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引起绝经后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 32 0例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 出血原因 :良性疾病占 46 .2 5 % ,非器质性疾病占 33 .1 3 % ,恶性肿瘤占 2 0 .62 %。出血来自子宫者最多见。子宫内膜病理显示萎缩性内膜 44例 ,增生期内膜 42例。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宫体癌为主 ,年龄大、距绝经的年限长或子宫增大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 绝经后出血患者的诊断应根据常规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可预防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年龄、绝经年限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分析 16 2例绝经后阴道流血并行宫颈活检、分段诊刮和 /或子宫切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主要病理诊断分别是功能性子宫内膜 ( 2 6 .7% )、慢性宫颈炎 ( 2 1.8% )、恶性肿瘤 ( 12 .1% )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内膜 ( 11.5 % )。结论 绝经后阴道流血原因以宫颈、子宫内膜的良性病变为主。年老、绝经年限增加的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欧红新 《西部中医药》2012,25(8):110-11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采用宫腔镜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所有患者均采用OLYMPUS宫腔镜检查,手术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绝经后阴道出血者于无出血或出血减少时进行检查,对可疑病变者取多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所有活检组织标本均经常规病理制片、HE染色、由多个病理医师共同阅片、讨论并作出诊断。结果: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息肉15例,占21.43%;子宫内膜下肌瘤23例,占32.86%;子宫内膜炎15例,占21.43%;子宫内膜增生13例,占18.57%;子宫内膜癌4例,占5.7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息肉14例,占20.00%;子宫内膜下肌瘤23例,占32.86%;子宫内膜炎15例,占21.43%;子宫内膜增生11例,占15.71%;子宫内膜癌4例,占5.71%;正常子宫内膜3例,占4.29%。宫腔镜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5.71%(67/70)。结论:宫腔镜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避免漏诊以及过度治疗,能尽早发现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及内膜病理。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将其按照年龄分为A组36例(≤40岁)、B组97例(41~50岁)、C组47例(51~59岁)和D组20例(≥60岁),对其子宫异常出血原因和内膜病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及内膜分析发现,20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病理中:正常子宫内膜49例,内膜增生过长(单纯增生与复杂增生)56例,子宫内膜息肉35例,非典型增生21例,子宫内膜癌15例,慢性子宫内膜炎13例,萎缩性子宫内膜11例。发生率最高的为内膜增生过长,其次为正常子宫内膜,再次为子宫内膜息肉,萎缩性子宫内膜发生率最低。A组患者病理结果中,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增生过长(单纯增生与复杂增生)发病率较高。B组患者中,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增生过长发病率仍较高,非典型性增生及癌变出现,C组非典型性增生及癌变明显升高,D组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最高;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子宫异常出血的内膜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及病理构成均不相同,A组的病理改变均以良性病变为主,包括内膜增生改变和(或)过长;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慢性子宫内膜炎为主;B组病理改变以仍然以正常子宫内膜;内膜增生改变和(或)过长为主,但是已经开始出现恶性病变;C组病理改变以子宫内膜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为主,内膜病理改变向恶性病变发展,D组病理改变以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较多,内膜病变恶性程度上升。结论:经分析得出,内膜增生改变或过长是引起非器质性病变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病因亦发生变化,子宫内膜异型性发生率升高,在临床诊治上,在不同年龄段,通过合理方法取得内膜病理诊断,寻找出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可以有效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做出针对性治疗,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超声检查对绝经后阴道出血进行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和平县妇幼保健院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超声、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病理检查进行诊断,以后者为诊断金标准,比较诊断结果符合情况。结果:超声与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及萎缩性子宫内膜符合率分别为90.00%、86.67%、87.50%、100.00%、100.00%;以子宫内膜癌及萎缩性子宫内膜符合率最高,均为100.00%。结论: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采用妇科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有效鉴别病变类型,尤以子宫内膜癌及萎缩性子宫内膜的诊断符合率最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分段诊刮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200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资料,比较患者术前的分段诊刮病理与术后全子宫切除病理,评价肿瘤诊断符合率及肿瘤分级符合率,判断分段诊刮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以手术切除子宫病理为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内膜腺癌。