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癫痫是一个常见的病症。前不久在北京公布的有关颠痫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9成以上的癫痫病人及其生活照料者对癫痫的认识程度很低,认识误区主要集中在癫痫的病因及抗痫药物应用等方面。我国有25家医院的癫痫中心参与了该项研究,1112个病人家庭完成整套问卷。结果显示,1/3以上病人经常发作,2/3的病人认为所用抗痫药物有效,半数以上的病人对该病十分担忧并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主持该项研究的英国专家强调,24应有更多的医生注重病人健康教育,帮助病人与家属战胜偏见。现代医学认为,癫痫发作是由于大脑内神经细胞不正常同步性过度放电造成的。它…  相似文献   

2.
林李林 《医疗装备》2023,(21):62-64
目的 比较癫痫患者应用25导脑电系统与19导脑电系统观察颞区痫样放电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确诊的22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行25导和19导脑电系统脑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脑电系统检测患者颞区痫样放电率、痫样放电波幅,影像学异常/正常情况下的颞区放电检出率及颞叶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脑电图的异常率。结果 25导脑电系统检测颞区痫样放电率高于19导脑电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在非颞叶癫痫中的痫样放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颞叶癫痫患者中77例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其中37例影像学正常(48.05%),40例影像学异常(51.95%);25导脑电系统在影像学异常/正常情况下颞区放电检出率均高于19导脑电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导脑电系统在颞叶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脑电图(EEG)异常率均高于19导脑电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19导脑电系统,25导脑电系统可提升癫痫患者颞区放电探测能力,提高下颞区电极的痫样放电发现率,增大波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癫痫患者病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饶市铅山县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5例癫痫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脑电图及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式检查癫痫的痫样放电率及非特异性异常率,同时分析所有癫痫患者经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的痫样放电发作时间。结果 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的总异常率高于常规脑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65例癫痫患者中,仅在清醒时发生痫样放电5例,仅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痫样放电21例,在睡眠及清醒状态下均发生痫样放电13例。结论癫痫患者经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不仅可提高痫样放电及非特异性异常检出率,而且可初步确定癫痫发作时间,为临床制定干预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阳性家族史的癫痫患者的规范化脑电图痫性放电检出率情况.方法 选择有阳性家族史的癫痫患者63例,与文献报道的92例隐源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对比有无阳性家族史的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痫性放电检出率,以及有阳性家族史的癫痫患者的各级亲属级别之间的脑电图痫性放电检出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有阳性家族史的癫痫患者脑电图痫性放电检出率(77.78%,49/63)与无阳性家族史的癫痫患者(79.35%,73/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阳性家族史的癫痫患者的一级家族史者、二级家族史者和三级家族史者的脑电图痫性放电检出率[78.12%(25/32)、82.61%(19/23)、62.50%(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癫痫患者,有无阳性家族史对脑电图痫性放电检出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玉娜  赵霞  黄永珍 《中国卫生产业》2013,(26):164-164,166
目的分析剥夺睡眠后睡眠脑电图在癫痫患儿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在发作间歇期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的癫痫患儿进行剥夺睡眠或自然睡眠,描记患儿思睡期、浅睡期到深睡期的脑电图变化。结果 96例癫痫患儿在清醒期常规脑电图检出痫样放电率为42.3%,睡眠后检出痫样放电率为74.5%。结论睡眠诱发后脑电图能明显能提高痫样放电率,为癫痫的确诊提高了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癫痫是一种常见病 ,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痫药。对于每个癫痫患者 ,选择理想的抗痫药取决于诸多因素 ,如药物学特性、痫性发作类型、医疗状况、社会经济情况等。最理想的抗痫药是能够控制痫性发作而不引起难以接受的副作用 ,获得这一结果应该是治疗每个癫痫患者的最高目标。抗痫药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几方面的因素 :痫性发作的控制、患者的依从性、药代动力学特性、患者本身的特性、药物间的相互反应和药物价格。1抗痫药物的选择尽量选择单一的抗痫药 ,根据痫性发作类型选择有效的抗痫药。选择何种抗痫药尚无统一的规定 ,与医生的经验和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AQP4抑制剂乙酰唑胺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血钾血钙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致痫组和乙酰唑胺干预组,观察行为学和脑电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K^+, Ca^(2+)浓度; 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果行为学观察显示:对照组无明显癫痫发作;致痫组均出现Ⅳ~Ⅴ级癫痫发作,潜伏期短,持续时间长;乙酰唑胺干预组癫痫发作级别降低,潜伏期延长,发作持续时间缩短。