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前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还比较低,绝大多数肺癌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常规手术、化疗、外照射放疗等综合治疗对肺癌的有效率仍不十分理想,且存在各种明显的不良影响。近距离放疗是指放射源直接与肿瘤接触,置于肿瘤内(组织间)或正常管腔(管腔内)等,其放射源是一种在病变局部起放射作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在近距离内向肿瘤组织释放很大剂量的射线,以达到消灭恶性肿瘤细胞的目的。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进行近距离放疗治疗肺癌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虽然起步较早,但限于相关技术发展的滞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工放射性核素发展及计算机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的问世,解决了组织间放疗的放射性粒子应用的一些技术性难题。使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综合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治疗恶性肿瘤一种很有前途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小型化放射源~(192)Ir及后装机技术的发展,目前 已能对支气管腔内肺癌进行近距离放疗。现在提倡的高剂量率(HDR)(>10Gy/h)支气管内近距离放疗具有下列优点:缩短治疗时间。便于门诊病人;剂量与放射源距离呈反平方关系。迅速衰减,故治疗区严格限制于肿瘤及其周边组织,给予病人以最大的放射保护。该方法已面功应用于解除肿瘤性支气管阻塞及联合外照射根治支气管腔内肺癌,但用于支气管内小病灶的根治性治疗仅适用于少数病例。本文旨在研究HDR支气管内近距离放疗对于因严重呼吸衰竭或原先已经治疗而不适合采用其他治疗的局限性支气管内肿瘤患者作为单一治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治疗科的肿瘤放射治疗及核医学科的内用同位素治疗.放射治疗又分为2种照射方式,一种为远距离放疗(外照射),即放射源与患者身体保持一定距离,这种治疗方式用途最广,同时是临床最主要的治疗途径.另一种为近距离治疗,又称为内照射治疗,是指将放射源置于肿瘤内部或肿瘤组织5cm范围内,其分为腔内治疗、管内治疗、组织间照射(放射性粒子植入)及术中置管、预制模型后装。  相似文献   

4.
近距离放射治疗意指放射源与靶的距离,即与远距离放射治疗相对而言。近距离放疗包括腔内放疗和组织间插植治疗。近距离放射治疗起源于希腊。最早的治疗方式是镭疗。 1901年,Dr,Danlos根据Guries的建议,将含镭盐的小棒插进肿瘤内进行治疗。 1903年,Da.Alexan Bell进一步发展了镭疗,将镭棒放到肿瘤旁,然后取下,即最早的腔内放疗。 1914年,Stevenson和Joly用钝净的镭的硫酸盐放入不锈钢制成的镭针内。这样的镭针可以直接插入肿瘤内。即最早的组织间插植治疗。  相似文献   

5.
头颈部肿瘤近距离超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腔内及组织间近距离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6年2月~2000年10月头颈部肿瘤近距离腔内及(或)组织间照射450例,施源管置入靶区部位后保留置管,放射源为高剂量率Ir-192后装机,剂量分割方法采用超分割方法,每次剂量250~300cGy,每日2次,间隔大于6小时,连续2~5日。结果初治鼻咽癌外照射加腔内放疗、咽旁间隙插植放疗的3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97%,舌癌、舌根癌3年无瘤生存率56%,蝶窦、筛窦组织间插植、扁桃体区、上颌窦、脑胶质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亦显示出可行性及有效性。保留置管超分割方法患者均可耐受,未发生严重的治疗相关性并发症。结论头颈部肿瘤腔内及组织间放射治疗采用保留置管、超分割方法具有可行性及潜在的生物学优势,患者可以耐受,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按其照射方式不同,可分为外放疗和内放疗2种方法.1901年Pierre Curie 提出近距离治疗(brachytherapy)的术语,其基本方法是在手术中将具有包壳的放射性核素埋入组织间,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低能量射线破坏肿瘤组织,而周围的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属内放疗范畴.  相似文献   

7.
我院介绍一种自己研制的微型步进源腔内后装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施用器。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放疗方法是外照射。近年来,近距离放疗发展很快。腔内近距离放疗为通过施用器,将微型放射源送入鼻咽腔内,直接对准外照射后残留与复发癌高剂量照射,局部杀灭作用强,治愈率高。 我们研制的施用器为鼻咽模型,用牙托粉制成的不规则立方体,其外形、大小与鼻咽腔相吻合。此模型中突出的部分是两条管道(用以放置装有施源管的导尿管),两管道中心线  相似文献   

8.
高黎  徐国镇 《中国肿瘤》1994,3(8):21-22
所谓近距离放射治疗(Brachytherapy)是相对于远距离放射治疗而言的。它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手段将放射源连同施源器直接放入肿瘤组织内或放入人体固有腔、管内进行放射治疗的技术。前者称为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简称组织间插植治疗(Intersti-tialimplantmentbrachythera  相似文献   

