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究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运用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0-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65人。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78.46%),(P0.05);同时,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3.15±0.41)d、住院时间(5.41±1.28)d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运用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肿胀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骨创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中医治疗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骨创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接受中医治疗的中医组和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的西医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的肿胀平均消退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治疗方案为骨创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提供治疗服务不仅仅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也缩短了患者肢体肿胀的消退时间,具有相对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骨伤患者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32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卧位休息以及服用止痛药等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注射甘露醇;治疗组采用中医治疗法,服用中药汤,并进行中医推拿按摩法。7天为一个疗程。7天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3.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9.7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中医治疗骨伤患者后期肢体肿胀,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龙桂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74-2974
目的 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采取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接收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基础性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服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每天3次,一个疗程为5天,并对患者进行中医搓揉推拿,每天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250mL的20%甘露醇.每天1次,一个疗程5天.结果 观察组中效果显著有25例,有效果的有22例,没有效果的有3例,总的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中效果显著的有23例,有效果的有12例,没有效果的有15例,总的有效率为70%,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发现,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骨伤后期肿胀采用中医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在一周内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对患者的肿胀情况能够减轻或是消除,是一种安全、有效、迅速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中药方治疗骨伤患者后期肿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80例骨伤后期肿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40例.其中患者采用传统的西医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外敷内服中药方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组,观察2组患者临床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采用外敷内服的中药方进行骨伤肿胀治疗效果较对照组的显著,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结论 采用外敷内服的中药方治疗骨伤后期肿胀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等特点,有利于骨伤患者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时使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的效果.方法:收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给予对照组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观察组联合独活寄生汤,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能够显著恢复其腰椎关键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唐宝平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99-1500
目的 观察用中医方法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骨伤后肢体肿胀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并随访.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有效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后期不良反应率为,用药后实验组为2.77%,对照组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骨伤后肢体肿胀效果显著,远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患者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50例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25例患者采取常规术后处理,中医综合疗法组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25例患者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比较效果。结果:中医综合疗法组患肢肿胀持续的天数、患者自觉疼痛持续天数、活动障碍持续天数短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患肢和健侧肢体同一部位周径差值、延迟愈合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于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患肢肿胀,可加速术后恢复,减少延迟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通过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取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疗效、症状缓解和消失的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腰腿疼痛的症状缓解、消失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进行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5例患者单纯应用中医骨伤法进行治疗,研究组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进行加减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陈琼华 《智慧健康》2022,(2):155-157
目的 观察蜡疗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治疗的11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蜡疗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临床疗效及颈痛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NPQ评分、NDI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肢体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肢体障碍患者,并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措施,主要通过阿司匹林肠溶片、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口服,观察组则采取补阳还伍汤联合针刺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经临床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Fugl-Meyer和MAS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表明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临床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肢体障碍方面,采取补阳还伍汤联合针刺治疗措施,相比较常规西医用药治疗措施,效果相对更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更优秀,在临床中,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在中医骨伤科治疗过程中运用补阳还五汤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01月-2017年05月于我院治疗骨伤的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人.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落实骨伤患者治疗时,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提高,因而值得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独活寄生汤联合中医骨伤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按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疼痛症状缓解时间[(2.27±0.52)d]明显优于对照组[(5.31±0.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1.73±1.1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65±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ODI评分[(6.98±5.12)分]优于对照组[(12.57±8.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应用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5.
孙木森 《医疗装备》2015,(16):124-125
目的:对胫骨骨伤患者应用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方式,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选择240例胫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中医同交锁髓内钉相联合治疗,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疾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6.7%,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6.7%(P<0.05)。结论:在对胫骨骨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中医同交锁髓内钉相联合的治疗方式具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感染率较低,且恢复时间较快,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讨论在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骨伤联合中药汤剂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采集的研究样本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腰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单一组(n=51,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治疗)和联合组(n=51,采用中医骨伤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水平和腰椎JOA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疼痛水平和腰椎JOA评分指标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VAS疼痛水平和腰椎JOA评分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单一组患者;单一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55%(37/51),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8%(49/51).所有数据验证均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相比较于单一的中医骨伤手法治疗,中医骨伤联合中药汤剂的治疗方法在帮助患者减轻身体疼痛、抑制炎症、改善腰椎功能等方面拥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干预慢性胆囊炎治疗疗效.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8例,对照组58例;入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干预组病例根据患者的病证分型,肝气郁结型,予以大柴胡汤疏肝理气解郁;肝胆湿热型,予温胆汤清利胆经痰热;肝阴不足型,予一贯煎加味养阴柔肝止痛,配合针灸、推拿按摩、食疗等中医护理配合西医治疗,而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结果 中药、针灸、推拿按摩、食疗等中医护理配合西医治疗总有效率达77.94%,较单纯西医治疗总有效率48.27%疗效显著,干预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配合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8.
高建宇 《现代养生》2014,(22):68-68
目的:对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社区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90例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去痛片与抬高患肢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使用活血止痛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肿胀疼痛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64.4%,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缩短了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rrjk》2017,(16)
目的 :观察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提供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骨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痊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痊愈率(78.79%),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骨伤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四物汤治疗外伤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接治的所有外伤性骨折患者中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月间诊治的72例患者进行实验,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录入数据库后,选择随机分组法将其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患者的样本量设置为31。两组患者分别应用四物汤治疗(实验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肢体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肿胀消失时间。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患者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四物汤加减结合中医按摩应用于外伤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肿胀疼痛,缩短患者恢复时间,肢体功能也得到改善,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