分段诊刮与术后子宫病理内膜腺癌总符合率为76.1%,肿瘤分级符合率为57.3%,术后肿瘤级别上升率为41.8%;术前诊刮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或伴不典型增生者,术后G1内膜癌占90.3%,未侵及深肌层占87.1%;分段诊刮为G3术后病理分期分别与G1、G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分段诊刮为G3内膜癌与术后子宫切除病理比较,肿瘤级别符合率高,且肿瘤分期级别较高;与分段诊刮病理比较,子宫内膜腺癌术后子宫切除病理肿瘤细胞级别较高,临床上应重视分段诊刮内膜癌及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病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均给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超声检查后行诊刮病理活检对比分析超声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诊断准确45例,误诊5例,诊断符合率为90%,其中,内膜过度增生诊断符合率为92.3%;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为81.8%;黏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为100.0%;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为80.0%;正常分泌期内膜诊断符合率为85.7%,子宫萎缩性内膜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简单、有效,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取样器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采取子宫内膜行组织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4例有月经改变和异常阴道出血需行采取内膜检查的患者,分别使用子宫内膜取样器采取子宫内膜和诊刮采取子宫内膜组织两种方法在诊断符合率、出血量比较、疼痛程度比较等几个方面进行的对比研究。结果:204例患者中通过子宫内膜取样器和诊刮两者诊断符合率87.5%(178/204),P>0.0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血量比较:子宫内膜采集器组均数为0.64±0.11ml,诊刮组均数为4.50±0.63ml(P<0.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疼痛程度比较:子宫内膜采集器组均数为1.97±0.43,诊刮组均7.70±0.55(P<0.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宫内膜取样器和诊刮两种方法在血量比较、疼痛程度比较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子宫内膜取样器明显优于诊断性刮宫;而在诊断符合率方面,二者均有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但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97例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和病理进行.结果:子宫内膜的病理检查结果,功能性改变子宫内膜241例,占24.2%.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313例,占31.4%.月经周期各期内膜443例.结论: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中应多项技术联合应用,以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妇科因“异常子宫出血”住院治疗,经宫腔镜检查及诊刮,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EH)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的患者,共 112 例。其中 EH 组 90 例,AH 组 22 例;而 EH 组中,单纯性增生组73 例,复杂性增生组17例。采集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中医四诊资料、宫腔镜下表现、合并疾病、治疗转归等情况,并分析其中医辨病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1.3 ± 6.9)岁,中位病程为3个月,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发病年龄和病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四诊资料方面,主症(月经情况)多见漏下淋漓[占47.3%(53/112)]、崩中暴下[占12.5%(14/112)]、经期延长[占12.5%(14/112)],而经血的色质变化多不典型;兼证常见腰膝酸软[占28.6%(32/112)]、头晕乏力[占14.3%(16/112)]、小腹隐痛[占8.0%(9/112)];舌质以淡黯或红多见,而舌苔及脉象较繁杂。除AH组的崩中暴下发生率[35.0%(7/22)]明显高于EH组[7.8%(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其他中医四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中医四诊资料,其辨证以肾虚肝郁、血瘀气滞为主,出血过多时可伴血虚。(3)宫腔镜下表现方面,主要为内膜增厚,局限增生,血管丰富、扩张等,部分患者伴有内膜息肉形成[占50.9%(57/112)]。(4)合并疾病方面,合并子宫肌瘤者占34.8%(39/112),合并子宫腺肌病者占12.5%(12/112),合并乳房结节者占52.7%(59/112),未见乳房恶性肿瘤。并发贫血者占41.1%(46/112),其中发展至重度贫血者占7.1%(8/112)。(5)辨病方面,居前3位者分别为崩漏、经期延长、癥瘕,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辨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中医证候在EH、AH间无明显差异,其辨证以肾虚肝郁、血瘀气滞为主,出血过多时可伴血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出血病因、临床特点与病理类型。方法 分析 14 5例绝经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及分段诊刮、活检等病理资料。结果 绝经后出血原因中良性疾病占 4 6 .9% ,非器质性疾病占 33.1% ,恶性肿瘤占2 0 0 %。