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来氟米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PKC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来研究来氟米特对大鼠肾脏PKC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来氟米特对D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N组及来氟米特组,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左肾切除大鼠DN模型,来氟米特组在成模后每日灌胃来氟米特5mg/kg。于实验第8周、12周末各组分别取5只动物测24h尿量及24h尿蛋白定量;心内采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电镜标本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放免法检测肾组织中PKC的活性。结果:随着病程的延长,DN组大鼠肾重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增高,并出现蛋白尿,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来氟米特组大鼠尿蛋白、Scr、BUN与同期DN组相比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来氟米特组较DN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明显减轻,系膜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减少。DN组细胞质PKC活性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明显降低,但细胞膜PKC活性则明显升高(P〈0.05),经来氟米特治疗后,与DN组同期相比,细胞质PKC活性升高,细胞膜PKC活性下降(P〈0.05)。结论:来氟米特可通过抑制PKC的活性,从而保护DN大鼠肾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CP-1、ICAM-1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损害中作用及厄贝沙坦对二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合并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 组、糖尿病肾病DN组、厄贝沙坦DI组,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量、24 h尿白蛋白定量(24 h UTP)、血糖(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重指数(KI);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观察MCP-1、ICAM-1蛋白的表达,RT-PCR观察MCP-1 mRNA、ICAM-1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N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加重,24 h尿量、24 h UTP、KI、BG、Scr、BUN、肾脏组织中MCP-1mRNA和ICAM-1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N组比较,DI组大鼠BG、BUN、Scr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脏病理改变减轻,其余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P-1、ICAM-1在糖尿病肾病肾脏损害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厄贝沙坦能够减轻糖尿病肾病肾组织MCP-1、ICAM-1的表达,缓解了肾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Podocalyx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来氟米特干预组、氯沙坦干预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给予药物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糖、24h尿微量白蛋白量的变化,8周、12周末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及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水平。结果:8周、12周末模型组、来氟米特干预组、氯沙坦干预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大鼠Podocalyxin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8周、12周末干预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BUN、Scr水平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能够上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水平,对糖尿病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W)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组织中Smad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TW灌服DN模型大鼠,生化检测实验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Leica Qwin Plu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直径;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IHC)检测肾组织Smad2表达。结果:TW能够降低实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2的表达及24 h尿蛋白、Scr、BUN,升高Alb,减少肾小球直径及肾重,改善肾脏病理,与模型组相比,P〈0.05或P〈0.01。结论:TW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2的表达,而具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Rb1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MCP-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正常组10只,其余采用腹腔内一次性注射STZ55mg/kg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血糖≥16.7mmol/L,尿糖(++++)以上者列入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Rg1大剂量组、Rg1小剂量组及Rb1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每周测体重,于第4、8、12周末分别留尿用考马斯亮蓝法测24h尿蛋白。12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BUN、Scr、TG。取肾脏称重,计算肾重体重比,将肾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后进行HE、PAM、Mallory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MCP-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体重各周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肾重/体重,Rb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Rg1大、小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4h尿蛋白定量与模型组比较,4周、8周,Rg1大、小剂量组及Rb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12周,Rg1大、小剂量组及Rb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Rg1、Rb1可以见降低BUN、Scr与TG,与模型组比较,BUN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Scr为Rg1大剂量组及Rb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Rg1小剂量组(P〈0.05);TG治疗组均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Rg1、Rb1均可以减轻DN大鼠肾脏病理损害。同时Rg1、Rb1还可以减少肾组织MCP-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Rg1大、小剂量组及Rb1组肾组织MCP-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g1大、小剂量组及Rb1组肾组织MCP-1 mRNA表达明显减少,其中Rg1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1、Rb1可以改善DN大鼠肾脏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其具体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肾组织MC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肾小球病理改变,观察来氟米特治疗后对Hs-CRP的变化和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来氟米特干预组(LEF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来氟米特对LEF组进行治疗性灌胃。