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下睑眶隔脂肪移植对重睑术后重睑过宽、多层重睑、上睑眼窝凹陷等上睑外观形态缺陷失败案例进行整形修复。方法:自2016年7月-2018年10月,对57例重睑失败患者采用下睑眶隔脂肪移植修复术式进行整形修复,术中根据上睑缺陷形态及缺损组织程度新设计重睑线高度约6~7mm,适当去除原重睑线及新重脸线之间的皮肤,于提上睑肌表面向上进行充分剥离,松解局部组织粘连、释放游离残余眶隔脂肪,切取下睑眶隔脂肪均匀平铺于提上睑肌及其腱膜表面并缝合固定,缝合形成新重睑线。结果:术后随访57例患者3~12个月,患者重睑线宽度自然、流畅对称,多层重睑及眼窝凹陷消失,角膜暴露正常,上睑形态饱满自然。其中2例上睑切口轻度增生,处理后恢复。结论:重睑术后重睑过宽、多层重睑、上睑眼窝凹陷不仅影响美观同时上睑生理功能也会出现障碍,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组织缺损,本次通过下睑眶隔脂肪移植修复上睑正常解剖形态,恢复上睑的正常形态外观和生理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重睑成形术后重睑过宽粘连畸形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重睑成形术后重睑过宽粘连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 重新设计重睑线宽度为6~8 mm,去除上睑瘢痕性皮肤1~2 mm,彻底松解局部粘连,利用眶隔脂肪瓣,邻近眼轮匝肌肌瓣、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及脂肪颗粒注射,充填上睑凹陷粘连区,重新缝合.结果 共修复16例患者20侧上睑,其中利用上睑眶隔脂肪瓣修复2例2侧,眼轮匝肌肌瓣修复3例4侧.眼轮匝肌下脂肪垫修复8例10侧,脂肪颗粒注射充填3例4侧.术后随访12例,10例14侧医患双方满意,2例2侧患者可以接受.结论 利用眶隔脂肪瓣、眼轮匝肌肌瓣、眼轮匝肌下脂肪垫、脂肪颗粒注射充填修复重睑过宽粘连畸形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将皮肤与睑板粘连形成重睑,以达到术后闭眼时留下较明显人工皱褶的目的,使临床效果更加完善.方法 沿设计线切开皮肤,在眶隔与上睑提肌腱膜融合部剪开并显露上睑提肌,充分松解上睑提肌腱膜与眶隔筋膜的粘连,使上睑提肌腱膜运动自由,切口下缘眼轮匝肌适当去除,形成重睑时将切口下缘皮瓣与上睑提肌腱膜缝合3针,使得受术者睁闭眼时与上睑提肌一起运动.结果 术后随访58例(116只眼睛),睁眼时重睑弧度自然流畅,睫毛微微上翘,闭眼时重睑切口瘢痕不明显、较平整,无明显皱褶,重睑无“香肠样”外观.结论 此方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重睑术后无“香肠样”外观及闭眼时无明显皱褶,美观逼真,术后外形和功能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埋线重睑术的手术方法.方法: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设计重睑宽度,一般6~8mm,设计内、中、外三点.外侧点位于外眦内侧约5mm,以外侧点为中心设计长约5mm,位于重睑线上的切口线.切开皮肤,去除眼轮匝肌,打开眶隔,去除眶隔脂肪,彻底止血后,按切开重睑的方法,用6-0美容线带提上睑肌腱膜将伤口缝合,内中二点行埋线重睑.结果:本组56例,术中取出适量眶隔脂肪,组织量类似切开重睑.上睑臃肿明显减轻,外侧小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上睑不松弛,但臃肿者,小切口埋线重睑是一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张继忠  陈辉  曹丽娜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3):1737-1738
重睑过宽是重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因上睑组织去除过多致实际重睑线高于设计切口线或重睑设计过宽所致;我科自2005年3月~2011年10月,采用眶隔脂肪筋膜瓣修复重睑术后重睑过宽2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睑成形术联合眶隔脂肪移植术治疗轻度上睑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一科对50例患者行重睑成形术联合眶隔脂肪移植术.打开外侧眶隔筋膜,去除适量位于外侧的眶隔脂肪,并予以保留,以7-0缝线行重睑线缝合,根据上睑组织的凹陷程度将去除的脂肪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针对重睑术后常见几类并发症,采用上睑缘切口切除多余松弛皮肤、眶隔脂肪、眼轮匝肌、松解上睑皮下瘢痕粘连、缝合睑缘切口后再联合上睑连续埋线的方式重睑成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62例,61例术后效果满意,1例因重睑过宽上睑凹陷,组织缺损过多而修复效果不佳。结论:采用上睑缘切口,能有效去除埋线法不能去除的上睑多余松弛皮肤、眶隔脂肪、肥厚眼轮匝肌,又能松解切开法造成的上睑皮下瘢痕异常粘连,具有切口痕迹不明显、操作灵活、恢复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矫正高位重睑皱襞,1989年至1993年2月采用眶隔-睑板-皮肤缝合术将眶隔与重睑线切口共同缝合固定于睑板前,形成上睑提肌与高位皮肤之间的屏障而使高位皱襞消失。18例23只眼,除1例2只眼外,均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上睑中段切口切开法重睑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中段切口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受术者眼睑外形和脸形设计重睑线,局部麻醉下在上睑中部1/3做长15mm的中段切口,去除切口内部分眼轮匝肌、眶隔脂肪及睑板前结缔组织,将上睑皮肤与睑板固定3针,形成重睑。结果:采用该术式完成重睑成形术123例,82例进行了上睑眶隔脂肪部分切除,术后肿胀轻、恢复快;随访3个月至1年,121例获得满意效果,上睑无明显瘢痕,重睑弧度流畅、形态自然。结论:中段切口切开法重睑术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合于不需要去除上睑皮肤的重睑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
为矫正高位重睑皱襞,1989年至1993年2月采用眶隔-睑板-皮肤缝合术将眶隔与重睑线切口共同缝合固定于睑板前,形成上睑提肌与高位皮肤之间的屏障而使高位皱襞消失。18例23只眼,除1例2只眼外,均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The aging process affects the underlying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eyelids as well as the overlying skin, muscle, and fat. Gravitational descent of the deep supporting soft tissues of the eyelid complex coupled with skin texture changes exemplified by loss of skin elasticity, solar actinic changes, and dynamic and static rhytids result in the aged eyelid. Surgery of the lower eyelid on the youthful face usually involves excisional fat sculpting without skin removal. Lower eyelid blepharoplasty performed on the mature face often requires excision of periorbital fat combined with some treatment of the lower eyelid skin. In the aging eyelid, the surgeon must also be prepared to address lower eyelid laxity to prevent the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of lower eyelid retraction or scleral show.  相似文献   

