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拥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604-1605
目的探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联合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垣县人民医院82例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住院天数,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结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局部注射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可有效减少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聚多卡醇硬化剂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25例,均给予聚多卡醇硬化剂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按照给予的聚多卡醇硬化剂浓度不同分为低浓度组(1%聚多卡醇)61例和高浓度组(3%聚多卡醇)64例;于术后1周比较两组疗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桂醇泡沫浅静脉腔内多点注射硬化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与优缺点。方法选取14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4)与对照组(n=68),观察组采用聚桂醇二氧化碳泡沫浅静脉腔内多点注射封闭曲张静脉的硬化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手术。对二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早期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患肢美观、费用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症状改善基本相同,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聚桂醇二氧化碳泡沫浅静脉腔内多点注射封闭曲张静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硬化疗法具有患者痛苦小、微创、美观、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操作简捷、经济等优点。聚桂醇注射液作为硬化剂安全性好,但仍需防范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曾晓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803-4804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新型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2月—6月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并施以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5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住院3 d,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安全、有效、微创、操作简便、几乎不留瘢痕、美观、不易复发等优点,做好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史卫军 《西部医学》2016,28(11):1583-1586
目的 比较泡沫硬化疗法联合大隐静脉主干髙位结扎和(或)腔内激光闭塞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普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9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517例和硬化治疗组473例。传统手术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点状抽剥术,硬化治疗组行泡沫硬化疗法联合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术和(或)腔内激光闭塞。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手术切口数量、手术前后主观感受改善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硬化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手术切口数量、手术前后主观感受改善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泡沫硬化疗法联合大隐静脉主干髙位结扎和(或)腔内激光闭塞治疗具有安全、可靠、简单、经济、可重复的特点,将成为一项具有明显特色的微创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51-54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主要观察指标、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疗效高、复发率低等优点,且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00例(145肢),均在局麻下行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术,术后即行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术后1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患肢酸胀感均有所缓解,2例(3条肢体)存在残余曲张静脉,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曲张静脉均闭合良好,变硬的条索状血管明显消失,未见术口感染、皮肤坏死、静脉炎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6~24个月随访曲张静脉均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 大隐静脉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张艺 《河北医学》2014,(3):380-383
目的:探讨新型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新型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对患者进行注射硬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早期有效性、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失败,手术成功率为100%;硬化剂注射术的早期有效性与传统剥脱术相比差异不明显( P>0.05);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时,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剥脱术( P<0.05)。结论: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术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低,临床疗效与剥脱术相近,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微创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胡海燕 《西部医学》2016,28(4):542-544,551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31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进行治疗,并回顾性分析实施常规剥脱术的31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受性别、手术类型、加压包扎时间以及医生职称等因素的影响和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性别、手术类型、加压包扎时间以及医生职称等因素的影响,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手术压迫时间以及医生职称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女性患者并发症要多于男性患者,手术医生职称越高患者并发症越少,压迫时间适中患者并发症越少。结论超声引导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大隐动脉曲张疗效显著,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VAS评分均比同组患者手术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23%(10/52)(P0.05)。结论较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更为显著,可减轻患者创伤及疼痛感,且并发症少,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手术中门静脉急症的处理。