9.
短距离放射治疗(Brachytherapy),包括腔内放疗、表面模型和组织内插植放疗,是放射治疗学中与远距离放射治疗(Teletherapy)相呼应的一大分枝。它的特点是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局部病灶。自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镭以来,以此作为放射源的短距离放疗在癌的治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到40年代,镭序已成为一种治疗方法,为放疗科等肿瘤临床工作者所用。但是,许多长期从事镭疗的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0.
本期附有一张SELECTRON遥控后装系统的彩色图片,这是近年发展很快的近距离放射治疗设备。它的先进性表现在可以对人体进行多种部位的组织间和腔内放疗,配有精密的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和后装放射源,对病人和工作人员都十分安全,  相似文献   

11.
腔内近距离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ICBT)将放射源置于直肠腔内或肿瘤附近,可给予高剂量、高效率、低毒性、低成本的放射治疗。本文综述了两类ICBT在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LARC)器官保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讨论了ICBT在实现器官保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优势和挑战。ICBT联合或不联合外照射放疗是LARC器官保留治疗的有效手段,可带来临床获益,但仍需谨慎选择合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余篇有关宫颈癌近距离放疗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简述腔内近距离放疗及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发展、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重点探讨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相关研究应用进展,主要包括施源器种类、适应证、插植针应用规律及剂量学优势、早晚期不良反应、远期随访结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高剂量率腔内放射治疗肺腔内侵犯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肺癌腔内侵犯患者1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插和后浆治疗管,与SK-Ⅱ型近距离后装治疗机连进行放疗。剂量为每闪5Gy,每周1次,共照4次。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肿瘤消退,管腔通畅12例,癌肿部分消退,管腔增宽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高剂量率腔内放射治疗肺癌腔内侵犯 ,可快速消除梗阻,缓解症状,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体外放疗和同步化疗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方法 4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体外放疗和同步化疗治疗累及气管、支气管的中央型肺癌21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刺激性剧烈咳嗽和骨髓抑制.结论 腔内近距离放疗中央型肺癌能迅速改善由气道阻塞引起的临床症状,与体外放疗和同步化疗联合应用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肺癌在我国仍保持发病率及死亡率首位[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80%~85%[2],而且30%~40%的患者诊断时已为局部晚期(AJCC分期为IIIA~IIIB期).同期放化疗成为这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3].虽然现代放疗技术提高,但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局部复发是肺癌放疗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 关于肺癌同期放化疗的11个临床试验统计显示,局部等效生物学剂量为72Gy~77.95Gy,2年及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6%和52%,并且BED每增加1Gy,其局部复发风险会下降3%,死亡风险下降4%[4].局部生物学剂量超过100Gy,局控率将到达80%以上[5-8].过去研究证实患者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各占患者治疗失败的1/3,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分割方式提高局部等效生物学剂量,从而达到提高局控率及改善患者生存的目的.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现代放疗技术的发展,有关学者希望通过现代图像引导放疗来解决呼吸带来的误差,立体定向治疗、大分割放疗技术实现肿瘤高剂量和危及器官低剂量之间的完美平衡,在早期肺癌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对于局部晚期患者,由于靶区过大,难以安全实现剂量突破.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可以将放射源准确地直达肿瘤病灶.由于其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可以使高剂量集中于局部很小的区域,同时满足周围危及器官低剂量,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阳性淋巴结照射提供了很大的剂量空间.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放射源还能保持相对于肿瘤无运动位移的正确位置.同其他放射治疗技术相比,近距离治疗的疗程更短,有助于降低在每次治疗间隙存活癌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概率,使肿瘤细胞出现致死性损伤.因此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由于其单次高剂量和与肿瘤之间无相对运动的优势已开始在局部晚期周围型肺癌的治疗中展露锋芒.本文将从放疗剂量、运动误差、未来与展望等几方面阐述与讨论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已知与将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距离放疗技术发展迅速,治疗方式多样化,近距离放疗方式包括:腔内近距离放疗、插植近距离放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本文旨在介绍腔内、插植以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应用进展,主要回顾腔内结合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现代近距离放疗研究现状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安宇近距离放疗是指将放射源连同施源器放置入人体腔道、管道内,或经插针植入瘤体内的治疗技术,其放射源与靶区的距离与远距离放疗相对而言。近距离治疗始于1905年,当年发现镭以后即行第1例镭针插植,1930年Pa...  相似文献   

18.
后装放疗是利用近距离后装机,通过施源管将放射源送到宫腔内,使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得到较高的放射剂量,大大减少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也称近距离放疗。由于这种治疗方法在多个护理环节上具有特殊的要求,并且对放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因而护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我科近二年来收治的310例宫颈癌后装放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距离放疗是现代放射肿瘤学的初始技术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除了在妇科肿瘤和头颈部等肿瘤中仍继续被广泛应用外,单纯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单纯近距离放疗可成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主要选择方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2005年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年会(ASTRO)中关于近距离放疗临床应用的现状,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距离放射治疗支气管肺癌24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捷忠  潘建基  孔祥泉 《癌症》2002,21(3):327-327
支气管肺癌由于管腔狭窄或阻塞易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单纯化疗或外照射对改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疗效不够理想.近年越来越多学者采用腔内近距离放疗作为姑息或作为外照射或化疗的辅助手段治疗支气管肺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2].我院自1996年4月至2000年3月对24例支气管肺癌合并肺不张病人行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