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淮安市胰腺癌死亡分布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为胰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淮安市2009—2011年胰腺癌发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评价其寿命损失情况。结果淮安市居民2009—2011年胰腺癌平均粗死亡率为3.8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8/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38%;城市居民平均标化死亡率为3.00/10万,略低于农村居民的3.16/10万;男性居民平均标化死亡率为3.57/10万,高于女性居民的2.69/10万;胰腺癌死亡年龄中位数为69岁,610例胰腺癌死亡病例中92.62%的为50岁以上居民,30~49岁者45例,占7.38%,30岁以下者0例;胰腺癌PYLL和AYLL分别为4 680和7.7人年,其中男性居民分别为2 661和8.0人年,分别高于女性居民的2 019和7.3人年;城市居民胰腺癌PYLL为2 414人年,高于农村居民的2 266人年,城市居民胰腺癌AYLL为7.8人年,略高于农村居民的7.5人年。结论淮安市胰腺癌死亡率较高,主要危及中老年人,对男性、城市居民的早死危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省淮安市2009--2011年肺癌死亡分布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为肺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淮安市2009--2011年肺癌发病死亡登记资料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评价淮安市居民肺癌的死亡及寿命损失情况。结果淮安市居民2009--2011年肺癌的平均粗死亡率为26.90/10万,平均标化死亡率为21.37/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2.69%;农村居民平均标化死亡率为22.66/10万,略高于城市居民的20.29/10万;男性居民平均标化死亡率为32.08/10万,明显高于女性居民的11.81/10万;淮安市居民2009-2011年肺癌死亡年龄中位数为69岁,3904例肺癌死亡病例中92.25%的死亡者为50岁以上居民;淮安市2009-2011年肺癌PYLL和AYLL分别为31779和7.5人年,其中男性居民分别为22682和7.6人年,高于女性居民的9097和7.4人年;农村居民肺癌PYLL为16430人年,高于城市居民的15349人年,城乡居民肺癌AYLL均为7.6人年。结论淮安市肺癌死亡率较高,肺癌主要危及中老年人和男性居民,肺癌成为淮安市城乡居民疾病的一大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通市港闸区居民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状况。方法利用港闸区2007-2011年Death Reg 2002死因系统数据库,分析居民死亡和中毒的死亡率、主要死因、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南通市港闸区居民损伤和中毒年均死亡率为39.17/10万(男45.85/10万,女32.7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8.06/10万(男34.09/10万,女22.37/10万),前3位死因分别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占全部损伤和中毒的72.80%,其中溺水为≤14岁组的首要死因,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15~64岁组的首要死因,意外跌落为≥65岁组的首要死因。损伤和中毒累计PYLL损失5 236人年,PYLL率为6.17‰,PYLL前3位分别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溺水、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AYLL前3位分别为溺水、火灾、意外中毒。结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溺水是港闸区居民损伤和中毒的主要死因,居民的生命安全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彭香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7):660-661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厂化工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状况、危害程度及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对2000-2006年间该区居民糖尿病死亡资料进行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及其标化率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6年,大厂地区居民糖尿病标化死亡率为15.66/10万;女性高于男性;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以上年龄组增长较快。PYLL,WPYLL标化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糖尿病是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1-2012年济南市居民主要死因及对其居民寿命损失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1-2012年济南市居民死亡率为663.5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5.48/10万。前5位死因顺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平均期望寿命为76.84岁,对居民期望寿命的损失以心脏病和恶性肿瘤最严重,去除这2种死因,居民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2.64和2.16岁。全死因标化PYLL为207 163年,标化PYLL率为36.99‰,标化WPYLL为157 734年,标化WPYLL率为29.24‰。前3位标化PYLL率和标化WPYLL率均为伤害、恶性肿瘤、心脏病。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并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5年重庆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4种主要慢性病早死率及潜在寿命损失,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死亡个案数据(死亡日期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对死亡个案进行编码,数据经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构成比、早死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S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5年重庆市共计报告死亡个案213 132例,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17.62/10万和434.00/10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62.43/10万(145.96/10万)、185.41/10万(117.66/10万)、121.43/10万(64.83/10万)和13.10/10万(7.54/10万),4种慢性病早死率为15.94%,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的早死率分别为6.00%、8.26%、2.11%和0.42%。男性早死率(20.33%)高于女性(1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5,P0.01)。4种慢性病PYLL为721 943人年,SPYLL为1 037 678人年,PYLL率为2.63%,SPYLL率为3.65%,AYLL为11.82年,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的PYLL率分别为0.87%、1.48%、0.22%和0.05%。去除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糖尿病后增长的期望寿命分别是5.87、3.21、2.01和0.18年。结论重庆市主要慢性病早死率高,潜在寿命损失年高,4种主要慢性病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加强慢性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2009—2018年沈阳市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和潜在寿命损失,为相关部门的伤害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从沈阳市公安局调取伤害死亡数据,计算伤害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率及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寿命损失年(AYLL)等指标。结果 2009—2018年沈阳市居民伤害标化死亡率从21.19/10 万下降到16.88/10 万,伤害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前5位伤害死因为交通事故(9.09/10万)、自杀(2.52/10万)、溺水(0.98/10万)、意外中毒(0.97/10万)和他杀(0.80/10万)。