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考查川芎单独提取( CHX1);川芎、羌活两味药材混合提取(CHX2);川芎、羌活、乳香、没药、苍术五味药材混合提取( CHX5)时,川芎挥发油的提取率,确定药材混合提取对川芎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程度.方法 采用精馏耦合工艺提取挥发油、GC-MS方法分析川芎挥发油的特征物质藁本内酯的提取率.结果 以藁苯内酯提取率为指标,CHX1> CHX2> CHX5.结论 川芎与其他药材混合提取会降低川芎挥发油的提取率,混合提取的药材越多,川芎挥发油的提取率越低.提示川芎挥发油入药时应单独提取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渊所致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鼻渊患者均给予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川芎、白芷、羌活、苍耳子等,日1剂)治疗.结果: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7.9%.结论: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渊引起的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局灶性脑缺血,观察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对脑梗死发生率、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接受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的大鼠较之单纯造模者缺血灶体积明显减少.结论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对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归、川芎配伍闪式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优选当归、川芎配伍提取工艺,比较川芎、当归单提和共提液中阿魏酸的含量变化.方法:以阿魏酸为指标,HPLC测定阿魏酸含量,选取提取时间、提取电压、乙醇用量及乙醇体积分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当归-川芎配伍闪式提取工艺,并用该优选工艺分别提取当归和川芎,比较单提、共提液中阿魏酸含量变化,探讨当归-川芎配伍的增效机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20倍量65%乙醇于100 V电压下闪式提取1.5 min;当归-川芎共提液中阿魏酸的含量与单提液之和相近.结论:该优选工艺简单、经济,证实了当归、川芎配伍药理作用增强的原因并非阿魏酸含量的提高引起.  相似文献   

5.
川芎浸膏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川芎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含水量和阿魏酸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川芎浸膏带式真空干燥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川芎浸膏带式真空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区温度为95℃,进样速度为10 Hz/s,履带速度为10 Hz/s.结论 采用真空带式干燥工艺干燥川芎浸膏,干燥速率高、产品质量好,符合GMP的要求,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耳尖放血配合加味川芎白芷汤治疗偏头痛.方法:对56例偏头痛患者采用耳尖放血配合加味川芎白芷汤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56例治愈35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结论:耳尖放血配合加味川芎白芷汤治疗偏头痛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川芎汤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川芎汤随症加减治疗,每日1剂,分2次口服;疗程为20d.结果 35例中临床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3%.结论 川芎汤能有效治疗血管性头痛属肝阳上亢证、血瘀内阻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注射用活血通络中超临界C02萃取川芎脂溶性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川芎脂溶性成分得率和藁本内酯、阿魏酸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超临界CO2萃取川芎脂溶性成分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温度50℃,压力35MPa,时间1h.结论:该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川芎茶调口服液治疗风寒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英  杨敬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8):499-499,515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口服液治疗风寒头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予川芎茶调口服液,对照组口服桂枝合剂.两组均治疗3d.结果两组总疗效相近,其头痛、舌脉象的改善亦相近,使用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川芎茶调口服液治疗风寒头痛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川芎药材、川芎提取纯化物及芎冰鼻腔喷雾剂的指纹图谱,研究制剂制备过程成分变化,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Hyperclone BDS C18 (250 mm×4.00 mm,5μm),甲醇:1%冰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322 nm检测.结果 川芎药材、川芎提取纯化物、芎冰鼻腔喷雾剂指纹图谱峰数多,分离好,有相关性,重现性好.结论 方法科学、准确、专属性好,可为芎冰鼻腔喷雾剂及含川芎的中成药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川芎药材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方法:采用浓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消解川芎样品,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川芎根茎叶节及须根不同部位中的Fe、Mn、Cu、Zn含量.结果:川芎中根和叶的微量元素含量从高到低为Fe>Zn>Mn>Cu;川芎须根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为Fe>Zn>Cu>Mn;川芎节中微量含量从高到低为Fe>Mn>Zn>Cu.含量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97.2%~100.2%,其RSD均小于4.2%.结论:本文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灵敏,稳定性好,其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川芎资源及质量控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枕神经疼痛改善程度.结果:显效4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枕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CUMS大鼠川芎挥发油抗抑郁症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川芎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通过应激实验建立大鼠CUMS抑郁模型,对其进行相关治疗后,考察行为学变化,同时采用LC-MS/MS检测脑组织中DA、NE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川芎挥发油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和糖水偏爱百分比,减少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和增加大鼠体质量;川芎挥发油中剂量组可极显著提高CUM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DA的含量(P 0. 01),川芎挥发油低、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CUM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DA的含量(P 0. 05);川芎挥发油低剂量组可极显著增加CUMS抑郁模型大鼠纹状体NE的含量(P 0. 01),川芎挥发油中、高剂量可显著增加CUMS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和纹状体NE的含量(P 0. 05)。结论:川芎挥发油能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和糖水偏爱百分比,减少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和增加大鼠体质量,显著提高CUM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DA含量,前额叶和纹状体NE的含量,表明川芎挥发油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提高前额叶、纹状体NE含量及海马区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王文燕  赵强  张铁军  朱宏吉  黎阳 《中草药》2009,40(12):1980-1983
目的 研究川芎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川芎药材的HPLC的指纹图谱,收集了不同批次的23批样品进行测定,并使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结果 建立川芎药材的指纹图谱.结论 该方法 可用于川芎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川芎吸收入脑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鼠灌胃川芎提取物后的吸收入脑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UPLC-Q-TOF-MS对给药脑组织和空白脑组织进行分析,分析总离子流图寻找差异峰,然后根据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等鉴定差异峰.结果:川芎提取物给药后,发现3个化合物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经鉴定为洋川芎内酯Ⅰ,A和藁本内酯.结论:本研究将有助于川芎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4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结合中药川芎茶调散治疗组23例,单纯针灸治疗组22例,观察疗效.结果针灸结合中药川芎茶调散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单纯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针灸与中药川芎茶调散相结合治疗偏头痛见效快,预后佳,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婷 《光明中医》2007,22(7):35-36
川芎茶调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成川芎、薄荷、荆芥、羌活、白芷、防风、甘草、细辛、茶叶,其功能祛风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头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川芎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方法 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体积流量为2 mL/min,采用程序升温对10批川芎油的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其指纹特征峰,并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 60 min内川芎油成分出峰完全.建立的川芎油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3个特征峰,相似度高.结论 本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好,油中各成分分离较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作为川芎油的质量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复凝聚法制备川芎挥发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壁材制备川芎挥发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壁材浓度为4.6%、壁材/芯材为4.9:1、复凝聚时混合液pH 4.0.结论 经优化的复凝聚法制备川芎挥发油微胶囊工艺稳定,平均包埋率达88.5...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川芎挥发油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应华  郁威  王远明 《中成药》2005,27(9):1007-1011
目的:在萃取压力10~25 MPa、萃取温度33~48℃、CO2流量2~4 L/min的范围内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川芎挥发油过程.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流量对萃取过程的影响.方法:将萃取过程考虑为CO2通过川芎固定床的模型,由Stastova提出的传质方程对不同压力、温度及CO2流量下的萃取过程进行模拟,并对不同操作条件下传质系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本法在萃取川芎挥发油得到的传质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略为增大,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少.结论:该模型可以对超临界萃取川芎挥发油过程进行较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