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例1.5岁男孩首次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1.0g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出现寒战、发热,而后转入我院。入院时精神萎靡、面色苍黄。血常规示:Hb92g/L,RBC4.21×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68.4fl,红细胞压积(PCV)0.288,网织红细胞(Ret)0.01。入院第2天再次给予头孢曲松钠1.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5h后,患儿全身皮肤黄染,又2h后出现酱油色尿,T39℃。实验室检测:Hb45g/L,RBC1、83×10^12/L,PCV0.12,Ret0.03,直接Coombs试验(+)。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贫血,立即停药。患者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及输注红细胞后,上述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测示:RBC3.60×10^12/L,Hb91g/L,PCV0、289,Ret0.036。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 ,2 9岁。因停经 8月余 ,浮肿 ,重度贫血 [(血红蛋白 (Hb) 4 1g/ L ) ]需输血治疗 ,基层医院配血困难而入我院。患者分别于 1992、1994、1996年足月顺产女婴 ,产后三女均体健至今。于 1996年 6月产后 3d鼻出血较多 ,此后间断偶有鼻出血 ,可自止。入院后查 :红细胞 1.99× 10 1 2 / L,Hb4 7g/ L ,白细胞 15 .6× 10 9/ L ,以“宫内妊娠 8月余 ,重度贫血”收入院。血型血清学检查及配血试验 :1室温用抗 - A、抗 - B标准血清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 )与患者红细胞反应 ,发现两侧均为 4 +强度凝集 ,正定型为“AB”型。同时用抗 - …  相似文献   

3.
1例40岁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口服甲巯咪唑10mg,3次/d。1个多月后出现高热、肛周疼痛,查白细胞减少,立刻停用甲巯咪唑,用甲硝唑、头孢呋辛抗感染,症状未缓解,并出现心悸、胸闷、食欲不振、少尿,5d后入院。查T40℃,P140/min,R30次/min,BP60/30mmHg。四吱可见散在瘀斑,肛周可见一1.5cm×1.5cm溃疡,有脓性分泌物。WBC0.4×10^9/L,N0.16,Hb94g/L,PLT 11×10^9/L。骨髓检查:增生减低,粒细胞与幼红细胞比值(M:E)=0.5:1,粒、红细胞两系罕见,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少见,淋巴细胞0.51,浆细胞0.13,网状细胞0.345。血K^+2.9mmol/L,Na^+134mmol/L,Ca^2+1.6mmol/L,AST53U/L ,ALT 207U/L,白蛋白20g/L,总蛋白48g/L。甲状腺功能检查:FT3 38.43pmol/L,FT4 38.36pmol/L,促甲状腺素未测到。尽管进行对症、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其甲状腺危象仍然存在。次日凌晨患者突然意识丧失,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4.
洗涤红细胞临床应用10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洗涤红细胞输注效果.方法 对2003年6月~2005年5月间输注100例洗涤红细胞及102例全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计算输注1U血液提升的Hb值、RBC值,并记录发生输血反应的情况.结果 洗涤红细胞组每输注1U洗涤红细胞提高Hb(34.8±9.75)g/L,RBC(1.035×1012±0.43×1012)/L,全血组每输注1U全血提高Hb(35.2±9.34)g/L,RBC(1.042×1012±0.41×1012)/L.两组治疗效果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洗涤红细胞具备纯度高、疗效好、输用安全、输血反应少、针对性强等优点,适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仪对450例贫血患者红细胞分有宽度(RDW)、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进行检测,RDW增高分别为①Hb<90g/L且HCT<0.250为98.98%②Hb:90-100g/L且HCT:0.250-0.300为97.87%③Hb:100-110g/L且HCT0.300-0.350为82.27%;④Hb:110-120g/L且HCT:0.350-0.450为70.59%.结果表明,RDW诊断贫血先于Hb,可早期友现贫血,特别是可做为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为预防缺铁性贫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1名72岁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口服甲氨蝶呤2.5mg,2次/d,1周后出现腹痛,腹泻,遂停药并服用诺氟沙星、小檗碱,但症状未缓解。入院后血常规检查显示WBC 1.6×10^9/L,RBC2.7×10^12/L,Hb86g/L,PLT 51×10^9/L,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左氧氟沙星等治疗,但外周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大便由水样便转为黏液血便,皮肤出现瘀点及瘀斑。给予肌内注射亚叶酸钙15mg,3次/d。入院第4天,患者WBC0.5×10^9/L,Hb73/L,PLT11×10^9/L。给予静脉输注血小板、压积红细胞,继续行补液、止血、抗感染等治疗。1周后,患者腹痛、腹泻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WBC4.9×10^9/L,Hb76g/L,PLT70×10^9/L。2年后随访,血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枣庄市医疗机构36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后血红蛋白变化,评价输注疗效。方法对比输注红细胞前后血红蛋白变化,以输注每1U红细胞后血红蛋白提升5 g/L以上为有效,提升3~5 g/L为疗效较差,提升0~3 g/L为疗效很差,提升值<0 g/L为严重危害。结果输注有效23例,疗效较差6例,疗效很差5例,血红蛋白降低2例。结论 80%以上的AIHA患者红细胞输注后,可以提升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8.
丁雷  吴吉萍  石国斌 《药品评价》2008,5(12):562-564
患者女,14岁。2005年8月因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就诊,查空腹血糖为25mmol/L,尿酮体阳性,诊断为1型糖尿病。用人重组胰岛素30R治疗,每日总量45~62U,血糖控制很差,HbA1c12%。2007年7月6目入院改用Minimed胰岛素泵治疗,使用门冬胰岛素,治疗25天后,基础率为34U,三餐前的剂量分别为14、10、9U,空腹血糖4.6mmol/L、餐后2h血糖12mmol/L,于2007年7月30日出院。  相似文献   