脑电结果显示:对照组无痫样波,致痫组记录到棘波、尖波等痫样波,乙酰唑胺干预组痫样波减少。致痫组血清K^+浓度高于对照组, Ca^(2+)浓度低于对照组;乙酰唑胺干预组血清K^+浓度低于致痫组, Ca^(2+)浓度高于致痫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染色显示,癫痫组海马锥体细胞核固缩,形态不规整;乙酰唑胺干预组锥体细胞排列紊乱明显改善。结论 AQP4抑制剂乙酰唑胺可抑制癫痫发作,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钾浓度、上调血钙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产LQWY-N8型24h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可疑癫痫的病人行AEEG(动态脑电图)检查,并与普通EBG相比较。结果:A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61%,明显高于常规EEG痫样放电10%的检出率(P<0.01);睡眠期出现痫样放电共19例,其中13例出现在NREM Ⅰ-Ⅱ期;19例睡眠中痫样放电者11例呈局灶性放电,其中包括4例睡眠人发作中的3例;21例带机检查有临床发作者中,12例检出痫样放电。结论: AEEG对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分型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明显优于常规EEG。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痫性发作常见,卒中后痫性发作与卒中的类型、病灶的部位、大小及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等有关,临床上大部分卒中后痫性发作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或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部分患者发展为癫痫的持续状态,根据卒中的病史、痫性发作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头部CT或MRX等诊断不难,卒中后痫性发作者应给予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10.
辅助性抗痫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山东滨州医学院附院神经科(256603)苏长海虽然应用传统的抗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鲁米那、丙戊酸钠等)能使70~80%的癫痫患者得到缓解,但仍有20~30%的病人难以控制。为提高这类患者的缓解率,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同步过度放电引起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根据癫痫灶的部位和放电播散的范围,功能失常可以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系统等不同障碍或兼而有之。现在,全世界约五千万癫痫患者。在接受抗痢药治疗的患者中,有25%~30%的患者其发作没得到有效控制。切除癫痫灶或者切断癫痫传播途径的手术有望减少这类患者的癫痫发作。目前,手术常作为一线抗疯药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最后选择。近年来,有人主张对一些已经明确的用抗痫药治疗无效而手术预后好的癫痫患者(如伴有海马脚硬化的中央颞叶癫痫)尽早实施手术,以减少癫痢发作在这类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其生活质量。随着疗效和安全性的提高,手术将在癫痫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24h动态脑电图(AEEG)对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25例临床确诊为癫痫及121例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患者的AEEG诊断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EEG与EEG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EEG描记中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比清醒期增加15.6%,且57.8%出现在NREM1~2期。癫痫组与非癫痫组两组之间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睡眠纺锤波的缺如及减弱,对癫痫患者具有重要的脑电图意义。AEEG可以记录到癫痫发作起始时的波形变化。结论AEEG对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24h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24h动态脑电图在小儿癫痫和非癫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常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小儿癫痫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与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检查。另外再选取同期住院的非癫痫小儿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同样给予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动态脑电图的痫样波检出率为88.93%,常规脑电图的痫样波检出率为29.4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的痫性放电率为65.2%,非癫痫组的痫性放电率为8.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时相为觉醒期、睡眠期以及睡眠期和觉醒期,各占11.6%、48.2%和40.2%。结论:24h动态脑电图在d,JL癫痫疾病诊断中痫样波检出率比较高,诊断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曹菡 《现代保健》2009,(31):136-136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确诊为癫痫的,但常规脑电图检测正常的患者行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结果出现癫痫放电76例,占76%。结论AEEG对痫性放电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5.
