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面瘫3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瘫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治疗方法颇多、疗效不尽相同,近年来我们采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面瘫,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1资料:3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J’2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年。其中左侧面瘫17例,右侧面瘫13例。本组均为周围性面瘫,本病无论有无诱因.皆起病突然.每在睡醒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皱眉蹩额、露齿、鼓额等动作。口角歪向健侧,病侧露暗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部分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痛疼等症状。2治疗方法2.1取穴:选用以下两组穴位.…  相似文献   

2.
面瘫是临床中常见病 ,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颊筋肉弛缓 ,口眼斜 ,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病。临床治疗面瘫方法甚多 ,作者采用针刺加氦氖激光穴位照射 ,获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89例患者均为周围性面瘫 ,其中男性 43例 ,女性 46例 ,年龄最小 1 3岁 ,最大者 70岁 ,左侧面瘫 3 8例 ,右侧面瘫 51例 ,病程短者 2天 ,最长者 45天。1 .2 治疗方法( 1 )取穴 :地仓、颊车、合谷、风池、阳白、下关、太阳为主穴 ,人中、鱼腰、承浆、四白、攒竹等为配穴。( 2 )针法 :取上穴 4-6穴。针患侧 ,取轻刺手法 ,快速进针 ,轻捻…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本病发病急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在临床中,我们根据面瘫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一、一般资料面瘫患者3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1例,女19例,其中年龄最大者77岁,最小者2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0年。二、治疗方法(一)取穴患侧阳白透鱼腰、颊车透下关、四白透承泣、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太冲、风池、足三里等。(二)针刺手法临床上按照面瘫发病的不同时期,把整个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病初期(第一周内),每日针刺一次,手法为泻法,捻转补泻法…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周围性面瘫46例,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义观察的46例周围性面瘫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8岁,以24~44岁居多;占 79%;病程最短1天,最长 21天。病位左侧 22侧,右侧24例。诱因:感冒6例,受凉21例,原因不明19例。以针灸治疗5例,口服药物治疗10例,未经任何治疗31例。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面瘫,症见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  相似文献   

5.
4年来 ,我科运用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瘫 ) 5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 5 6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2 9例 ,女 2 7例。年龄 :2 0岁以下者 8例 ,2 0~ 40岁者 39例 ,40岁以上者 9例。病程 :10天以内 42例 ,1月以内 14例。对照组 30例 ,与治疗组性别年龄病程相似。2 诊断依据突然起病 ,每在睡眠后发现一侧面部麻木瘫痪 ,额纹消失 ,不能做蹙眉、皱眉 ,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贝耳征 ( )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鼓腮、示齿不能。3 治疗方法治疗组 :1)针灸。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  相似文献   

6.
面瘫,俗语称为吊线风,属现代医学面神经麻痹范围。临床常见额纹患侧消失,闭目患侧露睛,患侧鼻唇沟消失,口角患侧漏水等症状。笔者采用透穴针刺法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5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上述症状。男20例,女35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50天,病位在左侧31例,病位在右侧24例。  相似文献   

7.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即面神经麻痹,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本文所论为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口角向健侧歪斜等症。本人近3年来,采用沿皮透刺法治疗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文56例均系门诊治疗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以20岁~50岁为最多;左侧面瘫29例,右侧面瘫27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2天;治疗次数最多66次,最少7次;春季发病14人,夏季发病13人,秋季发病20人,冬季发病…  相似文献   

8.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病,我科以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166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6例中,男74例.女92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5岁;其中2838岁83例,48-58岁57例,58岁以上26例;病程最长1年,最短1天;其中发病在1周内95例,1月内64例,l年内7例;治疗次数最少2次,最多30次;2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中间休息4天。1.2病例选择:凡中枢世面瘫及肿瘤与外科手术所致的面神经瘫痪不列为观察对象。2治疗方法ZI取穴:取患侧顿车、牵正、人中、四白、地仓、太阳、承浆、因风、瞳…  相似文献   

9.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1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近5年来,我科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1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32例,均为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70例,女62例;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76岁,平均年龄48岁;住院天数最短者3天,最长者141天,平均住院天数27天。中医辨证分型:风寒型113例,风热型19例。临床表现: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眼、露齿、鼓气和吹口哨等动作。1·2证型分类[1]风寒型: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如面部当风、吹电风扇、空调、冷气…  相似文献   

10.
1996年3月至1999年8月,笔者运用针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59例,收效较为满意,兹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59例中,男26例,女33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6个月;左侧35例,右侧2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多在睡起或漱口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下垂,口角向对侧歪斜,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不能鼓腮、皱眉,或可出现耳后疼痛,舌前 2/3部位味觉减退等。 临床分期:急性期(病程9天以内,耳后痛或不痛,或症状有渐进加重)36例;恢复期(病程9天~3个月,症状稳定,不…  相似文献   

