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病变定义为冠状动脉前向血流为TIMI 0级,同时其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与普通病变相比,CTO病变的介入治疗手术难度大,成功率低,花费高,手术操作时间长,术中医务人员及患者接受的放射线剂量大,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成为介入治疗的难点。本研究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住院,依据病史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CTO,并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血脂现况、达标情况,以及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探讨与其相关的因素,为临床上的调脂治疗和进一步减少心脏不良事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的临床和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提高危重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202例,对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心功能和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2例患者共处理冠状动脉CTO病变272处,成功开通240处,CTO病变的PCI开通率为88.2%(240/272),并发症少,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无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有显著的改善,术后心绞痛缓解率100%。结论介入治疗干预CTO病变成功率高,无严重并发症,可改善长期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闭塞时间超过3个月、TIMI血流0级的病变,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15%30%[1]。CTO病变属于心脏介入手术中较难处理的问题,最主要的技术限制是导丝等操作器械难以通过闭塞病变处,故手术难度大,加上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所以CTO病变被认为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领域最大的难点和挑战之一。尤其是在基层医院,由于操作技术、手术条件、器材等的限制,CTO的介入治疗更具有一定难度。而且,目前对CTO病变是否仍有必要手术尚存争议。本文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进入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24例(陈旧性心梗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稳定型心绞痛6例)CTO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情况。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9例,双支病变5例,单支病变10例;24例完全闭塞血管共24支,其中左前降支CTO11例,左回旋支CTO3例,右冠状动脉CTO9例,第一对角支CTO1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为CTO后,即经桡动脉应用PT-Graphix或Shonibi导丝和over-the-wire球囊对慢性闭塞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脉内支架植入。结果20例(83.3%)获得成功,共植入支架25枚。4例未成功(左前降支2例,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各1例)。失败原因是指引导丝未能通过病变部位或进入夹层。术后发生前臂血肿1例,桡动脉闭塞1例,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治疗CTO安全方便,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难点,在有指征行PCI治疗的CTO病变患者中,有些复杂的CTO病变患者在使用前向技术时常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开通冠状动脉闭塞血管,但近来逆向技术的应用使这些患者的冠状动脉闭塞血管的开通成为可能。我院自2008年3月~2008年6月应用逆向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法使用前向技术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3例,手术成功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淼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144-145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PCI)对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5~2012年收治的12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介入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分为CTO成功组(114例)与CTO失败组(11例)。术后半年行心脏超声复查,对两组心功能的差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半年左右,CTO成功组与失败组患者皆进行了心脏超声复查,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相关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采用介入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日,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教授和北京安贞医院吕树铮教授,联合国内9家医院和日本丰桥心脏病医院的32位专家,合作编写的临床专著《攻克CTO》出版发行。该专著解答了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s.以下简称CTO)病变介入治疗技术上存在的诸多难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totalocclusion,CTO)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09年8月冠状动脉造影示慢性闭塞病变的患者125例,按年龄分组,对照观察老年组[年龄≥60岁,平均(74.6±10.7)岁]56例及中青年组[年龄〈60岁,平均(52.3±12.6)岁]69例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闭塞血管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结果老年组女性患者比例、高血压病患病率、脑血管病及其他疾病患病率高于中青年组,闭塞时间长于中青年组,合并2支以上血管闭塞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闭塞病变血管支数及部位、平均造影剂用量、应用导丝数量及球囊数量、支架植入数、闭塞病变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CTO患者行PCI安全可行,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因桥血管闭塞致心绞痛复发的冠心病患者行自体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0例实施介入治疗的CABG术后因桥血管闭塞致心绞痛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介入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桥血管闭塞的CABG术后患者接受了PCI治疗,其中9例患者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1例患者为左主干病变.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自体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均无心绞痛复发.结论 自体冠状动脉病变行PCI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选择该院2005年1月~2009年7月经皮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A型病变支架术成功率100%(36/36),B型病变成功率98.9%(88/89),C型病变成功率95.3%(41/43)。1例分叉、弯曲、偏心性病变和2例慢性闭塞性病变(CTO)因指引导丝不能通过病变致手术失败,总成功率为98.2%。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安全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澳门地区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共181例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23例〈75岁患者作比较。