9.
强力铁胶囊的主要成份为氯高铁血红素(Hemin),系我院研制,由福州屏山制药厂生产,经Ⅱ期临床经验表明,治疗缺铁性贫血(IDA)安全、有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临床上有贫血体征;血红蛋白(Hb)男<120g/L,女<110g/L;红细胞形态有明显小细胞低色素表现;血清铁(SI)<10.7μmol/L;总铁结合力(TIBC)>64μmol/L;血清铁蛋白(SF)<20μg/L。凡符合上述前2条或第3~6项中任何2项者均确诊为IDA。1.2病情判断:轻度Hb:91~120g.L;中度Hb;61~90g/L;重度Hb:31~60g/L。1.3凡非缺铁性…  相似文献   

10.
左氧氟沙星静脉输注致关节肿痛伴肝功能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例70岁男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0.2g,2次/d,口服双黄连口服液10ml,3次/d。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第3次后出现手指关节痛,输注第5次后,手指关节疼痛肿胀加重,并累及腕、肩、肘、膝关节;且出现皮疹、实验室检查显示ALT1 705U/L,AST 754U/L。停用该药,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1周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以及皮疹消退;ALT80U/L,AST恢复至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36岁,因6天前不明原因双上眼睑浮肿,继而面部、四肢肢端浮肿,尿量减少尿常规蛋白(±)、镜见红、白细胞及颗粒管型,疑诊“急性肾炎”予青霉素治疗,浮肿稍减、仍尿少,并关节酸痛、乏力于1994年12月24日入院。既往曾患“甲亢”已愈,家中姐患肺结核。查:T38.2℃,急性病容,眼睑面部浮肿呈非凹陷性,颌下价及黄豆大小淋巴结数粒,心肺腹(-),实验室检查:Hb80-100g/L,WBC3.5-11X109/L,N0.68-0.75,L0.25-0.32;5次尿常规均见红细胞1-5个/Hp,白细胞2-8个/Hp,管型1~2个/Hp;24小时尿沉渣查抗酸…  相似文献   

12.
环丙沙星致肝细胞严重损害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69岁,医生,于2000年8月14日因腹泻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肠炎,予静滴环丙沙星(批号:20000221)200mg.8月15日查肝功能:总胆红素(TB)31.1μmol/L,结合胆红素(DB)16.3 μmol/L,谷氨酸转氨酶(ALT)27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2U/L,胆碱酯酶(CHE)5032U/L.用药3 d症状缓解后停药,因首次查肝功能部分指标偏高,8月21日复查肝功能:TB 15.4μmol/L,DB 2.9μmol/L,ALT21U/L,AST40U/L,CHE4830U/L.8月27日患者又一次腹泻,再次予以静滴环丙沙星200 mg,注射后约30min,患者自述四肢瘙痒,并沿输注静脉向心方向发红,继而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测BP100/70 mmHg、T40.3℃、HR120次/min,立即给予静注地塞米松20 mg,肌注苯海拉明20 mg,安痛定2 mL及物理降温等处理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3 d后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高度黄染,查肝功能:TB 242.7μmol/L,DB 140.2 μmol/L,ALT 36U/L,AST 65 U/L,CHE 3513U/L.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细胞损害,立即给予护肝治疗(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 mL,肌苷0.6 g,VitC 2.0 g,VitK1 30mg,iv,qd),病情逐渐好转,应患者家属要求转院治疗.  相似文献   

13.
磷霉素致急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霉素注射液引起急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例报道甚少,本文报道1例如下。患者,女性,40岁,因创伤皮肤软组织感染而住院。住院时血常规检查:Hb:125g/L,RBC:3.5X1012/L,WBC:10.2X109/L,N:75%,L:25%,其它常规检查无异常。入院后静滴磷霉素钠4.0g/次,每日两次,感染得到较好控制,用药第四天查:WBC:4.5X109/L,N:74%,L:27%;第六天查:WBC:1.5X109/L,其它项目基本不变,由此被引起重视。第七天再查:WBC:1.0X109/L。于第八天停用磷霉素销,改用静滴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并加用升白细胞药(利血…  相似文献   

