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可无创的进行人脑功能检测,并具有较高的较好的可重复性及空间分辨率,成为研究人体生理变化与大脑活动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fMRI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血氧水平依赖(blood-oxygen-level dependent,BOLD)技术的功能性成像,通常包括任务态和静息态。静息态比任务态fMRI更简单易行,一致性更高。而在艾滋病领域,我们急需敏感性的生物标记物来检测艾滋病患者的脑功能改变。本文将综述静息态fMRI的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在艾滋病相关神经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上针灸治疗药物成瘾疗效显著,但有关针灸治疗药物成瘾起效的机制尚不明确。静息态功能MRI技术可以客观地反映药物成瘾下脑活动的异常模式以及针灸对药物成瘾病人大脑功能区网络连接的影响,为针灸治疗药物成瘾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和思路。就静息脑态功能MRI在针灸治疗药物成瘾中的研究应用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而PD伴发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也逐渐提高.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快速发展,提示PD病人认知障碍可能与神经网络破坏有关.应用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可能会进一步深入揭示PD病人认知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与认知回路损伤之间的关系.PD病人认知障碍的静息态fMRI研究能为该病的预防、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无创且经济,但其中枢机制尚不明确.当前,静息态fMRI已被广泛应用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研究,但仍存在样本量小、治疗参数与对照方法无统一标准、不够全面及深入等局限性;需不断改进及完善,如建设针刺治疗偏头痛fMRI研究的共享平台,建立大样本偏头痛脑功能数据库,优化相关参数,建立假针刺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术(taVNS)]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静息态fMRI脑功能活动的即刻调节作用.方法:收集30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及30例健康者(健康组),2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患者组采用taVNS治疗30 min,并于治疗前后行静息态fMRI扫描;健康组仅行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其症状涉及多方面的功能障碍.传统的MRI对显示MS的受损病灶很敏感,但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反映比较局限,不能提供M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直接信息.近年来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fMRI)方兴未艾,促进对大脑机理的认识和理解.对于MS组织结构损害与组织修复之间复杂的平衡关系,部分rfMRI研究提示患者受损的神经皮质可重塑,大脑功能损害可代偿.本文就静息态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综述.  相似文献   

7.
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指没有自杀意图且以自伤行为为主的精神障碍,脑功能MRI(fMRI)可揭示NSSI病人的异常脑活动特征。静息态fMRI的不同功能连接模式对NSSI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不同任务状态的fMRI的异常脑激活可评估NSSI病人的脑功能改变。就不同分析方法(基于种子点、独立成分分析和图论的分析方法)的静息态fMRI连接模式和不同任务状态(情绪、社交和奖赏任务)下fMRI的脑活动在NSSI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近年来运用fMRI研究五输穴针刺中枢效应机制的文献,对五输穴的针刺效应机制进行整理,分析该领域整体趋向,为临床应用五输穴及今后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文献总结可知,针刺五输穴的fMRI研究主要包括静息态fMRI与任务态fMRI,研究的腧穴包括五输穴单穴和五输穴配伍。五输穴属于特定穴,其配伍应用具有特殊疗效。五输穴配伍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个脑区形成复杂协调的功能网络达到治疗效果,而不是几个单穴脑激活区的简单叠加。针刺五输穴在治疗脏腑、运动、情志等方面的病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静息态fMRI探讨针刺治疗下腰痛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拓扑特性.方法:纳入下腰痛患者20例,针刺委中及大肠俞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行静息态fMRI扫描,构建全脑功能网络,分析针刺前后聚类系数(CP)、最短路径长度(LP)、局部信息交换效率(Elocal)和全局信息交换效率(Eglobal)的拓扑特性...  相似文献   

10.
静息态fMRI在帕金森病基线脑活动变化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低频振幅(ALFF)方法评价帕金森病(Parkiuson's disease,PD)基线脑活动变化.资料与方法 利用1.5 T MRI系统对PD患者和年龄匹配正常对照组各16例分别进行静息态fMRI.静息态fMRI原始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5)预处理和静息态磁共振数据分析工具包(REST)进行ALFF分析,采用SPM5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并用XjView软件确定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解剖位置及MRIcroN软件结果呈现.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相对正常对照组,PD患者以下脑区ALFF增高有统计学意义,这些脑区包括左侧中央后回(BA 5)、左侧顶上小叶(BA 7)、左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和左侧额上回;右侧枕叶舌回(BA 18);双侧小脑后叶.结论 PD患者静息态下左侧脑默认网络及感觉运动皮质等区域ALF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可能代表了与病情程度及治疗有关的特定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多个静息态fMRI指标相比同步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EEG-fMRI)对Rolandic癫痫个体癫痫活动的检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Rolandic癫痫患儿同步EEG-fMRI数据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40例正常儿童静息态fMRI数据;计算患儿与对照组的低频振荡幅度(ALFF)及功能连接密度(FCD)静息态指标。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获得间期痫样放电(IEDs)相关fMRI激活。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的ALFF和FCD脑活动差异(高斯随机场校正,体素水平P<0.01,簇水平P<0.05),选取EEG-fMRI定义的癫痫活动灶区为感兴趣区,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计算感兴趣区内ALFF和FCD与EEG-fMRI的相关性,观察静息态fMRI指标与癫痫放电次数的相关性。结果:EEG-fMRI的主要激活位于双侧Rolandic区、楔叶、左侧感觉运动区;ALFF显著激活的区域主要位于双侧Rolandic区、感觉运动区;降低的区域主要为默认模式网络。FCD激活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尾状核,降低的脑区则主要为双侧丘脑。组水平上Spearman相关分析结...  相似文献   

