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表现为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痛觉超敏(allodynia)和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疼痛可长达数月、数年,甚至终身疼痛,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痛苦。目前治疗PHN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病人对疾病快速治愈的需求日渐提高,对临床医师来说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认为,在带状疱疹早期积极治疗以降低PHN的发生较形成PHN后再治疗要容易得多。本文就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措施和有效预防PHN形成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神经痛综合征[1]。临床多表现为自发性、持续性灼痛、跳痛、刺痛、刀割样痛等异常疼痛,20%左右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因疼痛较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近年来,笔者在常规口服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金芪定痛汤治疗PHN,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P物质(substance P,SP)在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意义,为治疗、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herpes zoster neuralgia,PHN)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带状疱疹患者50例,在入院时、出院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及血清中NPY、SP的浓度检测,于出院1月后随访是否发生PHN。采血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NPY、SP的浓度为对照。结果:50例带状疱疹患者中9例发生了PHN,发生率18%。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后及志愿者血清NPY、SP浓度与治疗前比显著降低;不同疼痛程度组血清NPY及S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发生PHN与未发生PHN的NPY及SP浓度比较显著增高。结论:NPY及SP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对二者检测可能对预测PHN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被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1,2]。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可高达50%~75%[3]。PHN患者疼痛剧烈、病程长,而各种治疗的副作用、长期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使患者苦不堪言[4]。皮内注射治疗是治疗PHN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5],但剧烈注射痛明显影响治疗依从性、安全性。利多卡因乳膏外用为PHN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探讨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后疼痛减轻程度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胸腰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150例,年龄60~89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普瑞巴林组,每日2次,每次口服普瑞巴林150mg;脉冲射频组,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2次,每次150 mg,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 3个月的疼痛评分情况,记录3个月内镇痛药曲马多及普瑞巴林的用量和服药持续时间。用发生PHN的例数/总病例数评定3组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均低于普瑞巴林组(P<0.01)及射频组(P<0.01)。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药量小(P<0.05)且服药时间短(P<0.01),辅助镇痛药曲马多每日用量小(P<0.01),服药时间短(P<0.01)。与普瑞巴林组及射频组相比,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PHN的发生率为3.92%。结论: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并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顽固性慢性疼痛为特征。PHN在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多发,年龄是PHN的风险因素。PHN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其发病机制目前不十分明确,故临床治疗困难,目前很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均为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其中神经阻滞疗法对于治疗PHN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值得临床普遍应用和推广。本文就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进行归纳,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治愈3个月后仍遗留长期持续性疼痛.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体质较弱,PHN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青壮年,且老年性PHN疼痛程度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一般止痛药对这种神经痛无效,目前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交感神经阻断药等传统治疗效果有限,并有较多副作用,不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是一种群集疱疹性皮肤病,损害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是本病主要特征之一,老年患者疼痛程度更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文就现阶段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各种方法做一综述,旨在为减轻老年PHN患者痛苦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护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周围神经后发生的一种复杂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常表现为疱疹消失后原发疱疹皮损区出现的持续性自发痛、痛觉过敏和(或)感觉异常,临床上以肋间神经为最为常见的受累部分[1]。PHN发病率以及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老年病人带状疱疹后发生PHN几率高达20%~30%[2]。目前国内外关于PHN治疗的手  相似文献   

10.
皮质类固醇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芳芳  张玉亭 《临床荟萃》2005,20(5):280-280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由于其致病原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侵犯脊髓后根和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原因,带状疱疹愈后易遗留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s neuralgia,PHN),尤其在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都较高。为了评价皮质类固醇(泼尼松)预防老年人PHN的效果,我们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常规治疗和加用泼尼松治疗预防PHN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临床治愈后可能遗留持续性疼痛,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因此早期治疗得当对预防PHN很重要.2006年1月~2007年10月我们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有效预防了PHN.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皮肤损伤痊愈后遗留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1,2]。PHN多见于老年带状疱疹病人,发病率为20%~50%,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越高[3]。该并发症常常致使病人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严重影响病人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比较棘手的顽固性疼痛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激光(Super Lizer HA-550简称SL)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应用SL照射治疗42例PHN病人,观察治疗前后PHN病人疼痛情况。结果42例PHN病人疼痛明显减轻,治疗前后VAS比分明显前移,获得满意效果。结论SL治疗PHN具有无侵袭性、安全性等特点。同时针对PHN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发病机制,总结促进其临床康复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PHN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结合临床康复治疗经验,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PHN是嗜神经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后遗症,中枢和外周机制同时参与了PHN的发生。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其疼痛顽固而剧烈,口服解热镇痛药常无效,需阻断外周神经的兴奋传递,同时降低中枢的敏感性以提高痛域,接种水痘疫苗有望预防PHN的发生。结论PHN显著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为促进这类患者的临床康复,常需采取同时针对其中枢和外周机制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困扰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痛症之一.由于长期遭受疼痛折磨,患者苦不堪言,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当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椎管内治疗等.神经阻滞被认为是目前缓解PHN病人剧烈疼痛最有效的方法~([1~3]).以往临床上多用肋间神经阻滞及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PHN,但上述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易复发~([4]).本研究主要采用改良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躯体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严林香 《天津护理》2005,13(2):89-89
带状疱疹后疼痛(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神经痛综合症,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尤其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常见。我院于2001年4月至2004年2月间应用自控硬膜外和静脉镇痛双泵联合治疗14例顽固性PHN,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霞  许丹阳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310-131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表现为剧烈的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探索PHN的治疗,我科对收治的17例PHN患者采用了穴位注射去炎舒松、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1.1治疗组我院皮肤科门诊2005年8月~2006  相似文献   

18.
陈广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804-880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者疱疹消退后疼痛持续1个月者[1]。PHN的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自发性的灼痛或刀割样疼痛,特别是老年患者常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2]。PHN是难治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2009-08我院社区门诊康复科收治1例PHN合并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神经性头痛综合症,好发于老年人,是临床中难治病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阐述了PHN的发病率,发生机制,相关因素,治疗手段及相应有效护理对策,尤其重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等,通过合理治疗和有效护理,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治疗带状疱疹,消除和减轻疼痛,防止PHN的发生,积极预防潜在诱因,可有效减少发病率,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疾病,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目前,西医治疗该疾病主要原则为抗病毒、消炎止痛、营养神经等,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能阻断病毒对神经的损伤,在控制皮损和疼痛的症状以及预防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有一定的疗效[1],但PHN发生率仍达50%~85%[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