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hs-CRP和NT-p roBNP水平对急诊PCI术后左室重塑及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56例AMI患者,80例于胸痛发作12h内行PCI成功者为急诊PCI组,76例未进行PCI者为对照组。测定入院即刻、24h、72h、7d和1个月、3个月的hs-CRP和NT-proBNP水平变化。同时于患者入院时、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3~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药物治疗组的近期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药物治疗组的72 h~7d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近期PCI组的MACE事件低于药物治疗组。结论急诊PCI组3~6个月内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组。血清NT-proBNP能够对A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测MACE的发生率;hs-CRP可作为行急诊PCI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临床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某院行急诊PCI术的40例STEMI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NT-proBNP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心血管事件分为甲组(n=30,未出现心血管事件)与乙组(n=10,出现心血管事件),对两组一般资料以及入院时、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NT-proBNP水平、LVEF、LVESVI、LVEDVI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前壁心肌梗死、糖尿病发病率及入院时NT-proBNP水平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甲组NT-proBNP水平、LVESVI均低于乙组,LVEF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VEDVI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且对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着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免疫法检测7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及入院第7天血浆NT-proBNP浓度,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入院1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访观察发病3月内是否发生心衰、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血管死亡等心血管事件,比较心血管事件组与无心血管事件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别.分析两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和cTnI及入院第七天血浆NT-proBNP和LVEF、LVEDD的相关性.结果 45例患者末发生心血管事件,27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均与cTnI呈正相关,入院第7天血浆NT-proBNP浓度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入院第7天血浆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NT-proBNP浓度是反映左心室功能不良的更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可以反映心肌坏死程度并预测AMI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左室形态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分为急诊PCI术组29例和常规药物组22例,于急诊介入术前或入院24 h内及入院第7天检测血浆NT-proBNP,入院24 h时内及心梗1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NT-proBNP的变化与左室重构的关系。结果两组的NT-proBNP在治疗前后均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直接PCI组较药物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明显下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NT-proBNP能够有效反应心功能的变化,早期的PCI治疗可以改善左室的收缩功能,明显降低血浆NT-proBNP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浆脑钠素与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40例AMI患者分为依那普利组及常规治疗组各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入院后14 d内血浆脑钠素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同期及3个月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常规治疗组入院后即刻血浆脑钠素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5、14 d较入院即刻进一步升高(P<0.05)。AMI患者5、14 d血浆脑钠素水平与同期及3个月LVEDVI、LVESVI呈正相关(P<0.05~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依那普利组脑钠素与心室容积指数一致性下降。结论AMI早期血浆脑钠素升高与左室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住院早期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27例AMI患者住院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对比分析。结果 NSTEMI早期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375.3±98.4)pg/ml,与LVEF呈负相关(r=-0.447,P<0.01)。1年期发生MACE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MACE者(463.4±58.3pg/mlvs246.6±103.9pg/ml,P<0.01)。结论 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可预测AMI患者梗死面积、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的意义。方法 AMI患者于发病1624 h抽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NT-proBNP,比较不同组别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前壁组明显高于下壁组,非再灌注组明显高于再灌注组(P<0.001)。结论心肌梗死面积越大,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早期再灌注治疗能明显降低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能否准确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方法 以我院近1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入院时及入院治疗7 d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变化,对比分析心功能分级、LVEF及NT-proBNP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成明确相关性,随着心功能分级的提高,LVEF逐渐下降,血浆NT-proBNP浓度逐渐升高.结论 血浆NT-proBNP浓度能够准确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状态,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的方式,观察组实施急诊PC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及左心室指标(LVEF、LVEDD、LVESD)指标。结果:治疗后1 d、3 d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后各时间段观察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 d两组LVESD、LVE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但观察组指标降低或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急诊PCI治疗AMI可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促进左心室重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心绞痛患者心功能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7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入院后24h内测定血浆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LVEF将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34例(LVEF≥0.50)和心功能不全组36例(LVEF〈0.50);所有患者随诊6个月,死亡9例作为死亡组,存活61例作为存活组,比较各组患者NT-proBNP水平。结果①心功能不全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患者NT-proBNP水平(P〈0.05)。②死亡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NT-proBNP水平(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有关,血浆NT-proBNP对患者心功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磁共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活性,并分析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I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30名,利用磁共振灌注及延迟成像将AMI患者分为透壁增强组、非透壁增强组和混合组。AMI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行心脏磁共振分析梗死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及室壁运动异常评分的变化。AMI患者分别于病程第7日及PCI术后6个月抽取肘静脉血测血清hs-CRP水平。健康对照组抽1次血测血清hs-CRP水平。分析PCI术前及术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与磁共振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梗死心肌质量及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在PCI术后均减少,梗死心肌质量在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中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在非透壁增强组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在3组患者PCI术后均增加,在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及术后6个月血清hs-CRP较健康对照组均降低,但术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个月血清中hs-CR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CI术前的左室射血分数与血清中hs-CRP独立相关(R2=0.318,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技术可以有效预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活性,对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检测血清hs-CRP对预测心肌活性,评估冠状动脉缺血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诺迪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诺迪康组(同时加用诺迪康胶囊),每组各38例患者,共治疗6个月。