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腰椎穿刺是手足口病脑脊液检查中常用的诊断方法,今年我科采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针头代替腰穿针行腰椎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小儿腰椎穿刺术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浙江临床医学》2004,6(7):635-635
腰椎穿刺是儿科脑脊液检查、鞘内注射常用的诊断治疗方法.近年来本科试用头皮针代替腰穿针行腰椎穿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影响小儿腰椎穿刺依从性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慧玲 《护理与康复》2007,6(3):155-156
为了探讨影响小儿腰椎穿刺依从性的原因,对252例需做腰椎穿刺术患儿的依从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拒做腰椎穿刺术患儿中,家长知识缺乏、患儿的恐惧心理、患儿病情轻重不同、穿刺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是影响小儿依从的原因.针对上述因素在加强患儿及家长的知识宣教基础上,采取重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等措施,231例(占91.7%)拒做腰穿术者降至20例(占7.9%),使大多数患儿和家长消除顾虑,配合检查,顺利完成腰椎穿刺术.  相似文献   

4.
腰椎穿刺术是儿科常用临床操作,小儿与成人腰穿的护理有许多不同,特别是小儿语言表达及接受能力差,穿刺时不配合加之腰椎间隙狭窄影响穿刺成功率。两年来我们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及特点对150例患儿采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使腰穿一次成功率达96%,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骨髓穿刺属有创性检查,传统的小儿骨髓穿刺术常用成人16号骨穿针进行操作。为克服传统骨髓穿刺的缺点,减轻患儿的损伤和痛苦,提高小儿骨髓穿刺的质量,本院从1997年4月至2005年7月采用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对81例患儿进行腰椎棘突骨髓穿刺97次,均获得成功,无一发生意外及局部感染,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赵菲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796-4796
腰椎穿刺是手足口病脑脊液检查常用的诊断方法,以往都是通过腰穿包来进行,但是在手足口病高峰时期,如果当天新患者和复查脑脊液的患者比较多时,往往会造成小儿腰穿包不够的现象(各科室小儿腰穿包备用数量有限),需要问其他科室借或等供应室消毒好更换,而且腰穿包打开后操作者也不用腰穿针进行穿刺,而是用一次性5 ml针筒代替腰穿针进行,所以我科自2010-03-2011-01采用单独塑封洞巾代替腰穿包进行婴幼儿腰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有情绪障碍腰椎穿刺患儿的术前干预方法。方法:将165例择期腰椎穿刺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当日向患儿家属讲明腰椎穿刺的目的、方法。干预组了解患儿性格、特点、在家及学校的表现,对不同类型情绪障碍患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在穿刺中的表现。结果:干预组在腰穿中的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伴有情绪障碍的腰穿患儿,术前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缩短了穿刺过程,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部分剥夺睡眠应用于腰椎穿刺患儿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部分剥夺睡眠在儿童腰椎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3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腰椎穿刺至少2次以上患儿50例,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入院后第1次腰椎穿刺为对照组,第2次复查腰椎穿刺为剥夺睡眠组。对照组进行腰椎穿刺常规护理;剥夺睡眠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腰穿前1d晚上使患儿迟睡,次晨早起,并在上午思睡期进行穿刺。对两组腰椎穿刺前使用镇静剂、检查配合、腰椎穿刺后持续睡眠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剥夺睡眠组只有8%的患儿需要使用镇静剂,而对照组42%需要使用镇静剂;剥夺睡眠组腰椎穿刺后持续睡眠时间明显增加;剥夺睡眠组并发症发生率只有8%,而对照组为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剥夺睡眠方法在小儿腰椎穿刺中应用效果满意,可减少镇静剂的使用,保证了腰椎穿刺后平卧4-6h,使并发症明显减少,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行腰椎穿刺期间其家长的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血液科病房105名行腰椎穿刺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父母的总体需求得分为3.53分,其中保证患儿安全舒适为(3.92±0.54)分、获取信息为(3.79±0.65)分、得到支持和帮助为(3.68±0.71)分,居需求的前3位;腰椎穿刺前后家长均有不同的具体需求。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家长需求,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满足其不同需求,有助于患儿配合腰椎穿刺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头皮针行婴幼儿腰椎穿刺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穿刺术是儿科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诊断治疗方法,近年来,本科室用头皮针代替腰穿针对婴幼儿进行腰椎穿刺,其操作过程简单实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0年2月~2003年5月住院患儿中,应用头皮静脉针进行腰椎穿刺检查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出生~1个月2例,~1岁31例,~3岁21例.其中病毒性脑炎42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中毒性脑病3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54例中共穿刺62例次.  相似文献   