12周后留取尿液测量24h尿蛋白定量(24h U-TP)、留取血标本测血糖(Glu)、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Hs-CRP;肾脏标本测肾脏重量,部分肾组织行HE和PAS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小球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显微图像摄影系统采图后应用Image J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平均面积及肾小球平均体积。结果:12周末DM组大鼠与C组大鼠比较,DM组大鼠体重(BW)增长缓慢或体重明显下降,LEF治疗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但较DM组体重增加,肾重指数(KI)、GLU、Scr、BUN、Hs-CRP及24h U-TP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LEF组大鼠与C组大鼠比较GLU、KI、Scr、BUN、Hs-CRP、24h U-TP虽然仍明显增高(P〈0.05或P〈0.01),除GLU外其余指标与DM组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24h U-TP(r=0.838,P〈0.01)、Scr(r=0.732,P〈0.01)、BUN(r=0.772,P〈0.01),KI(r=0.869,P〈0.01),提示Hs-CRP与Scr、BUN、KI及24h U-TP呈显著正相关,图像分析显示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平均面积及平均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LEF组较DM组明显减轻。结论:血清Hs-CRP的水平与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一致,来氟米特可以通过减低血清Hs-CRP的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代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丝/苏氨酸激酶受体(Smad2) 的影响.方法:用代文灌服DN模型大鼠,生化检测实验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 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2表达.结果:缬沙坦能够降低实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2的表达,减少24 h尿蛋白、Scr、BUN,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改善肾脏病理,缬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或P<0.01.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TGF-β1/Smad2的表达改善上述生化指标,从而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测尿蛋白阴性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三七总皂苷组,每组9只。每周测大鼠体重,每2周收集大鼠24h尿量,测24h尿蛋白定量;10周后处死大鼠,分离血清检测BUN、Scr、Cho、TG、TP和AIb,应用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三七总皂苷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TGF—Bl表达的影响。结果:三七总皂苷能够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病理损害,增加阿霉素肾病大鼠体重,减少尿蛋白排泄、提高血TP和Alb水平,降低BUN和scr水平改善。肾功能;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肾脏固有细胞胞浆中有较少的TGF-pl表达;三七总皂苷组TGF-pl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降低BUN、Scr、调节TG、TP和Alb水平,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TGF-p1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DN模型组(模型组)、氯沙坦组、益肾胶囊组,每组10只。利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右肾切除的大鼠制备DN模型。氯沙坦组灌胃氯沙坦钾20mg·kg-1.d-1,益肾胶囊组灌胃益肾胶囊625mg·kg-1.d-1,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的蒸镏水灌胃,实验周期为12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12周末,DN模型组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益肾胶囊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均低于模型组(P〈0.05),肾组织NF-κB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N模型组(P〈0.05)。结论:益肾胶囊可能通过下调DN大鼠肾脏组织NF-κB的表达,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中非依赖降脂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9组。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不同时点检测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光镜下观察肾脏的病理改变,同时观察洛伐他汀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中MCP-1表达升高。应用洛伐他汀干预后,肾组织MCP-1蛋白表达减少(P〈0.01),Scr、BUN比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洛伐他汀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MCP-1的表达,减轻肾功能损害,提示洛伐他汀具有不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5/6肾切除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12只和手术组24只,术后3d再将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12只和来氟米特组(C组)12只。第4,9周末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处死并收集标本,记录血肌酐、尿素氮、胆固醇、三酰甘油、白蛋白及24h尿蛋白排泄量;取肾组织做病理检查,用RT-PCR方法测定肾皮质TGF-β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在肾脏的表达。结果:(1)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大鼠造模成功后4周末尿素氮、肌酐、血脂等无明显变化(P〉0.05);B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增加(P〈0.01),血白蛋白下降(P〈0.01),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9周末B组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量、尿素氮、肌酐、胆固醇明显增加(P〈0.05),24h尿蛋白排泄量增加更为明显(P〈0.05)。(2)与B组相比,C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下降(P均〈0.01);于9周末尿素氮、肌酐、胆固醇明显降低(P〈0.05);血白蛋白升高(P〈0.05),肾小球硬化指数下降(P〈0.01),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组可见系膜区TGF-β1大量沉积,C组也可见TGF-β1沉积,但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来氟米特能减少5/6肾切除大鼠尿蛋白排泄量,纠正其脂代谢紊乱,减轻肾脏的硬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系膜细胞上TGF-β1 mRNA的表达量及功能活性有关,最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实质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48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抽取40只,采用切除右肾加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制备DN模型,另外8只大鼠行右肾假切术。造模成功后按血糖高低,两头随机抽取分为模型组、缬沙坦对照组、芪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芪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成模2 d起各组给予相应浓度和剂量的药物,分别于4、8、12周观察DN尿蛋白定量(TP)、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和血尿素氮(BUN)、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12周后,处死所有动物,肾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变,测量肾实质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电镜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肾小动脉CD31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MCP-1 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肾小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在各个时间点,芪蛭降糖胶囊能明显减少DN大鼠TP、RBP、NAG酶(P〈0.01),改善肾功能。