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外  魏宇宁 《中国药房》2011,(43):4104-4106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94-2010年国内文献,收集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案63例,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报道的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多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给药30min内的占95.24%。过敏性休克症状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其中61例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为3.17%。结论: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为患者体质、药物因素、临床合理用药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225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1):201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2009年数据库,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时间、怀疑药品等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共发生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225例,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用药10 min内。男女比例相当,50~59岁年龄段病例数最多,占21.33%。居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参麦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和穿琥宁注射液。绝大部分病例经治疗后好转或治愈,其中死亡3例。结论:应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指征,密切关注用药后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4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杨立英  杨益峰 《安徽医药》2007,11(3):274-275
目的 分析穿琥宁致过敏性休克病例资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4~2006年文献报道的48例穿琥宁致过敏性休克病例,从性别、年龄、给药方法、用药至出现休克的时间、原发病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穿琥宁致过敏性休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以速发型过敏性休克为主.结论 必须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抢救水平.  相似文献   

4.
穿琥宁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穿琥宁致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3月中国期刊网中收录的96例穿琥宁致过敏反应在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给药途径和临床表现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穿琥宁致过敏与年龄、性别无关;致过敏性休克74例次(77%)、致皮肤黏膜症状42例次(44%)、其他类型过敏反应24例次(25%),46例次同时出现多种过敏症状;发生时间最短为开始用药15s内,最长为用药后72h,有88例次(92%)在用药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结论:过敏性休克在穿琥宁致过敏反应中最为常见,应引起注意并及时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液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1999年~2002年文献报道的穿琥宁注射液致血小板减少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静脉滴注穿琥宁注射液7d左右发生血小板减少,当停用穿琥宁采取临床观察或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血小板7d~30d回升至正常.结论:穿琥宁注射液致血小板减少的因果关系肯定,单独用药或合并用药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建议对用药5d以上的患者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减轻不良反应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穿琥宁注射液90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s)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文献报道应用穿琥宁注射液发生的90例ADRs进行分类与分析.结果:穿琥宁注射液所致的ADRs主要集中发生在用药过程中30min以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过敏反应常见,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穿琥宁注射液所致ADRs确切机理较为复杂.建议厂家加强对其质量的控制,临床使用时应掌握合理用药并重视其ADRs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李外  任浩洋 《中国药业》2012,(20):75-76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至2011年国内文献,收集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53例,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多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给药时间30 min内的占88.68%。过敏性休克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其中49例痊愈,4例死亡,死亡率7.55%。结论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为患者体质、药物因素、临床合理用药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黄连、清开灵、穿琥宁3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3种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16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与性别、年龄无关,与药物成分及制剂杂质、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于用药30min之内,占总例数的82.74%;死亡9例,占总例数的5.52%。结论:临床应重视3种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99例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穿琥宁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省2008~2009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99例穿琥宁注射剂ADR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99例ADR中,男女比为2.09:1。男性多于女性;ADR多发生在用药30min之内;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反应为多(46.47%),皮肤及附件损害次之(37.37%);存在超适应证用药。结论:应加强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金晓莉  李莉 《中国药业》2008,17(2):62-62
目的综述穿琥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国内期刊的相关报道。结果穿琥宁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血小板减少、小儿腹泻等。结论临床应用穿琥宁注射液时应对其不良反应加以重视,注意观察,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穿琥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桂荣 《中国药房》2003,14(12):746-747
穿琥宁 (KalliiDehydrographolidiSuocinus)注射液具有抗炎、抗病毒及解热镇静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婴幼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挑体炎、胃肠道及泌尿道感染等疾病。穿琥宁注射液因疗效显著而被临床广泛应用 ,有关其严重不良反应也偶有报道 ,现综述如下。1过敏性休克[1~3]男性和女性患者各2例 ,其中2例为上呼吸道感染 ,1例为急性支气管炎 ,1例为肺部炎症 ,均给予穿琥宁注射液300mg~600mg溶于5 %葡萄糖注射液或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治疗。患者在用药2min~3min后 ,出现胸闷、心慌、心悸、出汗、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2.
鹿瓜多肽注射制剂致过敏性休克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线检索国内有关医药数据库,下载病例报告原文,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药物和食物过敏史、给药途径与剂量、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时间及临床表现与转归等。结果共检索到鹿瓜多肽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39例。其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规律是:男性患者占比较高(25例,占64.10%),20~60岁患者占比较高(34例,占87.18%),静脉滴注给药者占比较高(38例,97.44%),首次用药占比较高(36例,占92.31%),静滴开始后30min内发生者占比较高(35例,占89.74%),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以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胸闷)和心血管系统(血压骤降、大汗淋漓)为主。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与性别、原患疾病和给药途径等有关,临床用药须重视过敏史询问、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以及为应对可能出现的过敏性休克先兆症状积极做好抢救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茵桅黄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茵栀黄”、“休克”、“过敏反应”、“死亡”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到茵桅黄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16例,多为迟发型过敏性休克,其中13例痊愈,3例死亡,死亡率18.8%。结论茵桅黄注射液导致的过敏性休克虽不多见,但死亡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5例碘普罗胺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报告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发生的5例碘普罗胺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进行分析。结果碘普罗胺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比较鲜见,临床上应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结论使用碘普罗胺前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和停药后内均应注意观察,警惕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穿琥宁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总结分析2003年至2006年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中关于穿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情况。结果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用药当天;严重不良反应所占比例较大;单独用药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比例高;多见说明书中未有的不良反应。结论应加强对穿琥宁注射液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研究及再评价。  相似文献   

16.
许恒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797-1798
目的探讨细辛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13年6月医药学期刊报道有关细辛脑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全文142篇,纳入分析的文献72篇,共137例细辛脑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可累积多个系统,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胃肠道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9岁以下患者占60.59%,不良反应发生在30min以内的占81.76%,联合用药时占67.88%。结论细辛脑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多发于青少年,并且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54例国内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医药信息系统》和《维普资讯网》三大数据库,下载其中的病例报告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54例,女性多于男性(1.22:1),大多数(81.5%)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已有3例死亡病例(病死率5.6%);致过敏性休克的刺五加注射液产品似乎有厂家倾向性。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属于严重不良反应,应引起I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临床1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珊 《海峡药学》2004,16(1):109-110
2002年1月-2003年9月我院临床发生的1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制剂有黄芪注射液、舒肝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刺五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和健脑合剂。不良反应表现药物热、寒战、发热多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19.
陈叶琴 《中国药房》2012,(4):336-338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0-2011年中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发生过敏性休克的46例患者中有45例为首次用药。10min内发生休克的38例,占82.60%;39例于5min~12h内缓解或痊愈,有1例死亡,其他未提及好转时间。结论:临床应重视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加强10min内用药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穿琥宁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69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穿琥宁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规律、相关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对国内1998-2003 年文献报道的穿琥宁致血小板减少69例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减少主要由穿琥宁注射剂引起,冻干粉针则很少发生。血小板减少多发生于连续用药1周以上,平均8.3±2.9 d,70%患者穿琥宁浓度超出说明书的标示浓度(1 mg·ml-1)。血小板减少表现为可逆性,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平均为9.3±6.5 d。结论:穿琥宁致血小板减少与用药时间、药液浓度、药品质量等密切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