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长期留置胃管患者96例,随机分对照组及护理干预组,对照组予留置胃管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留置胃管患者加强护患沟通,落实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措施,采取预见性护理,制定非计划性拔管应急预案,关注高危人群,规范管道管理,改善患者的舒适度等。结果护理干预组没有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对照组拔管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减少患者因反复插管引起的不适,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防脱管手套在预防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患者夜间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8例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的患者90例作为试验组进行加强约束;98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结果对照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8.2%,实验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脱管手套使用方便,对无出现躁动的患者每晚短时使用,舒适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延长胃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将在本科住院胃癌化疗并接受PICC置管的72例患者,按实施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干预组38例,分别于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分析导致PICC拔管的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导致PICC拔管的主要并发症为血栓形成、感染、静脉炎、导管漏液及导管脱出,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明显延长胃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胃癌术后留置胃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管道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108例胃癌术后留置胃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 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胃癌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率,可改善患者带管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在外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VEX)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方法24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实验组采用管道护理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管道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经过护理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管道护理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能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提高医疗护理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护理运用于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胸外科住院患者72例作为常规组,给予一般管道护理;再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胸外科住院患者72例作为干预组,给予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的管道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和管道不良事件情况,展开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39%,低于常规组的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为(3.98±0.61),医生工作满意度评分为(4.57±0.56),优于常规组的(2.97±0.46)和(2.7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9%,低于常规组的1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护理运用于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可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139-142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堵塞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置管堵塞发生率、计划性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维护时间、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堵塞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8.23±6.15)d,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23.16±6.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维护时间为(21.39±10.27)min/置管日,对照组为(32.04±13.68)min/置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得分为(96.31±2.89)分,对照组为(91.55±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堵塞的发生率,从而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和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管道风险评估在肝胆手术患者导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肝胆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采取管道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堵管、打折、脱位及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胆手术患者导管管理中实施管道风险评估,可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利于预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新型约束护理用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置管重症患者3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约束带组)170例和观察组(新型约束护理用具组)170例,比较两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红细胞聚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中重度聚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新型约束护理用具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佳,可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及改善局部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胃管置管期间护理管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择回顾性调查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内科6个病区的留置胃管患者213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内科6个病区留置胃管患者198例,作为观察组,运用QCC管理方法,分析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士健康教育规范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士健康教育规范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达到90.40%,患者满意率达到96.96%。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在留置胃管期间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发现以往护理不足之处,为规范护理常规提供依据,形成标准化的护理常规,有效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和满意度,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1.
于丽 《中国处方药》2007,(12):44-46
在上一期的"自力讲坛"中,来自默沙东公司的亚太地区临床研究总监李自力博士介绍了上市后再评价的理念和意义,分享了美国FDA审评及监管机制和经验,受到了业内的强烈关注。在强调上市后再评价是对药品效益与风险比(也就是对有效性及安全性)不断认识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政府、公众、媒体对药品安全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正是由于药品安全话题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加强对药品风险评估科学性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本期,我们继续邀请李自力博士与广大读者深入探讨药品风险评估及其所涉及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Risk     
  相似文献   

13.
摘 要近年来,生物制剂快速发展,在医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生物制剂分子量大、结构复杂,分子结构不同功能也不同。生物制剂的生产和纯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储存、运输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临床使用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其中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可对生物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产生特殊的风险。本文就生物制剂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临床使用的风险及其风险管理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临床药师的执业风险与规避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孙华君  胡晋红 《中国药房》2005,16(22):1684-1686
目的:探讨我国临床药师的执业风险。方法:结合临床药师的工作体会,分析临床药师执业风险的来源与规避方法。结果:我国临床药师的执业风险主要源自临床药师权利与义务的不明确性,及工作内容、评估标准的不确定性。结论:应从管理者、执行者两方面控制执业风险。同时,亟待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完善专业指南,提高药师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5.
风险沟通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全球制药公司和卫生当局共同的首要目标即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药公司和卫生当局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方式,以确保药品正确用于适用人群,并最大限度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药物警戒不仅加强了传统的回顾性监测,即对从产品研发期间到上市后发生的不良事件做出反应,也增加了前瞻性职能(即试图预测用药风险并避免其发生)。上述监测中,须制定计划以解决从信息中获取到的问题。该计划通常应包括如何采取有效途径将药品的新的风险传达给潜在的广泛人群。  相似文献   

16.
药品风险管理之风险的起因分析——关于药品天然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认知水平是把握药品天然风险的决定因素,却又受到伦理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影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正是常规的取法三者平衡关系的制度工具。  相似文献   

17.
药品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沟通方法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柯茹  胡明  蒋学华 《中国药房》2010,(17):1545-1549
目的:了解我国和国际药品风险沟通现状,为我国风险沟通的系统化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和分析国外药品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沟通方法,并比较了我国的相关情况。结果与结论:美、加、澳等国已有较完善的风险沟通体系和方法,在风险信息收集、风险沟通平台构建、风险沟通决策等方面有成功的实践经验。我国亟需建立药品风险沟通体系,应结合我国实情,从搭建风险沟通平台、强化药品生产企业责任主体意识、正确引导公众、增强国际间合作等方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品风险沟通体系。  相似文献   

18.
风险管理计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介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欧洲药品管理局风险管理内容的概要,阐述了药物警戒行为可使药物风险/效益权衡达到最佳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风险影响因素和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风险控制依据。方法:通过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详细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风险控制措施。结果:丹参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与剂型、剂量、给药浓度、配伍用药、患者年龄及健康状况、制剂纯度等有关,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措施。结论:临床药剂、医务人员只要重视了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风险、影响因素及消除、控制的方法,临床应用风险是可防可控的。  相似文献   

20.
Prior to marketing, the long-term safety profile of a new therapy is often uncertain. One recommendation for premarket safety studies is to compare the new therapy to an appropriate control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risk ratio is entirely less than a prespecified threshold (e.g., 1.8). The restriction to the risk ratio, however, has consequences that may not be intended. Risk difference may be a more appropriate measure of risk in this setting when event rates are very low. We propose using a suitable combination of risk ratio and risk difference in demonstrating noninferio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