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敷伤科黄水对四肢骨折患者剂量与疗效关系.方法:200例四肢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后随机分为四组,四组患者每天淋伤科黄水50 mL于患肢,A组每天一次,B组每天两次, C组每天三次,D组每天四次,观察1、3、8、13天患肢肿胀、疼痛缓解情况.结果:B、C、D组患肢肿胀、疼痛缓解优于A组,但C、D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伤肢皮肤过敏反应.结论:外敷伤科黄水对四肢骨折患者最佳剂量为每天淋药50 mL,每天两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法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入院的100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四肢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法治疗及护理。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疼痛、肿胀、邻近关节活动度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积分变化。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四肢骨折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四肢骨折康复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与体征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及邻近关节活动度积分分别为(45.29±1.40)分、(28.60±0.90)分、(19.90±0.80)分,明显高于该组治疗前积分及对照组治疗后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法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显著,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还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采用接骨七厘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手外科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40例。西药组术后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中药组术后采用接骨七厘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西药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VAS评分、指骨骨折、掌骨骨折、跖骨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四肢骨折采用接骨七厘片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愈合,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兼治法则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口服及中药外敷包热熨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不增加其他特殊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术后1,3,5,7d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3d起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疗程第5天起膝关节肿胀消退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对减轻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疼痛及肿胀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院8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分成A组与B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指导下给予分期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A组患者临床复位优良率为7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A组患者临床复位优良率为89.6%,并发症发生率为6.3%,B组患者临床复位优良率明显较A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A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骨科损伤控制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对改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132例,按入院顺序单数为对照组(n=66),双数为观察组(n=66),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结合红外线,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月经期停用,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理疗能有效缓解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伤科油纱外敷对预防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将四肢长骨骨折13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5例,各项治疗方案相同,实验组于肢体术后外敷伤科油纱,对照组外敷75%酒精纱,分别于术后1、3、7d进行肢体肿胀、疼痛程度测试及术后3d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两组肢体肿胀程度相比,P〈0.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四肢长骨骨折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应用中药制剂伤科油纱外敷,能有效预防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发生,有效减轻术后肢体疼痛,且用药安全,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全面Ⅰ期手术治疗,B组50例患者给予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A组患者临床复位优良率为72.5%,并发症发生率为17.5%;B组患者临床复位优良率为92.0%,并发症发生率为4.0%,B组患者临床复位优良率明显较A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A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临床效果较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膏外敷对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的效果。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骨折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骨折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消肿止痛膏中药外敷,观察患者术后患肢的肿胀消退程度、疼痛情况,观察患者住院天数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止痛膏外敷可有效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患肢的肿胀、疼痛程度,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口服秋水仙碱、碳酸氢钠;疼痛缓解后停秋水仙碱,改为苯溴马隆口服;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多卡因+硫酸镁外敷.结果 A组痛风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外敷对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联合平消胶囊在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分析。方法:130位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A组42例,给予口服左甲状腺素钠联合自拟中药治疗;中药B组45例,在中药A组的基础上加用平消胶囊外敷;对照组43例,给予口服左甲状腺素钠及安慰剂;比较3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平均值,及治疗后有效率。结果:中药A组和B组结节最大直径平均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中药B组显著低于中药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有效率中药B组中药A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甲状腺激素钠在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上优于单纯的甲状腺激素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法减轻四肢骨折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四肢骨折患者根据疼痛程度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止痛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法治疗,评估骨折患者治疗后6、12、18、24h内2组疼痛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24h试验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耳穴埋豆法减轻四肢骨折后疼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黄散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Colles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先予以常规手法整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手法整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黄散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手法整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畸形等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黄散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Colles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2991-2992
选取我院行肢体骨折手术后出现患肢肿胀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消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外敷治疗骨折后患肢肿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配合中药外敷对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前肿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肢抬高,临时固定(包括小夹板、外固定支具及跟骨牵引等),早期冷敷,静脉注射甘露醇等治疗护理;观察组入院第1天治疗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第2天开始给予中药敷贴30 min后用TDP磁疗仪照射敷药部位。观察两组治疗后第1、2、3天小腿肿胀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肿胀和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第1、2、3天肿胀值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DP照射配合中药外敷能促进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前肿胀消退和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与中药联合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肢体肿胀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术后肢体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肢体疼痛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 d、治疗后1周的肢体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参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四肢骨折,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肢体疼痛程度,促进骨折部位快速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2例和B组43例。A组行加压钢板内固定术,B组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随访,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结果判断治疗效果,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20%,高于A组的90.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3%,低于A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自拟活血化瘀汤结合冰敷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疼痛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骨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冰敷组、中药组、冰敷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后第1、3、7天消肿止痛情况及治疗结束时患者满意度。结果:四组患者随术后治疗时间推移,患肢肿胀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中药冰敷组中药组冰敷组对照组。满意率:中药冰敷组中药组冰敷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化瘀汤结合冰敷疗法可快速有效的治疗四肢骨折术后疼痛肿胀,缩短治疗时间,节省大量医疗资源,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虎力散胶囊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7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两组均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虎力散胶囊外敷,对照组给予理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均有减轻,膝关节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1.67%vs 80.56%,P0.05)。结论:虎力散胶囊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明显减轻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孙存梅 《中国疗养医学》2014,(12):1109-1110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门诊单双号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给予B组患者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0.0%,B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0.0%。两组对比,B组患者优良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B组患者观察指标更具优越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提高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