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小鼠的部分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备成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喜得镇)组、脑力苏高剂量和脑力苏低剂量组。术后2d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5d后取血清测定SOD活性、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力苏胶囊组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血清中SOD活性,其中以脑力苏低剂量组较为明显;脑力苏低剂量组、喜得镇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MDA含量。结论脑力苏胶囊可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改善实验性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香酚吸嗅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模型.采用数字表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丁香酚吸嗅组.经丁香酚吸嗅干预,各组大鼠于2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检测再灌注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观察大鼠海马区5-HT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丁香酚吸嗅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较缺血/再灌注组得到明显改善(P<0.01);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示,丁香酚吸嗅组大鼠海马区5-HT神经递质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丁香酚吸嗅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大鼠海马区5-HT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未处理)、假手术组(同模型组,仅鱼线插入深度1cm)、模型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鱼线插入深度1.8~2cm)和眼针组(模型成功后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min,每日两次),每组16只.于再灌注后3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海马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眼针治疗后可使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并显著降低海马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P<0.01).结论:眼针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海马组织ICAM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血栓通)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空间记忆力的影响及海马区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进一步探讨三七皂苷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2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剥夺眼球,模型组通过夹闭小鼠两侧颈总动脉20 min,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于缺血前3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后夹闭小鼠两侧颈总动脉20 min,后继续给药。首先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小鼠空间记忆能力,然后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区的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Morris水迷宫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第3天、第4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第5天前2 min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第5天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多。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海马区Bcl-2/Bax比值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三七皂苷可以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空间记忆能力下降,其机制与改善海马区Bcl-2、Bax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磷脂酰胆碱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豆磷脂酰胆碱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磷脂酰胆碱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法)建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分别通过Morris水迷宫系统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和海马CA3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结果:长期服用磷脂酰胆碱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Morris水迷宫测试成绩,同时海马CA3区BDNF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光密度值减弱。结论:长期服用磷脂酰胆碱可对抗大鼠脑缺血后所致的学习记忆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NB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将♂SD大鼠建立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不阻断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NBP治疗组(NBP组),每组20只大鼠;脑缺血2h后开始再灌注。NBP组每天2次灌胃NBP,每次25mg/kg,I/R组及假手术组灌胃相同剂量食用植物油。再灌注72h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断头取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梗死核心区、梗死周围区、海马区Bcl-2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POD法)检测Bcl-2mRNA的表达。[结果]NBP组较I/R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改善(P﹤0.05);梗死核心区NBP组和I/R组Bcl-2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周围区和海马区NBP组Bcl-2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I/R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NBP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大鼠脑梗死周围区和海马区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可能为NBP抗凋亡和保护缺血脑组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天麻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B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体重200~2209,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40),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n=40)和天麻素治疗组(n=40).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模型,药物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即刻和12h腹腔注射天麻素,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缺血再灌注2h、4h、6h、12h和24h处死动物,运用RT-PCR技术检测缺血侧海马组织内BDNF和TrkB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再灌注损伤后,损伤侧海马组织内BDNF和TrkB的mRNA表达均增高.在天麻素治疗组中BDNF和TrkB的mRNA于再灌注2h上升,4h达高峰.结论 脑缺血后损伤侧海马神经元内BDNF和TrkB的mRNA含量增多,可能有利于受损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2 >/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MK(Ⅱ)mRNA的表达,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神经元CaMK Ⅱ mRNA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 h再灌注损伤24 h,采用TUNEL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海马及皮质内神经元凋亡和CaMK Ⅱ 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及顶叶皮质内神经元凋亡数增加,而CaMKⅡ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注射bFGF后神经元凋亡数减少,CaMK Ⅱ mRNA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 bFGF抑制缺血神经元凋亡,参与CaMK Ⅱ mRNA的调节,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禹  胡长林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3):2585-258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血管痴呆动物模型.术后2周通过明暗箱避暗回避实验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和测定脑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观察海马CA1区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避暗实验错误次数增多,潜伏期延长,大鼠脑组织的SOD和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增高,其差异有显著性.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避暗实验错误次数减少,潜伏期缩短,大鼠脑组织的SOD和GSH-Px活力增高,MDA含量降低,脑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轻,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增强缺血脑组织SOD和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的表达,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神经元HSP70 mRNA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损伤24h,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RT-PCR法检测海马及皮质内神经元凋亡和HSP70 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及顶叶皮质内神经元凋亡数增加而HSP70mRNA表达较正常组增加.注射bFGF后神经元凋亡数减少,HSP70mRNA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 bFGF抑制缺血神经元凋亡,参与HSP70 mRNA的调节,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761)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空间认知功能的变化、海马细胞凋亡及海马中p38MAPK磷酸化表达的变化,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海马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用两血管法制作VD大鼠模型,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G组)、VD组和Egb组。Egb组大鼠给予Egb761100 mg·kg-1·d-1腹腔注射,VD组和SOG组给予等量的2ml生理盐水,一月后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认知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变化。