结论 由生殖器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绝经后出血是主要原因 ,恶性肿瘤亦是绝经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且随着患者绝经年限的延长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究针对子宫内膜病变临床中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进行初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寮步医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80 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超声检查,以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病理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80 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中,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共有 78 例 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诊断准确率 97.50 %,其中子宫内膜增生患者 19 例,诊断准确率为 95.00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35 例, 诊断准确率为 100.00 %;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 24 例,诊断准确率为 96.00 %;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初步诊断,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诊断宫腔内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至2010年5月316例宫腔镜检查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内病变225例,阳性率71.2%,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管息肉、子宫内膜萎缩、人工流产后组织残留、节育环断裂嵌顿等,在检查同时行定位活检、内膜诊刮、息肉摘除、取环等手术,达到治疗效果。结论:宫腔镜检查作为有价值的妇科诊断技术,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1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0例中有8例为内膜腺囊型增生,1例不典型增生,1例子宫内膜癌.结论 绝经后子宫出血与恶性肿瘤有明显的相关性.应注重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联合宫腔镜诊断未绝经妇女子宫异常出血的可行性。方法:308例未绝经的子宫异常出血,经B超检查后按子宫内膜厚度分A组(内膜≤11mm)、B组(内膜12~14m、C组(内膜≥14mm),均行官腔镜检查+诊刮术。结果:A组B组c组子宫严重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11%、5.95%、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官腔镜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未绝经的子宫异常出血的妇女,B超检查子宫内膜≥12mm者子宫严重病变阳性诊断率高,可作为官腔镜检查的适应症。子宫内膜≤llmm者可直接行诊刮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分析本院21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14例中阴道炎引起出血者61例(28.5%),慢性宫颈炎43例(20.1%),功能性子宫出血25例(11.7%),宫内节育器18例(8.4%),恶性肿瘤39例(18.2%),子宫内膜炎9例(4.2%),子宫肌瘤11例(5.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2.3%),其他3例(1.4%)。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最多,大多数是良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绝经时间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32例子宫内膜癌病理形态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一般临床状况及病理形态的特点。方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1~72岁,年龄为51~59岁占57.4(54例),≤40岁占14.9%(14例)。临床表现以绝经后阴道流血最多,绝经前月经紊乱其次,再次为阴道排液增多,分别占分别占59.375%、21.875%、12.5%。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内膜样型癌21例,腺鳞癌7例,腺棘癌4例)。结论子宫内膜癌高发年龄为51~59岁,年轻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阴道异常流血特别是绝经后流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以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故早期诊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为妇科常见病,临床上约85%为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是绝经过渡期无排卵性功血中常见的病理类型.2000--2006年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症状之一,本研究对我院分院妇产科1996年1月~1997年10月绝经后阴道出血64例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我分院妇产科1996年1月~1997年10月共收住绝经后阴道出血64例,皆为绝经1年以上(闭经>12月)病例。人院后常规妇科检查,宫颈糜烂者行宫颈活俭取材。腹部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由本科B超室医师完成,并于分段诊刮前记录。分段诊刮术由笔者独立完成,若无组织则行宫腔液涂片除外恶性疾病,病理检查分类由本院病理科进行。2结果2.三绝经年龄与相应发病率:64例中41~45岁绝经6例,其中癌肿发病1例发病率为166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诊刮标本活检诊断经验、教训。方法对76例刮宫内膜切片逐例逐片复检,同时复习病史资料,对照诊断病理学专著上的诊断标准,重新作出诊断。结果不典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炎、内膜息肉和性激素失调所致的内膜病变误诊较多。结论熟悉掌握诊断标准是正确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关键。不能忽视病史资料,功能性子宫出血诊刮标本的活检诊断病史资料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