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233-236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法,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和FMA-UE、MB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上升;组间对比,研究组Brunnstrom V期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MA-UE、MBI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R技术结合m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MS联合肢体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TMS联合肢体反馈训练。采用改良Fugl-Meyer肢体评定量表和Brunnstrom分级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的FMA评分和Brunnstrom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MS联合肢体反馈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脑卒中亚亚急性期治疗组和慢性期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均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亚急性期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说明CIMT对亚急性期组的上肢运动障碍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在脑卒中亚亚急性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比慢性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脑机接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肢FMA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分别为(31.63±6.60)、(34.13±6.15)、(62.27±10.81)分,对照组分别为(26.50±7.55)、(29.50±8.87)、(51.63±7.16)分;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WMF评分、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机接口治疗技术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强制运动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作业疗法治疗。强制运动治疗组同时采用强制运动疗法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的上肢综合运动功能,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ADL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强制运动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强制运动疗法结合作业疗法治疗,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接受20min常规作业治疗后,增加20min上肢机器人训练,共40min/d;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40min/d,每组治疗均为5d/周,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FMA-UL)评估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4周治疗后,两组FMA-UL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FMA-UL[35(30,40.25)分]及MBI[(73.53±10.26)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MA-UL[28.5(22.75,34)分]及MBI[(62.83±13.41)分]评分(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针齐刺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效果。方法 该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102例,按照数字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予以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观察组加用电针齐刺,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相关指标,上肢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6/51)高于对照组(74.5%,38/51),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5/51)略高于对照组(3.9%,2/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电针齐刺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效果好于单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前者能明显减轻症状,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应用双侧上肢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54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应用双侧上肢训练,对照组应用常规上肢训练,均训练4周。观察两组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评定量表上肢部分(MAS-UE)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UE、MAS-U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经双侧上肢训练后能够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邹园华  练建平 《江西医药》2021,56(11):2004-2006
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感觉功能、认知功能及上肢运动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8月-2021年2月诊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MoCA)评分、改良Barthel(MBI)指数、感觉阈值和两点辨别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RAT评分及MBI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患者FMA、ARA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感觉阈值、两点辨别觉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MS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感觉功能及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穴位注射联合中医综合理疗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间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4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穴位注射联合中医综合理疗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MBI、FMA、IEMG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MBI、IEMG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MBI、IEMG评分均显著上升,且组间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医综合理疗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者上肢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