其中3支冠脉病变68例(37.5%,复杂病变274处(88.1%),311处靶病变进行P丁CA、支架植入术。结果75岁以上病例成功率95.6%,小于75岁病例为96.8%,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病变的成功率为93.6%,48例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犯罪血管开通率100%,慢性闭塞病变(CTO)22处,成功率77.3%,170例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93.9%),术前靶血管平均狭窄(87.6±10.4)%,术后平均残余狭窄(5.7±6.5)%。严重并发症5例(2.76%),死亡率2.76%,小于75岁病例严重并发症6例(2.69%),死亡率为2.69%,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无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最具挑战性的病变类型,尽管随着技术、器械的开发、利用和经验的不断积累,PCI处置CTO的成功率己明显提高,但仍远低于其它病变类型,且并发症和再狭窄率高,被称为PCI领域待攻克的最后堡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09年8月冠状动脉造影示慢性闭塞病变的患者125例,按年龄分组,对照观察老年组[年龄≥60岁,平均(74.6±10.7)岁]56例及中青年组[年龄<60岁,平均(52.3±12.6)岁]69例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闭塞血管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结果老年组女性患者比例、高血压病患病率、脑血管病及其他疾病患病率高于中青年组,闭塞时间长于中青年组,合并2支以上血管闭塞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闭塞病变血管支数及部位、平均造影剂用量、应用导丝数量及球囊数量、支架植入数、闭塞病变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CTO患者行PCI安全可行,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张雨虹  贺铿  袁国军 《江西医药》2014,(12):1377-1381
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为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球囊对吻组(36例);拘禁球囊组(38例),通过观察:(1)接受PCI治疗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痛有无出现、心电图有无相关导联ST段的抬高、血流动力学有无改变,满足其中一项即可),术后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的改变;(2)接受主支PCI后,分支有无闭塞或夹层,最终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3)手术耗材、曝光时间以及造影剂用量;(4)接受PCI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5)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球囊对吻组例发生3例分支闭塞或夹层,拘禁球囊组例发生2例分支闭塞或夹层,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MACE事件发生率和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拘禁球囊技术组节省了手术耗材,而且缩短了手术曝光时间及造影剂用量(P〈0.05)。结论拘禁球囊技术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节省了手术耗材,在即刻及近期随访中疗效不劣于经典球囊对吻技术,在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术后无复流(NRP)患者常见血管影像学因素。方法连续选择在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冠心病患者45例,其术后发生了NRP,对照组为同期接受急诊,PCI术后未发生NRP患者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血管影像学因素指标。结果 NRP组的多支病变例数、几乎完全闭塞例数、靶病变较长例数、重度血栓负荷例数、初始TMI血流0~1级例数、侧枝循环差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多支病变、几乎完全闭塞、靶病变较长、初始TMI血流0~1级以及侧枝循环差可能是急诊PCI术后发生NRP血管影像学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绞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8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性闭塞病变,其中男57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3±11.6)岁。行PCI治疗使再血管化,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进行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钠肽(BNP)等检查,评价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PCI术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各导联ST段变化总和、射血分数、CCS及NHYA分级明显改善。结论 PCI可以改善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心肌梗死首要治疗方法。目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明确表明其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及预后。但是,在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后,除外机械闭塞的情况下,出现血流减慢(〈TIMI3级)和心肌组织微灌注不良情况,称为无复流现象。无复流的防治随着临床研究、发展已经成为术后治疗的重点。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防治进行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预测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单支血管CTO病变患者247例,于介入治疗前行TET检查,PCI后一年随访心绞痛分级、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的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临床随访一年,A组与B组,B组与C组在心绞痛分级、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T能有效评价CTO患者PCI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脉优势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式裨益。方法选择186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观察其手术方式及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成功率为94.09%。结论经过选择的患者采用适当的方法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BT)与双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分支开口保护的优劣。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81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双导丝技术组(40例),采用双导丝技术治疗,根据单支架释放后边支血流情况,决定是否Rewire导丝;拘禁球囊技术组(41例),采用小内径球囊保护分支开口,主支单支架释放,同时边支球囊压力扩张保护,支架植入后,观察分支血流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边支闭塞、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费用、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冠脉造影定量分析(QCA)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双导丝技术组有10例发生边支闭塞,拘禁球囊技术组有2例发生边支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导丝技术组比较,拘禁球囊技术组PCI实施时间及曝光时间更短、对比剂用量更少、手术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MACE发生率及Q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可有效保护分支开口,降低边支闭塞率及手术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