12.
The human eyelid is an amazingly complex structure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protecting, moisturizing, and reconstituting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eye. Compromise of any of the tarsoligamentous supporting structures of the eyelids can result in eyelid malposition, corneal compromise, and even blindness. Failure to recognize these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seeking cosmetic eyelid surgery can lead to disastrous results. The most common structural eyelid abnormalities encountered in patients seeking cosmetic eyelid surgery and prophylac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ical techniques to deal with these difficult proble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上睑凹陷重睑成形术的手术办法。方法:沿重睑线切开,中心点切开眶隔采用自体颗粒脂肪进行眶隔内充填后常规成形重睑。结果:本组患者26例,随访3月脂肪颗粒注入到眶隔内分布均匀,重睑线折叠完全,形态自然,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微小颗粒脂肪充填眶隔使重睑术成功率更高,效果更完美,睁眼上睑向下的对应力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归纳总结美容术后不良重睑的类型及产生原因,探索矫正的方法。方法针对不良重睑的类型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基本原则是松解粘连瘢痕,尽可能恢复原有的解剖结构,调整重睑线的弧度,形成新的重睑。结果术后经3个月至5年的随访,多数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美容术后不良重睑的修复是一个较棘手的手术,所以应尽可能避免首次重睑术造成的不良重睑。  相似文献   

15.
美容术后不良重睑的修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归纳总结美容术后不良重睑的类型及产生原因,探索矫正的方法。方法针对不良重睑的类型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基本原则是松解粘连瘢痕,尽可能恢复原有的解剖结构,调整重睑线的弧度,形成新的重睑。结果术后经3个月至5年的随访,多数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美容术后不良重睑的修复是一个较棘手的手术,所以应尽可能避免首次重睑术造成的不良重睑。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重建下睑曲线的下睑成形方法,以有效改善下睑老化.方法 释放眶脂体,加强固定眶隔膜的同时,固定下睑支持韧带,重建笑台,固定锚着外眦处睑板前组织,固定真皮瓣.结果 本组65例患者,2例出现球结膜水肿,治疗1周后消退;1例眶缘处硬结,热敷1个月后消失.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重塑下睑曲线的下睑成形术,在有效解决下睑老化的同时可重塑眼部生理曲线,使眼部更年轻.  相似文献   

18.
睑袋整复术后下睑退缩的矫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矫正睑袋整复术后并发的下睑退缩的理想方法。方法:对5例(8只眼)下睑退缩较轻者,单纯施行经眦眦固定术缩紧外眦腱使下睑缘上移复位;对15例(27只眼)下睑退缩较重者,施行经眦紫固定术同时行Hamra释放弓状缘和保留眶脂肪的下睑成形术,以在缩紧外眦腱的同时松解下睑眶隔和眶脂肪层的瘢痕挛缩,悬吊眼轮匝肌及提升中面部皮肤补充下睑前层不足。结果:术后14例(25只眼)得到6-12个月的随访,除1例(1只眼)较重的下睑退缩矫正不全外,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结果:①经眦眦固定术是矫正轻度下睑退缩简单而有效的方法;②施行经眦眦固定术同时行Hamra下睑成形术是矫正较重度下睑退缩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泡眼单睑患者的理想重睑成形术式。方法 针对肿泡眼单睑的解剖特点 ,对常规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加以改进。通过较窄重睑线设计 ,去除适量松弛皮肤 ,去除臃肿眶隔脂肪及肥厚眼轮匝肌、睑板前结缔组织 ,改善重睑形态。结果 本组患者共 30 8例 ,随访 15 0例 ,随访时间 3~ 12个月。其中 12 3例效果满意 ,19例效果一般 ,8例不甚满意。结论 对于肿泡眼患者可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基础上 ,将松弛皮肤、眶隔脂肪、眼轮匝肌及睑板前结缔组织适量去除 ,术后重睑形态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泡眼单睑患者的理想重睑成形术式.方法针对肿泡眼单睑的解剖特点,对常规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加以改进.通过较窄重睑线设计,去除适量松弛皮肤,去除臃肿眶隔脂肪及肥厚眼轮匝肌、睑板前结缔组织,改善重睑形态. 结果本组患者共308例,随访150例,随访时间3~12个月.其中123例效果满意,19例效果一般,8例不甚满意. 结论对于肿泡眼患者可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基础上,将松弛皮肤、眶隔脂肪、眼轮匝肌及睑板前结缔组织适量去除,术后重睑形态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