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璐璐 《河南中医》2012,32(3):374-375
谢强教授认为要抓住风、火、痰、瘀四种诱因对耳胀耳闭进行辨证施治.对于新病以祛邪为主,如外感风寒、闭塞耳窍,多采用疏风散寒、宣肺通窍的治则;对于久病者以扶正为主,如脾虚失运、湿浊困耳,多采用扶正健脾、化湿通窍的治则,脾气得以健运,则耳窍通畅.并且结合针灸疗法,如耳闭而脾虚表现明显者,针刺足三里、脾俞、伏兔等穴,肾虚针刺三阴交、关元、肾俞,用补法或加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咽鼓管阻塞性疾病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中医学的耳胀、耳闭。其初期多为实证,临床辨证多属风邪外袭,痞塞耳窍或肝胆湿热,上蒸耳窍;病久则多为虚实夹杂证,临床辨证多属脾虚失运,湿浊困耳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1]。2007-10—2008-12,笔者应用声信息辨证施音治疗咽鼓管阻塞性疾病96例,并与声信息非辨证施音治疗9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青  吴显文  黄甡 《环球中医药》2020,13(8):1425-1427
分泌性中耳炎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中耳积液或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儿童发病率较高,是导致低龄儿童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将其归属于中医"耳胀耳闭"的范畴。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亦无特效疗法。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儿童耳胀耳闭主要病邪为风、热、湿,三者常夹杂,病变脏腑以肺、肝胆、脾为主,多内外合邪、虚实夹杂为患;临证首分虚实寒热,再辨脏腑归属,注重"耳"之局部与"人"之整体的结合;分风热犯肺、肝胆湿热、湿浊困耳三型,主要运用谷精草合剂、龙胆泻肝汤、补中益气汤等为主方加减治疗,通利耳窍,标本兼治,疗效显著。本文从致病因素、病机分析、治法介绍展开阐述,并附临床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4.
刘鹏  谷海鹰 《四川中医》2010,(7):112-113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将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阻型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耳压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15次为1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7.4%,两组疗效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温针配耳穴贴压是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蔡福养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耳鼻喉教学科研工作,尤其擅长运用经方及传统中医康复方法治疗耳鼻喉疾病,现辑录其临床验案三则,以飨读者。补中益气 升清降浊治疗耳胀闭李某,女,21岁,1997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诉右耳胀闷伴耳鸣1年余,听力下降,伴头晕、乏力、纳差、倦怠,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脉缓弱。检查见右侧耳膜浑浊失泽,内陷,音叉测验提示为传音性耳聋。蔡师据症诊为耳胀闭(慢性卡他性中耳炎),证属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浊上困。治当补中益气、升清降浊。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白术12g、陈…  相似文献   

6.
总结李静教授运用腹针为主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经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闭”范畴,李静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为脾虚湿蕴、痰瘀互结,临床诊疗时强调准确辨脏腑、辨经络,重视病证结合,提倡多种针灸疗法综合运用,腹针疗法对于耳疾疗效颇佳,故主要采用腹针疗法结合体针、艾灸等,以益气健脾化痰、聪耳通络开窍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针刺、穴位注射治疗耳闭的疗效。方法:32例用通窍活血汤合通气散加减内服,另针刺、穴位注射听宫、听会、内关、翳风、合谷等穴,4周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0%。结论:中药、针刺、穴位注射综合治疗耳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肥胖的发病与脾虚不运、湿浊内停、外达四肢肌肉密切相关。肥胖的中药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针灸治疗以选取脾经、胃经穴位为主,因此,"脾失健运"是肥胖之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利咽汤治疗脾虚湿困型慢性咽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脾虚湿困型慢性咽炎患者,采用健脾利咽汤加减水煎服14 d为1疗程。结果用药2个疗程后有效率为88.46%。结论健脾利咽汤治疗脾虚湿困型咽炎有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张宗礼教授认为"湿邪困脾"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其病理机制,运用"醒脾法"治疗,以助脾运、开脾郁、复升清、畅枢机。将"湿邪困脾"分为4型,即脾虚湿困、湿热蕴脾、湿困脾阳、湿浊中阻,分别采用醒脾行气化湿、醒脾清热化湿、醒脾温阳化湿、醒脾化湿泄浊进行辨证治疗,并阐述醒脾法治疗该病时的配伍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在针刺的基础之上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均在2个疗程结束后,记录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的痊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脾虚气滞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足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胃排空检查评价结果(治疗组45.1%,对照组23.8%,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餐后饱胀(治疗组92.9%,对照组70.4%),嗳气(治疗组88.0%,对照组57.7%),反酸(治疗组92.6%,对照组60.0%),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能有效改善脾虚气滞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为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及其伴发肥胖的疗效。方法: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组38例和更年期综合征伴发肥胖组39例患者均施以温针灸及耳针疗法,每次治疗30 min,每周3次,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Kupperman指数评分变化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温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更年期组总有效率为97.4%,伴发肥胖组总有效率为87.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为主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肯定,其疗效与疗程及有无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经络针刺结合耳针治疗失眠4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路 《光明中医》2010,25(5):821-822