PCI术后24h内、第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WMSI)。同时测定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对照组有37例患者入选,诺迪康组有36例患者入选。PCI术后6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诺迪康组的LVEDD显著缩小(P〈0.05)、LVEF显著升高(P〈0.01),WMSI显著降低(P〈0.01);血ET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NO(P〈0.05)、GSH(P〈0.01)和SOD(P〈0.01)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诺迪康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血管内皮损伤和抗过氧化损伤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直接PCI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脑型钠尿肽(BN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LVEF与血BNP对于直接PCI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57例连续选入的接受直接PCI植入支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入院后24h内、1周、2周、1月和6月进行血BNP检测及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MACE与BNP以及LVE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入院后24h内、1周、2周、1月和6月的血BNP与LVEF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6(P=0.000)、-0.891(P=0.000)、-0.887(P=0.000)、-0.871(P=0.000)和-0.876(P=0.000)。随访1年,共发生MACE36例,MACE与入院后24h(r=0.742,P=0.000)、1周(r=0.719,P=0.000)的血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MACE与入院后24h(r=-0.813,P=0.000)、1周(r=-0.762,P=0.000)、2周(r=-0.867,P=0.000)的LVEF呈显著负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1周的BNP值以及入院24h的LVEF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入院1周BNP的ROC曲线下面积0.812(P=0.000),其面积95%可信区间为[0.729,0.893],不包括0.5;入院1周LVEF的ROC曲线下面积0.822(P=0.000),其面积95%可信区间为[0.764,0.923],也不包括0.5;入院1周的BNP值以及入院1周的LVEF的拐点分别为226.36ng/L和48%。结论对于接受直接PCI植入支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与LVEF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入院1周的BNP值以及入院24h的LVEF可有效预测入院后1年内的MACE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WHO规定的标准基础治疗方案(ABCDE)及PCI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BNP,90s匀速静脉注射冲击量1.5 μg/kg,0.0075μg ·kg-1·min-1维持静脉注射48 h;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钠利肽(BNP)、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利用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评价左心功能及左室重塑;观察治疗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hBNP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1周血浆BNP及cTnI水平(均P<0.05);能显著缩小LVEDV及LVESV,提高LVEF(均P<0.05);能降低30 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rhBNP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压力、容量负荷、心室重构、心肌缺血并减少30d 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AMI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伴发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伴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52例,卡维地洛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药物治疗前及后3、6、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校正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水平和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治疗6、12个月后卡维地洛组LVE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LVESVI显著下降;②治疗6、12个月后卡维地洛组FIN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OMA—I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卡维地洛能明显逆转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同时改善其血糖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并将其结果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及其相关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43例,在急性心肌梗死后7~10d内行超声心动图及CMR,10~14d内行PCI治疗。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及CMR。比较PCI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2种评价方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PCI术后LVEF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R所测得的LVEF低于超声心动图,两者相关性较好,PCI前后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P<0.05;r=0.78,P<0.05)。结论①PCI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有较为显著的效果;②CMR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LVEF值有较高的相关性;③CMR评价左心功能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脏的近期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行急诊PCI,术后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前者即刻持续静脉微量泵入rhBNP 72 h,后者不予泵入rhBNP.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呼吸频率、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95例ACS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患者并分为两组, 50例患者PCI前24 h内进行IABP治疗(IABP+PCI组), 45例直接PCI(PCI组)。在入院及PCI术后第5天分别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入院时及出院后4周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均偏低,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IABP+PCI组血压较PCI组血压明显升高(P<0.05);同时IABP+PCI组病死率有所下降(P<0.05), 住院天数减少 (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浆NT-proBNP 和 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IABP+PCI组血浆NT-proBNP 和 hs-CRP水平较PCI组明显下降(P<0.05), LVEF明显提高(P<0.05)。结论 IABP辅助PCI治疗高危ACS患者,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血流动力学, 并使住院天数和短期病死率有所下降, 同时降低了血浆NT-proBNP 和 hs-CRP水平, 提高了LVEF。  相似文献   

19.
刘军委  赵文静 《中国医药》2012,7(7):800-80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拟行PCI的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行PCI术前使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术后6、12 h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30 min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术后30d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12 h的cTnT[( 1.54±0.35)mg/L比(2.16 ±0.57)mg/L,(1.18±0.65)mg/L比(1.69±0.76)mg/L]、CK-MB[ (32±7)U/L比(46±8)U/L,(31±6)U/L比(42 ±6) U/L]水平明显低(均P<0.05);术后30d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11.7%(7/60)]明显少于对照组[21.7%( 13/60)](P<0.05);术后30 min观察组TIMI3级患者比例[96.7% (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52/60)](P<0.05);术后30d观察组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66±9)%比(53±7)%],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30±4)ml比(38±5)ml]、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45 ±4)ml比(54±5)m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MI行PCI患者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灌注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