HE染色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减轻肾组织及其血管病理损害,比较各组大鼠肾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表明,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电镜观察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减轻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增生,保护内皮细胞之间窗孔形态,减轻足细胞足突融合。免疫组化检查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减少肾组织中MCP-1表达和下调肾小动脉CD31的表达(P〈0.01);原位杂交法检测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下调MCP-1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下调肾小动脉α-SMA的表达。结论:芪蛭降糖胶囊可以改善肾组织和血管结构病理损害,而此作用可能部分是由下调MCP-1、MCP-1 mRNA在肾组织的表达阻断炎性反应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WP)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Smad2/3蛋白及Ⅳ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雷公藤多苷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N大鼠模型。建模后,给予治疗组雷公藤多苷药物灌胃治疗;第4、8、12、16周末记录大鼠体重,检测24h尿蛋白(24hPro)定量;第16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糖(GLU)和血肌酐(Scr);取大鼠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Smad2/3蛋白与Ⅳ型胶原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中Smad2/3蛋白与Ⅳ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雷公藤多苷能够减少实验大鼠24h尿蛋白,增加体重,降低血Scr水平,改善肾脏病理,降低实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2/3及Ⅳ型胶原的表达,雷公藤多苷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可能通过减轻DN大鼠肾组织Smad2/3及Ⅳ型胶原的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纤维化,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mRNA表达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来氟米特干预组(C组)。第4、8、12周末各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处死并收集标本,记录体重、右肾重、检测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24h尿蛋白排泄量。用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水平。肾组织行HE、PAS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层黏连蛋白及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A组相比,B组大鼠造模成功后0周,血糖明显增高(P〈0.01),但24h尿蛋白排泄量无明显增高(P〉0.05);4周时体重明显降低(P〈0.01),肾重指数、尿素氮、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24h尿蛋白排泄量、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均〈0.01);C组12周时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量,肾重指数、肌酐已无明显增加(P〉0.05)。(2)与B组相比,C组8周时尿素氮、肌酐降低(P均〈0.05),胆固醇、24h尿蛋白排泄量和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均〈0.01);12周时体重增加(P〈0.05),肾重指数、三酰甘油明显下降(P〈0.01)。肾组织HE、PAS染色病理学观察:B组光镜下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弥漫性的或结节性的增多,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而C组这些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组可见系膜区Ⅳ型胶原蛋白和层黏连蛋白的大量沉积,C组也可见Ⅳ型胶原蛋白和层黏连蛋白的沉积,但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来氟米特能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量,纠正糖尿病大鼠的脂代谢紊乱,抑制肾脏肥大、减轻肾脏的纤维化硬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系膜细胞上GLUT-1 mRNA的表达量及功能活性有关,最终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大鼠模型肾脏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SP-1在糖尿病肾病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15)和实验组( n=65)。采用STZ 70 mg/kg单次腹腔注射建立DM大鼠模型,按照成模标准去除未成模大鼠。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尿蛋白及肾功能;分别于2,4,8周处死各组大鼠,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免疫荧光观察TSP-1在各组大鼠肾脏的分布;PCR检测肾组织TSP-1和转录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基因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肾组织活性TGF-β1水平;Western杂交检测TSP-1的动态变化。分别对尿蛋白、肾功能、肾脏病理损害、活性TGF-β1与TSP-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HE染色可见DM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可见分叶现象、K-W结节等典型的糖尿病肾病损伤特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的FBG、尿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显著增加( P﹤0.05),TSP-1在DM组大鼠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小球系膜细胞,其蛋白表达在2周时即明显增加,一直持续到第8周。DM 组大鼠肾脏TSP-1的积分光密度( 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与尿蛋白、肾脏病理损害、肌酐、尿素氮水平、活性TGF-β1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持续高血糖状态可以诱导大鼠肾脏病理损害,引起尿蛋白升高、肾功能异常;高血糖可诱导大鼠肾脏TSP-1蛋白高表达。TSP-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通过激活TGF-β1信号通路参与DM大鼠蛋白尿的产生及肾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PL)对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肾脏及腹主动脉LOX-1、VCAM-1表达的干预,阐明PL减轻其肾脏及主动脉氧化应激的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予以普通饮食,实验组给予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模型组予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mg/kg,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和PL治疗组,PL组经口灌胃PL(500mg?kg-1?d-1)。第18周测鼠重,血糖及24h尿蛋白定量,处死大鼠抽取血液观察血清生化指标及SOD和MDA,取肾脏及腹主动脉行组织切片观察其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及腹主动脉内LOX-1、VCAM-1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肾脏及腹主动脉内LOX-1、VCAM-1核酸的表达。结果 PL能减轻模型组大鼠蛋白尿,改善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及MDA;下调肾脏及腹主动脉LOX-1、VCAM-1蛋白及核酸的表达。结论 PL可减轻肾脏及主动脉的氧化应激,其机制可能与PL降低LOX-1、VCAM-1的表达相关,进而保护肾脏及主动脉内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