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桃红 《家庭医学》2016,(12):22-23
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以其高发热率、严重并发症而威胁人类的健康,曾在世界上多次发生大规模的暴发流行,造成成千上万人的死亡。流感病毒的最大特点是容易变异,以逃避人群对流感的免疫力,这也是流感在世界上不断发生大流行而不能根除的原因。流感病毒的变异极难控制,每人一生中会遇到多次感染,感染后由于免疫力下降,常并发细菌性感染,甚至导致死亡。流感还可以引起缺勤、缺课及高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  相似文献   

2.
<正>又到了流感季节,世界各国每年都为流感的流行付出代价。流感是由于流感病毒引起的,会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可诱发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20世纪以来,病毒引起的流感大流行在人群中已发生4次,1918年西班牙H,N,流感导致约5000万人死亡;1957年亚洲H_2N_2流感引起约200万人死亡;1968年香港H_3N_2流感导致约100万人死亡;2009年墨西哥  相似文献   

3.
人间禽流感流行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是一种人、禽、畜共患的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传染病.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NP)和膜蛋白(M1)抗原性和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也能在动物中引起流行,并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能引起流感局部爆发,不会造成世界性大流行,除在人以外,还在海豹中分离到该病毒.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多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它也能引起猪感染.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感冒 (流感 )是由甲、乙、丙三个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流感病毒易变异 ,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流感流行的特点是“突然爆发、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并发症重” ,它的发病率列各传染病之首。每年的发病率平均为 10 %~ 2 0 %。流感在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中常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老年人病死率可达 7%。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甲型流感大流行。第一次是 1918年 ,全球患病人数达 5亿多 ,死亡 2 0 0 0多万人 ,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人数 ;第二次是在 195 7年 ,首发在中国贵州省西部 ,8个月内席卷全球 ,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一、情况介绍在美国,每年都发生病毒性流感,但是在发病率和地理分布方面却有很大的变化。感染了流感,可能不表现出症状;也可能发生由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到肺炎和死亡的一系列表现。虽然甲、乙型流感占全部呼吸道疾病很小比例,但在儿童和成人中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周期性的广泛爆发是独一无二的。流感大流行经常发生超标死亡数,如1968—1982年流感流行期间,美国估计多死亡二十多万人。在这期间,流感超标死亡病例主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而乙型流  相似文献   

6.
加强监测 迎接流行性感冒新挑战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流行性感冒 (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以其病原的易变性和疾病的传播速度快而著称。流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流行期间急性病人的高发病率 ,就诊人数增加 ,住院率甚至死亡率增加 ,对老年人、儿童和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有合并并发症甚至致命的危险。据史料记载 ,早在 1173~ 1875年之间全球共发生流感大小流行 2 99次。 2 0世纪发生 4次世界性大流行 ,最严重的是 1918~ 1919年A1(H1N1)亚型的大流行 ,为人类现代史上最大的瘟疫 ,累计发病达 7亿多人 ,造成 2 0 0 0多万人的死亡 ,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亡总人数。之后每发生一次型…  相似文献   