14.
排石冲剂导致肾损害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雪涛  李云 《首都医药》2005,12(8):39-39
患者男性,76岁,因“纳差一年余,消瘦”于2004年6月30日于某医院门诊就医,化验检查:尿素氮为15.9mmol/L;肌酐为344.0umol/L。后于2004年7月15日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入院后检查结果:血常规:红细胞2.14&#215;10^9/L,血红蛋白70g/L。尿常规:尿蛋白0.75g/L,尿糖6mmol/L,尿红细胞25/ul。尿素氮20mmol/L,肌酐4.73umol/L。B超检查肾脏:左肾8.3&#215;4.8&#215;3.7cm,右肾8.3&#215;4.7&#215;4.6cm,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84岁,因“不慎跌倒摔伤致右髋部疼痛1h”入院。入院后查X线示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收住骨科。患者除右髋部疼痛外无其他明显不适主诉。入院后第2天查血生化示:AST101U/L,CK523U/L,CK—MB40U/L,LDH612U/L。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V1-5导联ST段抬高。查心肌肌钙蛋白呈阳性。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因腹泻两天黄色稀水样便,3-5次/日。服用易蒙停2粒/次,每日二次。第二天,患者出现血尿,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5℃,神志清醒,全身皮肤未见异常,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助下未触及,肾区无叩击痛。辅助检查:Hb100g/L,WBC6.8×10~9/L,NO.67,L0.33,尿常现红细胞,余正常,肾功能正常。患者无服用易蒙停史,故考虑为该药所致肾损害。立即嘱其停用易蒙停,口服安络血及能量合剂综合治疗后,血尿消失,查尿常规正常而出院。易蒙停又名盐酸洛哌丁胺,是用…  相似文献   

17.
黄卫民  邵云侠  张婧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86-1787
目的探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途径补铁后铁的情况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稳定血透患者,每周透析时间大于等于12h。所有患者血红蛋白(Hb)〈90g/L,大于60g/L,Hct 18%-27%,血清铁蛋白小于300ng/L,转铁蛋白饱和度小于20%,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100U·kg^-1·周^-1。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组和静脉组),分别采用静脉输注蔗糖铁和琥珀酸亚铁口服,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铁指标和红细胞相关指标。结果静脉补铁及口服补铁均可使Hb,Hct、SF和TSAT升高(P〈0.05),蔗糖铁组从上升幅度及上升速度明显优于琥珀酸亚铁组(P〈0.05)。结论纠正肾性贫血时静脉应用铁剂安全可靠,疗效优于口服铁剂,并且可以减少EPO用量。  相似文献   

18.
邓绍宜  张大国 《贵州医药》1998,22(3):235-235
患者男性,20岁,待业,贵州籍。因发热2月,伴心悸、气促1月于1996年8月入院。发病后无游走性关节痛,有阵发性呼吸困难、消瘦,体温波动在36℃-41℃之间。查体:贫血貌,胸廓无畸形,呼吸音正常。心尖区及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IV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脾脏I度肿大。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血常规WBC14×109/L、Hb9.2g/dl、ESR15mm/h,多次查ASO<300单位/ml。ECG及胸部X线片正常,血培养:微球菌生长。入院后第三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见二尖瓣上附着0.41cm2块状物,三尖瓣上附有长3cm、宽0.7cm、面积为2.11cm2…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74岁。进行性消瘦、乏力半年,纳差、腹胀半个月,于1997年11月24日入院。体检:体温波动在36SC~38.OC,腹膨隆,无压痛,肝脾们诊不满意,移动性油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5.7×109/L。中性0.62,淋巴0.30,单核细胞0.07,嗜酸细胞0.01,血红蛋白121g/L,红细胞呈串钱样排列。LDH271U/L、ALB32.60g/L。蛋白电泳:y3867%,余指标正常。IL-621.4pg/ml,IgG27.8g/L、IgA9.029g/L、C40.927g/L、CRP0.0324h/L。肿瘤放免检查:CA-25124.0U/ml,余指标正常。二次腹水检查:外观第一次为…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4 7岁。 4个月前诊断为浅表性胃炎 ,服抗生素后缓解。然后服 4个月铋剂 ,4个月后于 2 0 0 3年 1月 7日急性胃炎入院 (入院前曾发热、头晕、纳差、乏力 )。实验室检查血象 :白细胞计数 (WBC) 4 .5× 10 9/ L ,血红蛋白 (Hb) 5 8g/ L ,血小板计数 (PL T) 8.5× 10 9/ L,红细胞计数 (RBC) 1.5 8×10 9/ L,红细胞压积 (HCT) 0 .184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116 f 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MCH) 36 .6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15 g/ L。输浓缩红细胞 2 U,全血4 0 0 m L后 ,继而发热 (38~ 39℃ ) 2 d,迅速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