梁莉 《中国校医》2003,17(6):483-483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是一组以反复的痫性发作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综合征。痫性发作通常以意识障碍和惊厥为典型表现 ,也可表现为感觉、精神活动、内脏功能异常或兼有之。我院自 1998年以来通过问卷调查和随访的形式对 12 5例门诊和住院儿童癫痫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对 ,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研究 ,发现患儿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主要表现在对癫痫发作的恐惧 ,家长担心长期用药的副作用、认知功能障碍及社会交往困难等。即使发作已被控制 ,患儿的生活质量仍无明显改善 ,主要是患儿长期存在的心理障碍、社会对癫痫患儿认识的偏见等 ,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癫痫儿童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给予首次确诊的56例癫痫儿童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用药6个月前后行发作间期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及认知功能测试。结果:①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后,癫痫患儿脑电地形图的α、β、δ频段相对功率无变化(P>0.05),而θ频段相对功率显著降低(P<0.05);10例癫痫患儿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完全消失,26例减少50%以上,18例减少小于50%,2例无变化。②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完全消失和减少50%以上的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5),而痫样放电减少小于50%和无变化的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无变化(P>0.05)。结论:拉莫三嗪可使癫痫患儿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减少,且对脑电背景活动无影响,并可使脑电渐趋稳定和顺应性;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明显减少的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视频脑电图监测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儿童癫痫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例临床拟诊为癫痫的患儿进行连续3~18 h的包括清醒及睡眠的VEEG监测。结果152例患儿中,22例(14.5%)在发作期伴有痫样放电,证实为癫痫性发作;11例(7.2%)在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均未见痫样放电者,判定为非癫痫性发作(NES)。结论VEEG有助于癫痫发作与非癫痫发作的鉴别与癫痫的分型,且应尽量行睡眠脑电图描记。  相似文献   

18.
李今子  金正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223-5224
目的:对小儿发作性疾病进行24 h脑电监测,提高癫痫的诊断。方法:对发作性疾病患儿170例进行24 h动态脑电分析。结果:170例发作性疾病患儿中,140例为初诊癫痫性发作患儿,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仅有52例捕捉到痫性放电(37.1%),非特异性异常4例(2.8%),经监测动态脑电图(AEEG)102例出现痫性放电(72.9%),非特异性异常10例(7.1%)。30例初诊为非癫痫性患儿中,经REEG检查均未捕捉到痫性放电,经AEEG监测,3例捕捉到痫性放电,临床确诊为癫痫。提示AEEG监测提高了癫痫的诊断。同时AEEG可观察临床发作的全过程及发作时脑电图演变过程,是癫痫诊断、分型及定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6例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电极脑电图及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分别对其痫样放电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蝶骨电极脑电图能明显提高颞叶癫痫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0.4%(246/306),与常规电极脑电图的60.8%(186/3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现常规电极脑电图描记时以耳垂为参考电极的导联中176例可见一侧或双侧正相尖(棘)波,而在蝶骨电极脑电图均记录到明显的痫样放电.结论 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癫痫的诊断、定侧定位具有重要价值,对疑有颞叶癫痫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描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6例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电极脑电图及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分别对其痫样放电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蝶骨电极脑电图能明显提高颞叶癫痫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0.4%(246/306),与常规电极脑电图的60.8%(186/3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现常规电极脑电图描记时以耳垂为参考电极的导联中176例可见一侧或双侧正相尖(棘)波,而在蝶骨电极脑电图均记录到明显的痫样放电.结论 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癫痫的诊断、定侧定位具有重要价值,对疑有颞叶癫痫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描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