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3 dEgb组大鼠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7.72±6.91)s、(42.84±4.19)s、(36.49±3.16)s]明显小于VD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86.25±7.57)s、(79.17±8.43)s、(77.84±6.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b761组大鼠原平台象限时间[(27.19±4.73)s]大于VD组[(19.26±4.1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的比较:Egb组明显低于VD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b761可能是通过减少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而抑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抑制海马区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参与血管性痴呆治疗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O)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2012年6—8月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10只)、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通过阻断大脑中动脉2 h制做VD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ANDRO(200 mg/kg)灌胃治疗,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给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用Morris’s水迷宫评估大鼠认知功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突触素表达。计量资料按完全随机成组设计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连续4 d水迷宫潜伏期模型组[(103.87±5.22)、(88.27±5.37)、(73.95±5.46)、(67.26±5.01)s]均长于治疗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均P0.05),治疗组[(97.08±4.01)、(79.27±4.66)、(66.62±5.44)、(58.30±6.40)s]均长于假手术组(均P0.05)。假手术组、治疗组、模型组海马突触素灰度值比率分别为0.89±0.01、0.83±0.02、0.79±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27,P0.05)。结论 ANDRO改善VD大鼠认知功能可能与保护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62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rTMS真磁刺激组和rTMS假磁刺激组,进行10 d治疗。应用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CA)和画钟试验(CDT)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价。结果:药物治疗后各组MoCA、CD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rTMS真刺激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磁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室内注射胰岛素对心肺复苏(CPR)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Caspase-3mRNA表达、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及胰岛素组,并采用室颤法制备大鼠CPR模型。结果:①大鼠CPR后24 h和72 h胰岛素与复苏组相比胰岛素抑制促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胰岛素与复苏组Caspase-3基因表达分别为(CPR 24 h)0.43±0.03,1.39±0.36,P=0.01;(CPR 72 h)0.63±0.06,1.08±0.05,P=0.001;②大鼠CPR后7 d,胰岛素组凋亡细胞计数(92.79±7.50/mm2)明显低于复苏组凋亡细胞计数(124.75±17.35/mm2)(F=5.853,P=0.02);③大鼠CPR后24 h,胰岛素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复苏组[(70(64-72),56(50-58);P〈0.001]。结论:胰岛素抑制CPR后大鼠神经元Caspase-3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保护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10只)、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采用侧脑室注射链脲霉素(STZ)制做AD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以ANDRO(200mg/kg)治疗。用Morris’s水迷宫评估大鼠认知功能,采用酶免法测定大鼠血浆PA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Aβ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水迷宫潜伏期短于模型组但长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治疗组、假手术组穿过平台次数分别为(1.90+1.10)、(5.60+1.65),(3.70+1.56),(F=16.10,P0.05)。模型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大鼠血浆PAF含量分别为(210.30±15.18)pg/ml、(182.90±12.08)pg/ml、(167.50+10.31)pg/m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21,P0.05)。模型组、治疗组、假手术组海马Aβ灰度值分别为(131.71±8.83)、(144.93±9.71)、(164.21±9.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2,P0.05)。结论 ANDRO可能通过下调AD大鼠血浆PAF及海马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mGluR5 mRNA在不同时段的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mGluR5 mRNA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75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1、3、6、12、24 h及3 d、14 d组及其相对应的假手术对照组,采用大鼠MCAO模型,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mGluR5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对照组mGluR5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手术组mGluR5 mRNA各时间段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缺血1 h其表达即有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GluR5 mRNA表达6 h达到高峰(F=5.328,P〈0.00),3 d后表达开始下降(P〈0.01),14 d基本降至正常对照水平(P〉0.05)。结论:mGluR5在脑缺血后升高,提示mGluR5在脑梗死中有着重要作用,从而对我们的临床研究指出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为依达拉奉临床PD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腹腔注射百草枯(paraquat)和代森锰(maneb)建立PD模型,完成建模后,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3组小鼠行为学的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体视学方法对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进行计数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模型组与治疗组比较,自主运动活性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相比,模型组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细胞胞体肿胀,平均截面积、平均周长和平均体积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胞浆内染色极为浅淡,轴突减少或消失,细胞轮廓不清。[结论]依达拉奉对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博莱霉素(BLM)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方法昆明雄性小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气管内1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假手术组1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24h开始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1天。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00、100、50mg/(kg·d),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分别于给药后第3天和第7天各随机处死6只,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结果姜黄素能降低肺组织中iNOS含量,提高小鼠体内GSH—Px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第3、7天时模型组iNOS含量明显增高(P〈0.01),GSH—Px含量明显降低(P〈0.01)。姜黄素中、高剂量组和模型组相比,iNOS含量显著下降(P〈0.01),GSH—Px含量显著增加(P〈O.01)。病理组织学检查亦表明,一定剂量的姜黄素可明显减轻肺组织损伤的程度。结论100-200mg/(kg·d)姜黄索在BLM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中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升高肺组织的GSH—Px水平,降低iNOS的水平,重建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去势大鼠大脑、心脏和肝脏等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衰老作用。方法:选取3个月龄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33只,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以建立大鼠去势模型,以部分模拟更年期的某些病理生理改变,分为实验组、去卵巢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11只),实验组灌胃给予雌二醇(E2),去卵巢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12周。满12周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大鼠血卵泡刺激素(FSH)、E2水平,处死大鼠后取大脑、心脏、肝脏等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验(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织SIRT1 mRNA及其蛋白水平,分析比较各组间SIRT1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灌胃12周后,去卵巢对照组FSH水平高于实验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0.001),E2水平低于实验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0.001)。在大鼠心脏、肝脏和脑组织中,实验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IRT1蛋白及mRNA水平均高于去卵巢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IRT1蛋白及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和假手术对照组中,心脏SIRT1蛋白水平高于肝脏和脑组织(P<0.05),肝脏组织SIRT1蛋白量高于脑组织(P<0.05);而去卵巢对照组的心脏和肝脏组织SIRT1蛋白水平高于脑组织(P<0.05),但心脏和肝脏组织SIRT1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心脏和脑组织SIRT1 mRNA水平均低于肝脏组织(P>0.05)。结论:雌激素可显著提高去势大鼠SIRT1蛋白及mRNA水平,进而发挥其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