60 岁及以上居民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的死亡率在所有年龄组中最高。造成寿命损失的三大原因为交通事故、自杀和他杀,PYLL分别为158308、40494和16700.5人年。结论 2009—2018年沈阳市居民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交通事故是伤害死亡最主要的死因,应根据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尤其是男性和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4—2018年宁波市镇海区户籍居民死亡原因及潜在减寿影响,为制定和调整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导出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死亡时间为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且户籍为镇海区的死亡报告卡,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居民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4—2018年镇海区居民死亡7 163例,粗死亡率为595.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3.48/10万。前11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伤害、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精神障碍疾病;男性前5位死因合计死亡率为588.56/10万,高于女性的391.85/10万(P0.05)。围生期疾病是0岁~组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是15岁~组和45岁~组的首位死因,循环系统疾病是65岁~组的首位死因。2014—2018年镇海区居民全死因PYLL为40 132.50人年,PYLLR为33.37‰,AYLL为5.99年/人。居民PYLL和PYLLR前5位死因均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AYLL前5位死因依次为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伤害、恶性肿瘤和传染病。结论镇海区户籍居民标化死亡率为243.4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伤害和脑血管病是主要死因,围生期疾病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厂地区居民心脏病死亡流行趋势,探讨心脏病防治对策。方法对1998~2008年间居民心脏病死亡资料进行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损失年及其变化趋势统计分析。结果1998~2008年,大厂地区居民心脏病标化死亡率为58.35/10万;女性高于男性;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增长较快。PYLL、WPYLL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心脏病是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江阴市2010—2018年居民伤害死亡趋势和寿命损失,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伤害死亡资料来源于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2018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该数据为覆盖江阴市所有乡镇(街道)的户籍人口死亡数据。采用Excel 2010计算粗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PC)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平均寿命损失年(AYLL)和PYLL率。结果 2010—2018年江阴市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82.67/10万,随年份增加呈现上升趋势(APC=7.18%,t=13.40,P0.05)。意外跌落、交通事故、溺水、自杀、意外中毒为江阴市居民伤害的前5位死因,其中,意外跌落和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15.11%和7.0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2018年江阴市伤害导致的PYLL为86 981.65人年,PYLL率为7.87‰,AYLL为19.98年,寿命损失前3位的伤害死因分别为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PYLL分别为30 726.50、11 208.00和11 018.50人年。结论伤害是威胁江阴市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建议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泸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及其潜在寿命损失,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疾病负担。方法 收集2017年泸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平均减寿年等指标。结果 2017年泸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19.96/10万,标化率为150.58/10万,男性死亡率(231.77 /10万)高于女性(197.32/10万);0~14岁组、15~44岁组、45~64岁组、65岁以上组死亡率分别为1.02/10万、13.02/10万、133.10/10万以及1 370.20/10万。2017年泸州市居民期望寿命为77.41岁,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后期望寿命增加4.18岁,其中男性增加3.76岁,女性增加4.61岁;去除脑血管病与心脏病后,期望寿命分别增加2.52岁与1.97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PYLL为70 524人年,PYLLR为14.59‰,AYLL为11.77年/人,男性PYLL、PYLLR与AYLL(48 220人年、18.93‰、12.43年/人)均高于女性(22 304人年、9.56‰、10.56年/人),脑血管病导致了最多的寿命损失(37 988人年、7.86‰、11.16年/人)。结论 泸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重,在男性中导致了更高的期望寿命损失与潜在寿命年损失,65岁以上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所致死亡的主要人群,脑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2-2009年厦门市居民糖尿病的死亡趋势、分布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方法对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死亡登记资料和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死亡率、年均增长死亡率及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等指标并绘制死亡分布地图。结果 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年均死亡率为10.0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51/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90%,居全死因顺位第8位,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但农村年均增长死亡率高于城市,男性年均增长死亡率高于女性。糖尿病主要危害中老年人群,死亡年龄的中位数为71岁,85.37%的死亡病例发生在60岁以上人群。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of life lost,PYLL)为7 987.5人年,占全死因PYLL的1.28%,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为6.3人年,减寿率为0.63‰,男性和农村居民寿命损失较严重。结论厦门市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4—2019年平凉市居民病伤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早死及寿命损失。方法 收集2014—2019年平凉市常住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采用Excel 2007、SPSS 17.0、Joinpoint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4—2019年平凉市年均死亡率531.97/10万,标化死亡率652.96 /10万,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全死因APC为2.37%,女性APC为3.49%;人均期望寿命为77.36岁,其中男性为75.77岁,女性为79.10岁,去死因顺位前5位的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对寿命损失的影响较大;导致30~70 岁人群早死的主要疾病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PC为2.86%,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83%、-7.51%、-10.04%;全死因PYLL为81861人年,AYLL为7.30年/人,PYLLR为38.83‰。