF-β1、Smad4和Smad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及其信号通路Smad4和Smad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其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同期子宫畸形患者30例为对照组,取其正常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TGF-β1、Smad4和Smad7的表达。结果TGF-β1在异位内膜(181.71±4.90)和在位内膜组(179.05±1.26)的表达与对照组(92.45±3.26)比较,表达升高(P〈O.05);Smad4和Smad7在异位内膜(95.58±9.05和98.83±10.48)和在位内膜组(95.09±2.16和93.51±4.49)的表达与对照组(185.37±6.39和184.56±231)比较,表达降低(P〈0.05)。三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异位内膜组TGF-β1和Smad4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9,P〈0.05),TGF-β1和Smad7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7,P〈0.05);TGF-β1、Smad4和Smad7在在位内膜组的增殖期和分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TGF-β1、Smad4和Smad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组织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整合素αV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组,以单纯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患者21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OPN、整合素αVβ3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异位内膜OPN的阳性表达率(73.21%)与在位内膜(70.00%)相似,与对照组(19.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异位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率(100.00%)与在位内膜(55.00%)及对照组(4.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异位内膜VEGF的强阳性表达率(76.79%)与在位内膜(60.00%)及对照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OPN、整合素αVβ3与VEGF在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96和0.568,P均〈0.01),OPN与整合素αVβ3呈正相关(rs=0.738,P〈0.01)。结论异位内膜细胞OPN、整合素αVβ3的高表达促进异位内膜的黏附和侵袭,并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共同促进异位内膜的种植与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芳香化酶P450在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病变内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腺肌病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病变内膜中的不同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Ⅰ组)、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Ⅱ组)、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Ⅲ组)、正常子宫内膜(Ⅳ组)四组不同内膜中P450arom的表达。根据阳性率和表达强度进行量化评分(免疫组化评分)。结果 ①P450arom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在位、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中均阳性表达,但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P450arom在异位子宫内膜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在位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P〈0.05);异位子宫内膜病灶周围肌肉组织中也有P450arom表达;②P450arom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雌激素限速酶P450arom是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增生症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激素,局部分子水平代谢紊乱可能导致疾病发生。②内膜P450arom检查不能作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但可作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Livin和Caspase-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因子Livin和Caspase-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其在位内膜(A组)和异位内膜(B组)进行研究。选取正常子宫内膜标本30例作为对照(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三组组织中Livin和Caspase-9蛋白,以图像中阳性区平均灰度值为检测数据。结果①Livin在A、B组[(142.55±36.27),(141.69±26.61)]的表达较C组(113.26±10.22)升高,Caspase-9在A、B组[(120.37±23.31),(119.37±17.03)]的表达较C组(154.78±10.0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A、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B组中Livin和Caspase-9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1=-0.609,r2=-0.443,P1〈0.01,P2〈0.05);③Livin在A、C组增生期[(141.63±36.69),(112.01±8.93)]和分泌期[(143.75±37.16),(115.13±12.0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9在A组增生期(118.23±24.69)和分泌期(124.07±21.3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组增生期(150.93±3.04)较分泌期(159.18±13.20)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中Livin表达增加,Caspase-9表达减少,导致患者子宫内膜细胞抗凋亡能力增强,从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86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其中Ⅰ~Ⅱ期内异症患者25例,Ⅲ~Ⅳ期内异症患者61例)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及30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中Hpa mRNA和Ang-2 mRNA表达.结果(1)内异症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Hpa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3/86)和55%(47/8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膜组织中Hpa mRNA阳性表达率为27%(8/30),明显低于内异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异症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Ang-2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1/86)和65%(56/8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膜组织中Ang-2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33%(10/30),明显低于内异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Ⅰ~Ⅱ期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Hpa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1/25)和32%(8/25),明显低于Ⅲ~Ⅳ期内异症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69%(42/61)和64%(39/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Ⅰ~Ⅱ期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Ang-2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5/25)和64%(16/25);Ⅲ~Ⅳ期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46/61)和66%(40/61),不同期别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Ang-2 mR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内异症组的异位内膜组织中Hpa mRNA与Ang-2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Hpa mRNA和Ang-2 mRNA均呈高表达,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推测Hpa和Ang-2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抑癌基因ARHI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抑癌基因ARHI蛋白的表达。方法:选择抗ARHI单克隆抗体,采用W 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对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囊肿组织及其在位内膜组织进行蛋白检测,并以10例正常女性的在位内膜组织作对照。用Array 3000扫描仪扫描X线片,观察W estern blot的结果,用GDS8000型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析图片的辉度值和比值。结果:(1)ARHI在内异症异位内膜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001)及正常内膜(P<0.001);(2)内异症的在位内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RHI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抑癌基因ARHI在子宫内膜组织中普遍表达,且在异位内膜中表达上调,提示ARHI基因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及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leiotrophin(PTN)和midkine(MK)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35例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研究组)以及25例非EMs妇女子宫内膜(对照组)为样本,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TN、MK mRNA的表达。结果:研究组在位内膜中PTN和MK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异位内膜PTN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Ms在位内膜中PTN、MK mRNA表达与内异症的临床期别呈正相关。无论增殖期或分泌期,EMs在位内膜中PTN、MK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PTN和MK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ng-1和Ang-2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在位内膜及26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Ang-1和Ang-2在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Ang-1在内异症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2在内异症和腺肌病在位内膜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g-1和Ang-2的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ENS)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5例OEMs病人作为研究组,28例同期非内膜疾病妇女作为对照组。均留取子宫内膜,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Ang-2和ENS在研究组异位、在位子宫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Ang-2和ENS蛋白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Ang-2在OEMs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0%,显著高于异位内膜(52.00%)和对照组(21.48%)(P<0.05);异位内膜组阳性表达率为52.00%,显著高于对照组(21.48%)(P<0.05);OEMs组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子宫内膜中Ang-2在分泌期(90%、30.75%)和增生期(73.33%、13.33%)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NS在OEMs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为84.00%,明显高于在位内膜(56.00%)和对照组(25.00%)(P<0.05);在位内膜(56.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P<0.05)。OEMs组在位内膜中ENS分泌期的表达为50.00%,与增生期(60.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中子宫内膜ENS在分泌期的表达为23.08%,与增生期(26.6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ng-2和EN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ISS-1及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及其中16例在位内膜组织和3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KISS-1及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KISS-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3%、31.25%和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表达率分别为60.87%、56.25%和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KISS-1及MMP-9表达的阳性强度,3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ISS-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降低,MMP-9的表达增高可能与内异症的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17.
MMP-2、TI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2(TIMP-2)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50例、在位内膜组织26例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MMP-2、TIMP-2mRNA的表达。结果(1)MMP-2mRNA在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TIMP-2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中均低表达,其相对表达量分别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2)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MMP-2mRNA、TIMP-2的表达与r-AFS临床分期无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MMP-2高表达,TIMP-2低表达,使MMP-2与TIMP-2平衡失调,异位内膜组织侵袭降解ECM的能力增强,从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CCR4及CCR8两种趋化因子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灶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以正常子宫内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灶组织CCR4及CCR8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正常子宫内膜CCR4及CCR8的表达明显低于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P<0.05);内异症患者异位灶组织CCR4及CCR8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5)。结论:这些结果提示CCR4及CCR8可能参与内异症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