方法 对5例门静脉急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本组5例中,医源性4例,其中胆道再次手术2例(1例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各l例;外伤1例。发生门静脉破裂4例,门静脉急性栓塞l例。5例均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平均输血2700ml。2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心-肺型,肝-肾型各1例,合井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本组均一期处理,行门静脉修复3例.门静脉侧支缝扎止血1例,门静脉切开取栓术1例,同时给于抗休克等抢救措施。5例均治愈,术后近期随访疗效良好。结论 手术门静脉急征可引起严重的临床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针对其原因的多样性,详细了解围肝门部区域解剖关系和各种门静脉急症的处理厚则,术中有预见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求理想输尿管缺损的代用材料。方法 用 2 4只成年山羊 ,手术切取一侧长度为 2 .5~ 8cm输尿管 ,用同样长度静脉代替 ,对不同时期取代输尿管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静脉代输尿管长度在 3cm以下移植静脉可以成活 ;长度在 5cm以下移植静脉在 8wk内可被输尿管组织细胞完全代替 ;长度 6~ 8cm移植静脉坏死后部分被纤维结缔组织代替 ,最终形成管壁厚、管腔狭窄 ,效果不佳。结论 静脉替代输尿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自身代用材料 ,对输尿管缺损 5cm以下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波(包括彩色超声Doppler),CT,MRI在显示眼上静脉(SOV)扩张及病因诊断中的作用,分析导致SOV缴张的机理及通过增粗的SOV逆向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方法:对116例伴有SOV扩张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形态和病因分析,对其中7例CCF患者进行SOV逆行插管,用弹簧圈或可脱球囊堵塞瘘口,结果:发现多种疾病均可引起SOV扩张,CCF是导致SOV扩张的主要疾病,本组病例中CCF92例(包括高流瘘及低流兼),眼型Graves病14例,眶尖炎症2例,Tolosa-Hunt综合征2例;眼部血管畸形2例,眶炎性假瘤,眶内血肿,海绵窦肿瘤及海绵窦血栓形成各1例,扩张静脉直径3.5-7.0mm,各病种管径扩张大小无明显差异。管径最粗者为CCF,影像检查同时能发现眼外肌肥大,眶部病变和海绵窦膨大等相关表现,结论:超声波(包括彩色超声Dopler),CT,MRI均能良好SOV扩张,结合MRI,CT和超声波检查的其他表现,可对导致SOV扩张的病因作出诊断,对伴有SOV扩张的CCF患者行SOV逆行插管栓塞瘘口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34侧小儿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了睾丸静脉、腹壁浅静脉的起始、位置、外径及分离长度。结果:腹壁浅静脉由脐下浅静脉汇成,以腹股沟为标志线,静脉在距前正中线3.5±0.8 cm处,位于浅筋膜内几乎垂直下行注入大隐静脉,分离长度6.0±1.7 cm,中1/3外径2.0±0.3 mm。腹壁浅静脉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症较为理想的分流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复合麻醉下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护理的必要性。方法:将462例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方法221例;观察组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丙泊酚)下行肠镜检查241例。结果:检查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R、MAP短时间变化大于观察组(P<0.05),并有恶心、腹痛、躁动、难受的表现,SpO2变化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肠镜检查安全、可靠、操作时间短、检查成功率高、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何兵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78-2880
目的 分析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方法 通过1 358 例次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回顾性对照分析,观察两种置管方法的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股静脉置管成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的一般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静脉置管.结论 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导管都是有效的血液净化通路,各具特点和优缺点,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7.
大脑大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成人脑标本的大脑大静脉及其属支进行观察。大脑大静脉根据其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四型,大脑大静脉多起于松果体的后上方,绝大多数为单于,其长度和管径分别为9.65±4.12mm和3.88±1.52mm。本文还对其属支的出现率、起源、管径、回流和支数进行了详细观察。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工作(5290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忠信  王捷  罗葆明 《广东医学》2001,22(9):786-787
目的 探讨结扎肝硬化中国小型猪肝右静脉后对其门静脉压力(PVP)的影响。方法 12只中国小型猪建立肝硬化模型后,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下剖腹,B超介导下结扎肝右静脉,选取一支大网膜静脉置管测量结扎前及结扎后30min及1,3,5,7,14,21,28,56d的PVP。结果剖腹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后均发生PVP升高,6只小猪术后PVP超过35cmH2O,且其中4只小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呈自限性。术中术后无一例死亡。结论 肝硬化条件下结扎肝右静脉会引起PVP早期升高,后期呈下降趋势;压力过高者会造成早期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无结扎肝叶的坏死。  相似文献   

19.
张清华  潘万能  徐刚  姚冠羽 《浙江医学》2011,33(10):1463-1465
目的分析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直接经门静脉抗凝预防和治疗门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97例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观察经门静脉抗凝治疗对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9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child-pugh评分、门静脉内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脾质量、切脾前和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术中出血、术后7d门静脉血流速度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访12周,治疗组4例、对照组14例门静脉血栓形成(P=0.048)。治疗组经门静脉溶栓后4/4再通,高于对照组1/5(P=O.00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child-pugh评分、门静脉血流速度和是否经门静脉抗凝治疗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有多元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门静脉抗凝、溶栓预防和治疗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动脉血管损伤的组织学变化和静脉移植后血流量的改变,为临床移植血管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兔自体耳静脉15mm移植到自体股静脉,修复动脉缺损。切取同体健侧相应一段正常股动脉、耳静脉为对照。结果:静脉在移植术后4周与正常静脉弹性纤维分布部位相当。静脉移植到动脉系统上8周后,移植的静脉有明显的动脉化趋势。通过对移植静脉的血流量和健侧对比发现,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