12.
静息态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任务态fMRI和静息态fMRI.任务态fMRI,即常规的fMRI技术凭借其自身无创、实时监测、无放射性、可重复性、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力、可准确定位脑功能区等特点已经较为广泛地运用于针刺中枢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中.但任务态fMRI需要特定的实验任务或实验刺激,实验本身需要较为复杂的实验任务方案设计,实验结果也只是反映与实验任务相关的脑功能激活区的情况,不能反映某一特定状态下的脑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对AD的早期诊断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近年来,静息态脑功能成像作为一种崭新的成像技术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其因分析方法多样、实用性强、被试依从性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AD的研究中。就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特别是其不同的分析方法在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能在活体人脑定位各功能脑区,研究脑的功能连接.本文基于静息态的应用模式,自局部脑区功能活动、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及脑功能网络层面,综述了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性瘫痪患儿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临床研究现状.今后需要进行多学科、多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探索脑性瘫痪患儿特异的功能影像学标记,为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及预后判断等提供客观和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对烦躁焦虑患者脑功能的调节,为针刺太冲穴治疗中医"郁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招募中医烦躁焦虑状态受试者24例,随机平均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接受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针刺组在针刺太冲穴后即刻行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结果:针刺太冲穴即刻针刺组双侧梭状回低频振荡振幅(ALFF)信号较对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前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研究针灸效应较多的有针灸方法和参数对激活脑功能区的影响,以及腧穴和脑功能区的特定联系,包括针刺镇痛中枢机制,针灸语言、听觉或运动相关腧穴在中枢的反应等。但fMRI对针刺穴位的研究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脑皮层下功能及脊髓功能活动显示等方面,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文综述相关文献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脑内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一系列病理、临床、影像表现的综合征, 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与脑卒中、认知障碍及步态不稳等诸多疾病密切相关。目前, 传统MRI是影像诊断脑小血管病的最主要成像方法, 而静息态功能MRI能够从脑功能的角度对脑小血管病进行评估。该文旨在对静息态功能MRI的各种分析方法及其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包括逻辑、语言、记忆、执行、注意等功能中一项或多项受损,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头针治疗PSCI效果确切,但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将近年来基于静息态fMRI、DTI及MRS对头针治疗PSCI中枢效应的文献予以综述,发现头针可通过调整PSCI患者认知相关脑区自发神经元活动强度、功能连接状态、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和脑内代谢物质浓度,进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分数低频振幅(fALFF)方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运动皮层区基线脑活动变化进行研究. 方法 使用Siemens Trio Tim 3.0 T MRI对ALS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2例)分别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静息态fMRI数据处理助手(DPARSF)基于Matlab 2009a平台进行数据预处理并计算fALFF值,使用WFU PickAtlas软件提取运动皮层区[布鲁德曼(BA)4区和BA6区],应用静息态fMRI数据处理助手(REST)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运动皮层区fALFF的改变.并分析运动皮质区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fALFF值与临床参数如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等级量表(ALSFRS-r)、病程、疾病预后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相对正常对照组,ALS患者皮质运动区fALFF值降低区域主要位于双侧中央前回、双侧辅助运动区(P< 0.05,AlphaSim校正);相对于正常对照组,ALS患者皮质运动区fALFF值升高区域主要位于左侧中央前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旁中央小叶(P< 0.05,AlphaSim校正).其中左侧中央前回和患者的ALSFRS-r呈正相关(r=0.605,P=0.037);左侧旁中央小叶和患者的ALSFRS-r呈负相关(r=-0.633,P=0.027).差异脑区fALFF值和疾病病程、疾病预后比值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P值范围分别是0.154 ~0.968,0.303 ~0.995).结论 ALS患者存在运动皮质区神经元活动的异常,左侧中央前回fALFF值减低、左侧旁中央小叶fALFF值增高或可作为AL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潜在定量标志之一.表明fALFF是定量观测ALS运动皮质功能改变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齐志刚  邬霞  孙黎  陈楠  李坤成   《放射学实践》2013,(12):1250-1253
目的:采用fMRI技术初步探讨健康老年人背侧注意网络的构成。方法:使用3.0T MR和8通道头线圈获得25例健康老年人的静息态脑fMRI数据,利用SPM软件对静息态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独立成分分析获得背侧注意网络的空间构成,并以左侧顶内沟作为种子点进行基于体素的全脑时间序列相关分析,得到与左侧顶内沟呈显著性功能连接脑区的空间分布。结果:背侧注意网络呈现双侧大脑半球的空间分布,主要位于额顶叶区域;通过基于体素的时间序列相关分析,顶内沟与背侧注意网络的大多数组成脑区之间存在功能连接。结论:基于脑fMRI的独立成分分析与基于体素的时间序列相关分析,可提取健康老年人的背侧注意网络,为进一步探索认知损伤患者的注意功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