11.
我们1984年至今行颈椎侧方穿刺(颈穿)取脑脊液44例,其中腰椎穿刺(腰穿)失败8例,因腰椎畸形和脑脊刺激征明显,腰穿侧弯操作困难各1例,年龄18~68岁。方法为:去枕平卧,常规耳后及颈部皮肤消毒,铺孔中,取乳突尖下1cm,再向后1cm处(相当于颈1、2椎之间侧方)为穿刺点,局麻后取7~9号腰穿针与病人颈椎呈90°水平进针,有两次落空感(第一次过韧带,第二次过硬膜)。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进针深度为5~8cm,术后稍加压迫即可。44例均成功。脑脊液检查的传统方法是腰穿,有时有一定的限制和困难,颈穿适应症同于腰穿,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部分剥夺睡眠在幼儿腰椎穿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50例,行腰椎穿刺至少2次以上者,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入院后第1次按常规进行腰椎穿刺,第2次腰椎穿刺前行部分剥夺睡眠。对2次腰椎穿刺前后使用镇静剂、患儿配合腰椎穿刺及腰椎穿刺后持续睡眠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第1次腰椎穿刺前42%患儿需用镇静剂,58%配合检查;第2次仅8%患儿使用镇静剂、92%配合检查,两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次腰椎穿刺后持续睡眠时间明显增加,使用镇静剂的例数明显减少。结论部分剥夺睡眠方法在幼儿腰椎穿刺术中应用效果满意,可减少镇静剂的使用,能增加腰椎穿刺后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科腰椎穿刺患儿的影响。方法将372例腰推穿刺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92例)及对照组(180例)。对照组按腰椎穿刺术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在操作前、中、后采取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儿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和患儿依从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舒缓患儿的紧张情绪,改善其对疼痛的承受能力,增加配合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患儿腰椎穿刺术的影响。方法将80例首次接受腰椎穿刺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配合腰椎穿刺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穿刺配合良好的患儿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儿穿刺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腰椎穿刺术患儿的紧张情绪,增强配合度,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后疼痛,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颈椎侧方穿刺抽脑脊液是根据1978年美国神经病学(Neuralogy)Justin A zivin等报告的“颈椎侧方穿刺:腰椎穿刺的一种替代方法”而进行的。目前国内尚未广泛开展这项检查技术。笔者通过反复探索实践,于1982年7月至1988年12月,采用腰穿针在颈椎侧方进行穿刺抽脑脊液95例次,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95例次中,男59例,女36例,平均年龄为49.37岁,最小15岁,最大88岁。病程3小时至2月余。二、穿刺方法及步骤 1.用具:腰穿包一个,其中包括9号腰穿针头和6  相似文献   

16.
心理干预应用于腰椎穿刺患儿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儿童腰椎穿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12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行腰穿的患儿1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进行腰椎穿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两组腰椎穿刺前后使用镇静剂、腰椎穿刺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心理干预组患儿只有9.5%需要使用镇静剂.而对照组46.4%需要使用镇静剂,心理干预组腰椎穿刺成功率明显增加;术后干预组安静休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只有6%,而对照组为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在小儿腰椎穿刺中应用效果满意,可减少镇静剂的使用,提高腰椎穿刺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KAP模式健康教育在学龄期白血病患儿腰椎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给予IKAP模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儿的腰椎穿刺依从性和焦虑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对腰椎穿刺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93.48%vs 65.22%,χ2=11.21,P0.05);观察组患儿腰椎穿刺前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8.656,P0.05)。[结论]IKAP模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白血病患儿腰椎穿刺的依从性,有效降低焦虑水平,保证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两组分别对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视觉恐惧和焦虑情绪进行评分,并记录在输液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穿刺前后儿童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恐惧、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不良反应、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生理与情感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优于观察组穿刺前(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应用较传统穿刺输液具有家长满意度高,患儿恐惧与焦虑轻,一次穿刺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生理和情感功能评分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正确预测小儿腰椎穿刺的进针深度,探讨小儿身高、体重、皮肤脂肪厚度等与进针深度的关系。方法:测量209例不同年龄组儿童264次腰椎穿刺的进针深度,分别对年龄、体重、身高、腹壁皮下脂肪厚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及回归处理。结果:小儿腰椎穿刺深度一般随年龄增长而递增。腰穿深度与年龄、体重间有密切相关关系;腰穿深度与身高呈中度相关关系;腰穿深度与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亦有相关关系。结论:性别对腰椎穿刺深度无明显影响,而年龄和体重是影响腰穿深度的最重要因素,身高与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白血病腰穿鞘内注射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白血病行腰穿鞘内注射术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配合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配合程度及患儿家长的穿刺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明显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儿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穿刺操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