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改良式灌肠方法(一次性50ml注射器接一次性使用吸痰管抽吸开塞露)给病人灌肠并与传统灌肠方法比较。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式灌肠方法和传统灌肠方法灌肠。结果观察组灌肠时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较长,减轻了病人灌肠后强烈排便感,灌肠液外流现象明显降低,灌肠后排便效果好。结论改良式灌肠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改良式灌肠与传统灌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改良式灌肠方法(一次性50ml注射器接一次性使用吸痰管抽吸开塞露)给病人灌肠并与传统灌肠方法比较。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式灌肠方法和传统灌肠方法灌肠。结果观察组灌肠时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较长,减轻了病人灌肠后强烈排便感,灌肠液外流现象明显降低,灌肠后排便效果好。结论改良式灌肠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妇科阴式手术粪便污染,选择术前清洁灌肠的方法。妇科阴式手术对象多为老年人,对常规清洁灌肠用0.1%-0.2%肥皂水或生理盐水500—1000ml的耐受力差,寻找既能达到清洁灌肠的目的,又能改善病人的舒适度的灌肠方法。我科从2002年2月至今用洁达甘油灌肠剂为妇科阴式手术前病人清洁灌肠36例,病人自觉舒适,无便意,无肛门胀痛,舒适、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手术过程中也未发生大便污染手术台,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腹式子宫切除术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时间,2002年9~11月我们观察了100例腹式子宫切除术前应用改良法(4pm、8pm、11pm)进行清洁灌肠后的术前晚休息,睡眠状况,术中有否排便、肠胀气,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排气时间,并与10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传统法(8pm、6Am~8Am)灌肠后情况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妇科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手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体位、插管长度、灌肠液体对肠道清洁度、术中胀气、灌肠次数、灌肠时间、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效果。方法将不合并直肠阴道瘘、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身体极度衰竭的82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灌肠时间短,次数少,术中胀气少,肠道清洁度高,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高,有明显的优越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式清洁灌肠是较理想的清洁灌肠法,改良式清洁灌肠更能彻底清洁肠道,明显增加每次灌肠入液量,减少病人多次灌肠的痛苦,术中胀气少,增加病人和手术医生满意度,还能大大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对轻、中度尿毒症可使症状缓解。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一套“静脉输液式”灌肠方法,克服了以往保留灌肠法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的缺点,操作简单,病人易于掌握,出院后可自行治疗。2000-2002年对病房住院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行点滴式灌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杜淑芹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1):1021-1022
目的 对传统清洁灌肠所用肛管进行改良,以缩短灌肠时间,提高灌肠质量。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5年5月来我院影像科做X线透视下钡灌肠需清洁灌肠的患者100例,按灌肠日期分为2组,单号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肛管清洁灌肠。双号为试验组,采用改良后的肛管喷洒式清洁灌肠法。就2组灌肠时间及灌肠清洁度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肛管后喷洒式清洁灌肠法,缩短了灌肠时间,提高了灌肠质量,与传统灌肠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喷洒式清洁灌肠法明显优于传统灌肠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膝胸卧位分析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30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取左侧卧位,后者采取膝胸卧位.结果:对照组2例不清洁,平均灌肠(3~5)次,患者满意8例,满意度53%;观察组15例清洁灌肠1次成功,患者满意14例,满意度93%.结论:膝胸卧位是清洁灌肠较理想的体位.  相似文献   

11.
陈国宝  刘江睿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89-189
目的探讨静滴式温盐水灌肠对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静滴式温盐水灌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肠梗阻采取静滴式温水灌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肾内科近2a来对7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本院自制的肾衰灌肠液进行点滴式灌肠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点式中药保留灌肠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0例需要中药保留灌肠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静点式保留灌肠法,观察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及药液是否外溢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P<0.05)、灌肠液外溢明显减少(P<0.05)。结论静点式保留灌肠法可以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中的不适,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点滴式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把8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0例采用改良法点滴式保留灌肠;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法灌肠。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保留时间10.5h±3.5h;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保留时间5.62h±4.8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点滴式保留灌肠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延长了灌肠液的保留时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保留灌肠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保留灌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保留灌肠法,实验组应用输液式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灌肠后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药物外溢情况、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结果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药液外溢:对照组高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实验组100%,对照组60%;治愈率:实验组80%,对照组16.7%。结论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使中药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效果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用点滴式保留灌肠取替过去常规式保留灌肠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对2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点滴式保留灌肠,每晚临睡前一次,15d为一个疗程,辅助饮食调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一个疗程治愈者7例,两个疗程治愈者8例,三个疗程治愈者2例,3例未治愈但症状明显减轻,无效1例,随访半年无复发.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点滴式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配合饮食调理和心理护理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给药新途径与新方法的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7.
杨艳莉 《当代医学》2014,(12):56-57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加温密闭输液式清洁灌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进行灌肠患者96例,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n=48),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研究组采用加温密闭输液式清洁灌肠,比较2组患者的灌肠保留时间和舒适度。结果研究组灌肠保留时间和清洁效果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温密闭输液式清洁灌肠在门诊清洁灌肠中,使用方便,患者舒适度高,并且操作简单,灌肠保留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灌肠是医疗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传统的灌肠方法是选用胶皮肛管导入药液,肛管规格为22号、外径0.6cm,使用时管壁外涂石蜡油,轻柔插入患者肛门中,灌入药液后拔出肛门。使用这种方法,患者常反映肛门刺激性大,药液灌人后即有便意,使药液不易保留到理想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麻下脉冲式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难复性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全麻下脉冲式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法对7例均经过第一次空气常规方法 灌肠复位失败的病例进行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6例复位成功,1例复位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全组病例无并发肠穿孔病例.结论 使用"全麻下脉冲式空气灌肠复位"可明显降低肠套叠开腹手术的比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能有效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的保留灌肠方法.方法:将改良式保留灌肠法运用于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果:痊愈72例,好转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结论:通过采取维持灌肠液温度的恒定、增加肛管插入深度、减少对肠道的机械性刺激、变换灌肠后的卧床体位等措施,可有效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