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跟骨骨质增生与跟痛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跟骨骨质增生与跟痛症赵幼鳞,梁遂安,赵安民,李继承,牛乐庆,潘研成,吉九安跖筋膜的起点是跟骨跖面的全宽,在这个部位发生骨质增生,可形成横跨跟骨跖面的骨嵴,在跟骨侧面的X线片上如针形,这就是人们常讲的“骨刺”。它与跟痛症的关系很不明确。在临床工作中不可...  相似文献   

2.
跟痛症的跟骨跖侧压痛点与跟骨结节骨赘的位置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骞  陈振伟  解谦 《中国骨伤》1998,11(3):44-45
跟痛症是一个症状性诊断。关于跟痛症与跟骨结节处骨赘(以下简称“跟骨骨刺”)究竟有无关系颇有争论~([1~3])。但是,几乎所有的报道都是仅根据跟骨侧位X线片判断和推测跟痛症与跟骨骨刺的关系,尚缺乏跟痛症跟骨跖侧压痛点(以下简称“压痛点”)与跟骨结节及跟骨骨刺在相应跟骨轴位X线片的位置关系。为了解跟痛症跟骨负重痛的病因,1996~1997年对眼病症28例(34只足)的42个压痛点进行金属标记,跟痛症不分单侧、双侧.全员并足拍摄双侧跟骨侧位X线片及轴位片,研究跟痛症的压痛点与跟骨结节及跟骨骨刺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跟痛症与跟骨结节骨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跟痛症与跟骨骨刺的大小、方向及形状的关系,作者对1980~1985年间因跟痛症就诊的107例双足跟骨侧位X线片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对其中3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结果与对照组30例(1994年7、8月间就诊的30例跟痛症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提示:(1)跟痛症与跟骨骨刺的大小、方向及形状无关。(2)疼痛侧足踵厚度增加,提示跟痛症与足跟软组织炎症有关。(3)跟骨骨刺与年龄及性别有关,本组中年女性为高发组,年龄41~60岁女性为61例,占全组44.52%,是否与内分泌改变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4)跟痛症治愈后跟骨骨刺仍然存在,个别病例骨刺还会继续增大。  相似文献   

4.
推击法治疗增生性跟痛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炳华 《中国骨伤》1995,8(4):40-40
推击法治疗增生性跟痛症浙江医院(310013)范炳华笔者采用推击法治疗跟骨骨质增生性因痛症23例,疗效明显,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例29足中,男17例,女6例;左13足,右16足;平均年龄62.8(54~76)岁;病程6个月以内12例,6个月~1...  相似文献   

5.
脉冲磁场治疗跟痛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痛症系跟骨跖面多种组织慢性损伤所致,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与劳损和退行性变有密切关系.常见原因有跖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骨质增生、足跟纤维脂肪垫炎等.  相似文献   

6.
包祖良  许军 《中国骨伤》1995,8(3):27-27
磁渗药膏治疗跟痛症40例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200040)包祖良,许军跟痛症是指跟骨厢面着力点疼痛的病种,多系跟底部软组织(跖腱膜、跟骨下脂肪垫等)损害性疼痛,临床上并不少见。笔者自1994年3~4月间,应用磁渗药膏治疗40例跟痛症,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跟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患(跟骨滑囊炎、跟腱炎、跟腱膜炎、骨刺等)所致跟骨跖面疼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对于一般跟痛症可运用局部封闭,中药外敷、小针刀治疗可得到治愈。对于顽固性跟痛症病因较多,往往采用单一方式治疗效果不佳,因而从1999~2004年我院用外科手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26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明祚 《中国骨伤》1997,10(2):55-55
跟痛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疾患,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作者自1992年5月~1994年3月应用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研制的高分子薄膜驻极体──骨刺膜治疗跟癌症146例,疗效显著。临床资料男性69例,女性77例;年龄47~68岁.发病年限2周~1年,临床表现:跟底痛126例,跟底肿胀48例,全部病例均有按压痛。146例治疗前均作跟骨正侧位X片检查,其中102例跟骨有明显骨刺形成,44例未见明显骨质增生。治疗方法将骨刺膜敷贴于跟底疼痛处,并以同状弹力带固定使骨刺膜与跟底皮肤紧贴,每二天更换一张(夏天出汗较多,宜每天更换一次),2周…  相似文献   

9.
跟痛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当足之肌力衰弱,或不能适应的长久行走和站立时通过(足庶)腱膜牵拉引起跟骨结节处的慢性炎症、损伤、骨质增生而致跟癌症。我院自1976年应用跟骨部侧旁注药和内服骨质增生杨治疗6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跟骨骨刺及骨质增生的见解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幼麟  张志明  王勇 《中国骨伤》2000,13(10):597-598
什么是骨刺 ,什么是骨质增生 ?二者都是发生在骨表面上肌肉、韧带、关节囊的附着点的一些退行性病变。以跟骨骨刺为例 ,它是发生在跟骨跖面的骨嵴 ;侧面X线片上显示为骨刺。它是屈趾短肌的起点 ;它被屈趾短肌肌腱包裹。它不是跟痛的病因。在其下面附着的跖筋膜劳损 ,才是跟痛症的原因。它是可以用保守疗法治愈的。有时它也会自行消散。那是由于在劳损过程中小筋膜纤维断裂自行愈合的结果。我们有很多病例说明跟骨骨刺不是跟痛症的原因 ;例如 ,有的跟痛症病人的跟骨跖面无“骨刺” ,也有的病例有骨刺也有跟痛 ,但经保守疗法治愈后 ,骨刺仍在…  相似文献   