7.
正流行性感冒(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致病性强,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免疫力低、抵抗力弱,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和流感病毒匹配的流感疫苗可预防流感,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儿童、老人、体弱者等容易感染流感的人群,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由于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得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8.
流感病毒的受体结构与跨越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它的宿主累及人、猪、鸟、马和海豚等多种动物。一般来说,流感病毒在不同的宿主间存在着一定的屏障,禽类流感通常经猪(中间宿主)才能感染人,但是2004年爆发的禽流感及其人禽死亡的情况分析显示,禽H5N1毒株能突破宿主屏障直接感染人,且造成人员死亡。这给人类社会很大的考验。搞清这些流感病毒的变异和病毒如何选择物种以及如何跨越物种而流行的分子机制,对预防和控制新型流感的爆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从病毒两个外壳糖蛋白(红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对宿主细胞受体的特异性识别出发,探讨和论述流感病毒跨越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也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多发生于冬季。流感病毒包括甲型(A)、乙型(B)和丙型(C)3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最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传染性非常强,常引起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病死率较高;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小,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流行和小流行;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10.
流感病毒的受体结构与跨越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它的宿主累及人、猪、鸟、马和海豚等多种动物。一般来说,流感病毒在不同的宿主问存在着一定的屏障,禽类流感通常经猪(中间宿主)才能感染人,但是2004年爆发的禽流感及其人禽死亡的情况分析显示,禽H5N1毒株能突破宿主屏障直接感染人,且造成人员死亡。这给人类社会很大的考验。搞清这些流感病毒的变异和病毒如何选择物种以及如何跨越物种而流行的分子机制,对预防和控制新型流感的爆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从病毒两个外壳糖蛋白(红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对宿主细胞受体的特异性识别出发,探讨和论述流感病毒跨越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9月 ,流行性感冒 (流感 )从轻微流行发展到中度流行。甲型流感病毒 (H3N2 )占优势 ,并与乙型流感病毒一起流行 ,引起大部分爆发。甲型流感病毒 (H1 N1 )与爆发有关 ,但仅引起少数几个国家的流行。北半球流感的活动期从 2 0 0 1年 11月开始 ,到 2 0 0 2年的 2月达到顶峰。 3~ 5月流感流行强度下降 ,乙型流感病毒成为主要流行株。第二轮流感流行始于 2 0 0 2年 6月 ,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国家 ,并在 7、8月达到顶峰。在这一时期 ,甲型流感病毒 (H3N2 )再次成为优势株。这一病毒在马达加斯加引起了严重的爆发 ,病死…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 0 0 3年5月2 8日,第5 6届世界卫生大会认可了流感病毒是造成每年世界范围内数百万人患病和高达10 0万人死亡的季节性爆发的元凶,大会对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组织的全球流感监测所作的贡献表示赞赏[1] 。我国自2 0  相似文献   

13.
正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释义:流行性感冒(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致病性强、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严重危害公民健康。儿童、老年人、体弱者的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弱,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4.
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以甲型流感对人类威胁最大。自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夺走约4千万人生命以来,在1957年和1968年相继又发生了世界大流行。这三次大流行都是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出现新亚型而引起,即H1N1(1918),H2N2(1957),H3N2(1968)流感病毒新亚型。1997年香港18人感染禽流感H5N1亚型。6人死亡,首次突破人种属屏障,随着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增多,发病地域扩大。引起了全球的担忧,  相似文献   

15.
白露已过,秋分将至,天气渐冷,秋色渐浓.每年的秋、冬、春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今年的流感趋势如何?哪种类型的流感病毒会是今年的“主流”病毒?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是什么?每年数十万人因流感死亡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可因患者年龄不同而异.其中婴幼儿常表现为发热、流鼻涕、咳嗽、咽喉红肿、呼吸系统损害、肌痛等.而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可发热也可不发热,还会有咳嗽、肌痛等症状.但由于老年人常患有慢性疾患,因此一旦感染流感病毒,极易引起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感冒 (以下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感染后还容易产生并发症。由于流感病毒具有型别多、变异快的特点 ,极易引起流行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在不具备流感病毒分离及鉴定条件的预防保健机构 ,通常可以通过门急诊类流感病例报告的方法来监测本地区流感的发病变化。本文对 1980~ 2 0 0 0年虹口区 3个监测点的类流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揭示我区流感的流行趋势、季节特征 ,探讨流感防治工作的新思路。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方法自 1978年起在区内 3所医院 (第四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  相似文献   

17.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 传播迅速, 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 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2023年2月中旬至4月底, 我国呈现一波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的流感流行季, 强度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自然流行年份, 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 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 其中IIV3和IIV4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 居民自愿接种。自2018年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每年流感流行季之前均更新并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元旦前后,北京、天津和山东等部分北方地区流感爆发流行,因为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儿童又是流感高度危险人群。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与由细菌引起的普通感冒不同,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播迅速、常发生大范围流行的特点。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控制难度较大,在城市特别容易发生流行。近年来美国及独联体每年约有2万人死于流感。流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3 260例老年患者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Ig M抗体,了解老年患者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 260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血液中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Ig 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不同年份的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Ig 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014年-2018年5年的乙型流感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甲型流感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P 0. 05)。2018年老年患者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最高。老年患者甲型流感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最高在冬季、春季,而乙型流感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不同性别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Ig 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应重视老年患者的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特征,尤其是乙型流感的流行特征。持续监测老年人群流感病毒的Ig M抗体有利于更好地防控。  相似文献   

20.
正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指由于流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和其他脏器的疾病。每年均会在冬春季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预防流感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提前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病毒和疫苗的分类研究发现,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