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50例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下肢骨折,10例下肢关节镜术后,5例髋关节术后损伤,4例下肢软组织损伤以及1例上肢损伤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50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率达100%。结论下肢骨折术后以及下肢外伤患者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除接受常规预防方法外,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AWTT),观察两组患者DVT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术后联合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和低分子肝素钠。结果试验组共发生1例DVT,发生率2.5%;对照组共发生7例DVT,发生率17.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53)。结论术前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骨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骨科术后100例病人使用空气压力循环仪治疗,观察治疗前、中、后病人生命体征.[结果]术后使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前、中、后病人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使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骨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骨科术后100例病人使用空气压力循环仪治疗,观察治疗前、中、后病人生命体征。[结果]术后使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前、中、后病人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使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姜梅珍 《全科护理》2012,10(36):3386-3387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观察112例全髋置换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其中60例使用了气压泵治疗仪治疗,52例未使用气压泵治疗仪治疗。[结果]使用气压泵的病人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未使用气压泵治疗的病人有2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术后早期被动活动,早期使用气压泵治疗仪治疗,及时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医嘱给予抗凝治疗,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淤滞,保持静脉回流,可以有效地降低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预防胃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62例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262例胃癌手术患者中,术后5 d的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升高不明显,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舒适率96.9%,2例患者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经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出院。结论胃癌术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了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60-2361
选取收治的88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治疗前后肢围的变化。观察组发生DVT2例,对照组11例,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后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和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显著。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安全便捷,即促进患肢消肿作用,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可有效预防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骨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循环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卧床术后DVT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肢肿胀及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5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循环预防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GT-2200S型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辅助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选取中风恢复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辅助治疗。治疗3周后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照组35例中,治愈11例,好转14例,未愈10例;治疗组治愈16例,好转15例,未愈4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辅助治疗恢复期中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适于进一步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冰桶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状况的影响,以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构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应用冰桶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2次/d,50 min/次,12 d为1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周后肢体重度肿胀、疼痛及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冰桶及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明显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肿胀、疼痛并减少了DVT的发生率,对早期DVT的预防有明显的作用.URBANKOVA研究[1]发现,间断加压器械预防DVT和不预防的相比较,DVT发生率降低了60%.2009年9月~2010年12月,我科使用冰桶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诊的100例脑外科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应用,有效地促使远端深静脉血液回流,加速肺循环的速度,从而明显地改善血液滞留,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状态,有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预防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0月55例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前后实施常规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55例住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24h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min,2次/d,共治疗7d。比较术前和术后7d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值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提高结直肠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62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每日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2次,30 min/次,10d为1疗程,连续应用2个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DVT,且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15.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骨科卧床患者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用于预防骨科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骨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2次/d,30min/次,10d为1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骨科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安全舒适、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6.
熊丽萍  张爱华 《护理研究》2011,25(8):697-698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配合喜疗妥外涂治疗甘露醇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将68例甘露醇输液外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配合喜疗妥外涂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应用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有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35.3%,治愈时间(1.8 d±1.7 d)短于对照组(4.9 d±3.2 d),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配合喜疗妥外涂治疗用于甘露醇输液外渗,效果好,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的52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48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使用微波治疗仪。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1周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较对照组为轻;观察组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脑卒中下肢水肿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伴发肢体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测量治疗前和治疗后肢体周径差值,大腿周径为髌骨上缘20 cm处,小腿周径为胫骨粗隆下缘10 cm处。结果实施空气波压力治疗后,观察组周径差值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够显著、快速消除脑卒中下肢水肿,提高患者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患肢肿胀和血栓复发的影响,选择2004-09/2005-07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患者6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肢体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30min/次,1次/d,14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周径,血栓复发率和患肢冷感评分。结果显示经28d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大小腿周径缩小,冷感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实验组血栓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的减轻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肢体肿胀和预防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设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DVT形成,每天2次,每次30 mi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肢体气压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结果1个疗程后(14 d)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肢体气压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DVT形成,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