目的观察经络针刺配合耳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治疗组采用经络针刺加耳针治疗(体针取穴:百会、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门、安眠;耳针取穴:心、脾、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1d后开始下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辨证运用针刺加耳穴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陆颖  李青  李洁 《中医杂志》2012,53(21):1856-1859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探讨国内临床针刺减肥的经络腧穴运用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手工检索部分杂志中的针刺减肥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设计数据提取表,提取文献中主穴的经络、腧穴、部位、特定穴应用情况,配穴的腧穴应用情况和辨证取穴情况.结果 共纳入文献80篇.主穴经络中应用频次前3位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主穴体穴应用频次前3位为天枢、足三里、中脘,耳穴应用频次前3位为内分泌、脾、胃;主穴主要分布在腹部和下肢;主穴重视特定穴的应用,交会穴运用最多;配穴的高频体穴为足三里、脾俞、三阴交,目前临床常见证型为胃热湿阻型和脾虚湿阻型,高频配穴分别为曲池、内庭和阴陵泉、脾俞.结论 针刺减肥的取穴规律遵循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的原则,重用特定穴.选穴特点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针与中药并用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瘀的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基础降糖治疗加耳针与中药并用,对照组(B组)基础降糖治疗加氟西汀20 mg,每日1次,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耳针与中药并用组能明显改善症状、HAMD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治疗第4周起,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针与中药并用对2型糖尿病抑郁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针药并用治疗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用针灸、健脾和胃汤治疗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应用针刺、艾灸结合健脾和胃汤口服的综合疗法,对照组单纯口服多潘立酮,3疗程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显率80.6%、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58.3%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药并用治疗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赵宗仙 《世界中医药》2014,9(3):365-366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配合治疗方案,每天1次,设10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跟踪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情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八脉交会穴配合耳穴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八脉交会穴配合耳穴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探索八脉交会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寻找慢性疲劳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符合诊断入选的30名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八脉交会穴配合耳穴治疗,对照组口服中药归脾汤加减。两组分别应用疲劳量表及疲劳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对照。结果:八脉交会穴配耳穴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归脾汤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八脉交会穴配合耳穴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明显提高,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脾虚证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及针刺配合西洋参汤对其改变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洋参组、针药并用组,每组10只。模型组、西洋参组、针药并用组用偏食法建立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用生理盐水1 mL/100 g体重灌胃;西洋参组给予西洋参汤1 mL/100 g灌胃;针药并用组采用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并给予西洋参汤1 mL/100 g灌胃。以上治疗均为每日1次,治疗10 d。第11天处死4组动物,取样做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促甲状腺素(TSH)含量,并测量各组动物造模前后体重,胸腺、脾脏质量。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体重、胸腺质量/体重、脾脏质量/体重比及血清T3、T4含量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西洋参组与针药并用组大鼠胸腺质量/体重及T3、T4含量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均P<0.01);针药并用组大鼠体重和脾脏质量/体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能改善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症状,其作用机理与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