11.
自 1996年至 2 0 0 1年应用针刺透穴加艾灸配合手法治疗陈旧性、周围性面瘫 2 7例 ,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基本情况 本组 2 7例 ,男性 15例、女性 12例 ;年龄最大者 73岁 ,最小者 2 0岁 ,病程最长者 10周 ,最短者 3周 ;左侧患病者 19例 ,右侧患病者 8例。全部病人均为周围性面瘫。1.2 治疗方法1.2 .1 针刺透穴法 :先选患侧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太阳透下关、下关透颊车、颊车透地仓、人中透地仓、承浆透地仓 ,手法采用平刺透穴法 ;配穴取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内庭 ,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1.2 .2 艾条灸法 :…  相似文献   

12.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如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齿颊沟积食,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笔者按发病时间长短,面瘫发展不同阶段分四期应用针灸治疗sl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II$床资料本文51例大部分为门诊病人,少数为家庭病床病人,其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13-75岁,病程1天至2年,左侧瘫29例,右侧瘫22例。2治疗方法2.1急性期面瘫出现后7天以内。取上星、患侧头维、臀风、率谷、合谷、风池等穴,针刺用泻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并用艾条灸缀风、牵正、地仓、颊车、阳…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Bell面瘫,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口角下垂并向健侧歪斜,患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不能作皱额、抬眉、鼓腮、吹哨、闭目等动作。该病影响患者面容表情,给其生活、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结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138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 ,中医学称为“风中经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额纹消失 ,口角向健侧歪斜等症状。病因多为脉络空虚 ,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 ,以致经气阻滞 ,经脉失养 ,筋肌纵缓不收而致。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方法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 4 0例 ,现整理如下。1 临床资料4 0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2 5例 ,女 15例 ,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在 12~ 6 9岁之间 ,平均年龄4 0岁。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6个月。2 治疗方法(1)针灸取穴 :翳风、颊车、地仓、下关、合谷 (健侧 )随证配穴 :鼻唇沟平坦 :迎香 …  相似文献   

15.
超短波加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丽燕 《四川医学》2002,23(10):1062-1062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间发性面神经瘫痪 ,我院理疗科从 1998~ 2 0 0 1年共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 4 7例 ,应用超短波及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综合治疗方法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患者均为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瘫痪 ,男 30例 ,女 17例 ,年龄 15~ 72岁。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2月。患者均为一侧面瘫 ,右侧 2 7例 ,左侧 2 0例。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消失 ,额纹消失 ,眼裂扩大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偏向健侧 ,其中 9例患者伴有口前 2 / 3味觉障碍及耳痛、听觉过敏等症状。自我神经内科随机抽取 4 2例患者为对照组 ,其…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本病致病原因多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本病起病多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蹩额,皱眉、露齿,鼓顿等动作,D角向健侧歪斜,露睛流泪,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临床治疗有电针,穴位注射,温和灸、隔姜灸、拔罐、按摩等法。有人主张针灸治疗面瘫越早越好,但本人经十多年;防床观察认为治疗面瘫应按发病后的时间来定。治疗时间的选择对治疗效果起关键性的作用。面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21~65岁,予针灸治疗,取患侧阳白、攒竹、四白、颧髎、地仓、下关、承浆、牵正,予浅刺,平补平泻手法,接电针轻强度刺激,每次留针30 min.治疗20d观察疗效.[结果]痊愈43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5.0%.[结论]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俗称“吊悬风”。本病通常急性发病,常表现为突然一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该侧鼻唇沟变浅,露齿口角偏向健侧,鼓腮露气,咀嚼时食物常滞留于患侧的齿颊之间。近年来我们应用针刺配合闪火罐治疗面瘫25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但以青壮年为多见 ,发病急速 ,为单纯性的侧面颊筋肉驰缓 ,无半身不遂 ,神志不清等症状 ,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麻痹”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口服“蜈蚣矫正饮”治疗面瘫 3 5例 ,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3 5例患者中男性 9例 ,女性 1 6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73岁 ,平均年龄 2 8岁 ,左侧面瘫 2 0例 ,右侧面瘫 1 5例 ,病程 2天~ 1 0天 1 5例 ,2 0天~ 60天 1 4例 ,90天~ 1 2 0天 6例。2 治疗方法 针刺取穴 :患侧颊车 ,地仓 ,阳白 ,鱼腰 ,太阳为主穴。配穴 :患侧迎春 ,风池 ,…  相似文献   

20.
面神经麻痹,又称Ball’S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笔者采用针刺-TDP-穴位注射疗法综合治疗该病100例,疗效颇佳,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74岁;左侧面瘫46例,右侧53例,双侧同时面瘫1例;病程在1-7天69例,7-20天23例,20天以上8例。1.2诊断依据:本病起病急,在夜间感受风寒后出现口眼歪斜,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蹩额、皱眉、露齿、鼓额等动作,眼睑闭合不全,流泪流诞,额纹消失或变短,鼻唇沟平坦,耳后乳突压痛。2治疗方法治则:疏经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