11.
顽固性跟痛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顽固性跟痛症的病因及综合性手术治疗。方法分析26例(35侧跟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骨刺切除、跖腱膜松解、跟骨钻孔减压手术。结果平均随访2年,13例17足疼痛完全消失;9例13足疼痛明显减轻,行走无影响;4例5足疼痛稍减轻,行走仍有部分障碍。结论跟痛症病因多样,综合性手术治疗对顽固性跟痛症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跟骨结节骨赘对足跟部压力的影响及其与跟痛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跟骨结节骨赘对足跟部压力的影响程度及其与跟痛症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32例(48足)跟痛症伴跟骨结节骨赘患者、24例(33足)跟痛症无跟骨结节骨赘患者、18例(28足)跟骨结节骨赘无跟痛症患者及4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病例1~3组及对照组.经站立和行走规范训练后,应用计算机化的足底压力分析系统(F-Scan Mobile,Tekscan,USA)测量分析比较四组间足跟部的静态峰值压力、动态平均峰值压力及动态最大峰值压力差异.结果 在足跟部静态、动态平均及最大峰值压力测量中,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测量状态下,组间两两比较结果近似,即跟痛症伴跟骨结节骨赘组、跟骨结节骨赘无跟痛症组足跟部峰值压力较跟痛症无跟骨结节骨赘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但增加的程度不同,增幅最大是动态最大的峰值压力,跟痛症伴跟骨结节骨赘组和跟骨结节骨赘无跟痛症组分别达到(638.8±172.3)kPa和(510.2±85.6)kPa,而跟痛症无跟骨结节骨赘组和对照组仅为(382.5±61.3)kPa和(395.6±62.3)kPa.结论 跟骨结节骨赘可明显增加足跟部压力,跟骨结节骨赘伴跟痛症时压力增高更为显著,而跟痛症无跟骨结节骨赘时,足跟部压力并未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郭传安 《中国骨伤》1996,9(5):55-56
中药跟痛散治疗跟痛症山东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74030)郭传安笔者在1984~1996年,采用跟痛散局部贴敷的方法治疗跟痛症88例,收到简便易行、确实可靠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8例中,男40例,女48例;年龄20~82岁;单侧足痛7...  相似文献   

14.
跟痛症(calcaneodynia)是由一系列疾病导致的足踝部疼痛症候群,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及肥胖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可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发病因素有:足底跖筋膜炎、跟骨脂肪垫病变、跟骨滑膜炎、跟骨骨刺、神经卡压等。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跟骨减压药物灌注治疗老年跟痛症16例近期疗效观察连云港市第149医院骨科(222042)张继东,王伊玲,刘远恕,袁文其作者自1990年以来,在门诊对16例老年顽固性足跟痛经半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跟骨减压井用药物强的松龙灌注治疗后,随访半年以上,疗...  相似文献   

16.
跟痛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跟痛症谭富生,汪泽宽跟痛症是站立工作者、运动员及老年人的常见病,出跖筋膜慢性损伤、炎症、退变等引起,其同义名有跖筋膜炎、足跟痛等。国内外近来陆续有报道,现综述如下:1解剖跟骨结节外侧是趾展小肌,趾短屈肌的起点;结节内侧是屈趾短肌、跖筋膜的起点。跖筋膜...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在足骨科的运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切口(MIS)足外科手术在美国已有近30年历史,1983年有一组美国足病外科医师团访华,把这一方法介绍给我国。十多年来我们运用小切口治疗跟骨高压症、症状性犀牛角、跖趾骨质增生、疼痛性低位跖骨头、锤状趾、外翻及小囊炎2000多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兹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1.跟骨高压症适应症:顽固性足跟痛。特点为弥漫性跟骨痛,夜间静息痛,晨起足跟负重疼痛明显。局部封闭、药物及手法治疗效果不佳,X线片示有或无跟骨骨质增生。治疗方法:局麻,用小尖刀在跟骨外侧,分别按圆形或方形切8~12个切口,直达骨…  相似文献   

18.
骨扫描在跟痛症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同位素骨扫描对跟痛症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跟痛症患者进行了双足骨扫描及X线摄片检查,并用25例无症状者作为对照,对治愈的8例患者跟踪观察。结果:发现骨扫描诊断阳性率高达98%,而放射学发现有骨刺者仅为54%,治疗后症状消失的患者骨扫描复查也转阴性,而骨刺仍然存在。结论:跟痛症不是由于骨刺所致,故X线检查帮助不大,而同位素骨扫描在跟痛症的诊断及疗效的评估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跟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钻孔减压术对跟痛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03年4月应用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32例(42个跟骨)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随访20个月。在硬外麻下,所有患者都在跟骨钻6至9个小孔减压。临床疗效的指标包括疼痛指数、行走距离、足底筋膜的紧张度、足部感觉、踝关节及距下关节的活动情况。结果治疗42个跟骨均经半年以上的随访,平均疼痛指数由8.2降至2.6。疗效近期有效率90.4%,远期有效率95.2%。结论跟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是治疗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山东潍坊市中医院(山东261041)王昭礼,董秋薇,高恩江,张新宇跟痛症是以足跟跖面痛为主的一种症候群,并非一独立的病名。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机制复杂,有多种治疗方法。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65例跟痛症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