结论 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造成平凉市居民寿命损伤和早死的主要疾病,伤害是威胁平凉市人群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福建省厦门市2002-2009年胰腺癌死亡趋势、分布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为采取胰腺癌防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厦门市2002-2009年胰腺癌死亡登记资料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评价厦门市居民胰腺癌的死亡及寿命损失情况。结果厦门市居民2002-2009年胰腺癌的平均粗死亡率为2.01/10万,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26/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21%;其中厦门市居民2002-2009年胰腺癌平均标化死亡率明显低于2006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胰腺癌标化死亡率的3.35/10万(U=12.34,P<0.05);城市居民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56/10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的0.75/10万(U=3.85,P<0.05);男性居民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47/10万,明显高于女性居民的1.04/10万(U=2.15,P<0.05);厦门市居民2002-2009年胰腺癌死亡年龄中位数为64.5岁,253例胰腺癌死亡病例中68.38%的死亡者为≥60岁居民,26.88%的死亡者为40~59岁居民,<40岁居民仅占4.7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8—2022年白银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水平及疾病负担情况,为白银市COPD综合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死因监测系统收集白银市2018—2022年COPD死亡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以及潜在工作损失年数等相关指标,采用Joinpoint 5.2软件计算进行趋势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8—2022年白银市COPD粗死亡率为74.12/10万,男性(81.37/10万)高于女性(66.54/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8—2022年白银市COPD标化死亡率为50.78/10万,2018—2022年呈下降趋势(APC=-9.807%,P<0.05)。COPD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40~岁组之后基本保持恒定的指数级增长,85岁及以上人群死亡率达到峰值。COPD所致PYLL为6 293人年,APYLL为8.16年,PYLLR为0.08%,SPYLLR为0.07%。COPD所致的WPYLL为3 386人年,AWPYLL为8.83年,WPYLLR和SWPYLLR均为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02~2009年厦门市大肠癌死亡率、分布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方法 对2002~2009年厦门市大肠癌死亡登记资料和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率、累积率及寿命损失年(YLL)等指标,绘制死亡率分布地图.结果 2002~2009年厦门市大肠癌平均死亡率为7.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7/10万,0~ 74岁累积率为0.75%,居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5位,显著低于2006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大肠癌死亡水平(标化死亡率6.2W10万),但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女性死亡率上升幅度明显高于男性.大肠癌主要危及中老年人群,平均死亡年龄为66.2岁,86.45%死亡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2002~2009年厦门市大肠癌PYLL 为10127.5人年,占全死因PYLL的1.62%,AYLL为10.5人年,减寿率为0.80‰.结论 厦门市大肠癌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对中老年人群危害日益严重,对女性尤为突出,应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扬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17.0和Excel2007软件,分析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死因数据,计算构成比、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共死亡141 531人,≥65岁老年人群死亡人数占81.28%,年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66.48/10万、442.81/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847.29/10万,女性为686.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60.76,P<0.001)。前5位死因全人群和女性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全人群死亡总数的91.75%,肿瘤为男性首位死因。0~14岁、15~44岁、45~64岁和≥65岁人群首位死因分别为伤害、肿瘤、肿瘤、循环系统疾病。PYLL顺位前5位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应根据不同年龄组人群死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干预工作,特别是慢性病与伤害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谱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L)指标, 分析广西居民伤害死亡谱及所致的疾病负担。结果 2014年广西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5.58/10 万、标化死亡率46.45/10 万,男性伤害死亡率为女性的2.36 倍。居民伤害死因前5 位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溺水、自杀及后遗症。伤害首位死因0~14岁组为溺水、15~64岁为道路交通事故、≥65岁年龄组为意外跌落。伤害死亡前5位YPLL为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其他意外伤害、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因伤害“早死”导致的YPLL为269 651.9人年、28.59年/人。结论 伤害给广西居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不同性别及城乡之间伤害谱不尽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扬州市2017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这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率和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慢性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扬州市2017年户籍人口死亡数据,统计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S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7年扬州市共报告死亡个案35 960例,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78.68/10万和430.18/10万。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率为11.30%,其中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早死率分别为7.10%、3.64%、0.57%和0.34%;四类主要慢性病的PYLL为132 719人年,SPYLL为94 518人年,PYLLR为28.74‰,SPYLLR为20.47‰,AYLL为4.38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PYLLR分别为17.61‰、9.09‰、1.19‰和0.85‰,AYLL分别为6.93年、2.93年、1.59年和4.71年。结论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率、PYLLR、SPYLLR和AYLL等指标男性均高于女性,应以男性居民为重点,加强对这四类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