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借鉴有关城市公共设施布局研究的基础上,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布局方法,制定北京市城区急救网络合理布局方案,使每一位患者在需要急救的时候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公平地救治.方法 文献学习建立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北京市城区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救护车平均行驶速度不同,城区救护车平均行驶速度为(32.07±14.73)km/h,75%在19.05~26.24 km/h之间;城区道路曲度系数为1.6.以75%救护车能够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8 min道路行驶时间、道路曲度系数1.6为布局参数,制定理论布局方案,城区共应规划建设200个急救站.结论.在北京市城区建设200个急救站,75%的救护车在执行任务时的急救呼叫反应时间能够达到12 min,基本满足疾病对院前急救的需求,同时接近国际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2.
严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326-3328
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院前急救医学是急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抢救患者的第一个环节。由于它足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我国对院前急救还没有规范的医疗文本,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实施救治过程不能提供原始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3.
1 院前急救可提高心血管急症的生存率 许多社区医疗实践证实,不断加强和改善社区急救医疗服务(EMS)体系是提高心脑血管急症生存率的关键.基本生命支持的救治方法在基层和社区医疗中的普及,使许多现场急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在院外的心脑血管急症病人获得生存最佳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救护站的护士是急救医疗的重要力量,因此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急救工作快速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将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我救护中心四年来对9885例急诊患者进行了以救、治、护、送、交”为特点的院前急救,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救──急救院外急救特点和核心是快速反应,迅速出诊,争分夺秒及时抢救。我们不但强化急诊意识,还强化急救质量管理,坚持做到一急(急诊意识),二快(出诊急救速度快、抢救病员操作快),三熟(熟悉抢救预案、熟悉物品放置、熟悉技术操作),四定(药物定位置、定数量、定卡片、定人保管),五…  相似文献   

5.
急救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院外医疗机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为院外急救服务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树立了我国院外急救的品牌〔1〕。武汉市急救中心主要承担全市日常医疗急救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工作,急救网络的建设与管理,急救知识的培训及普及。近年来,随着院外急救数量的大幅增加,医患矛盾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发挥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保证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初具规模。随着急救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急救网络建设的原则引起人们用注意。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部分城市及北京市急救网络建设原则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院前急救网络建设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急诊病例大多发病急,病情危重,应在第1时间得到救治.绝大多数呼叫急救的发病现场在社区[1],较之院外急救,社区急救在救治时间上更有优势,更可以为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争取时间,提高存活率.然而,由于大多数的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导致病例尚未改变就医观念,习惯于到大医院就医,对社区卫生服务存在很大的偏见.现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26例急诊病人对社区急救的利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病人起病急,病程进展快,院外及时正确的急救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急诊护士,具备扎实基本功和正确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对急救起相辅相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是意外事故、急重症病人在未到医院前,即在院外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现场急救[1]。虽然受条件限制,不可能进行全面处理,但对稳定病情起着重要作用。我院1995年3月引进院外心脏病集群监护网络,对心血管疾病进行监测及院前急救,取得...  相似文献   

10.
以急救中心为代表的院前急救机构是承担院外现场抢救任务为主的医疗机构.急救中心和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等都是院前急救机构的基本组织和组织构成.院前急救机构在称谓上至今没有统一的名称,以致院前急救机构便成为从事院前急救或承担出诊任务的医疗机构的统称.如何规范院前急救机构的名称是一项很重要、很严肃、很有意义的工作,我们认为,名称规范重在精减和统一,其基本组织和组织构成为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和急救分(站)点.  相似文献   

11.
院前急救是在院外对急危重病人所实施的现场抢救、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包括与医院内进一步救治的衔接过程,其社会性、随机性、紧急性、流动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不可预知、体力强度大等特点决定了院前急救工作的高强度性和高压力性。过大的压力会引起身心疾病,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120急救网络呼叫反应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以完善的急救体系迎接2008年奥运会,有必要了解北京市120急救网络院前急救呼叫反应时间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切人点探索北京市院前急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和分析北京急救中心2005年下半年的调度数据。结果北京市总体120急救网络呼叫反应时间中位数为16.5min,四分位数间距为14.3min;北京市总体120急救网络呼叫反应时间在5min内的占2.28%,而30min以上的占19.20%;城区、郊区和中心直属与非直属之间呼叫反应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北京市120网络院前急救呼叫反应时间过长,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进一步从不同角度探讨与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院前急救在社区普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的主要特点是“急”和“救。“急”就是紧急、快速,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和运输来实现。“救”则是通过先进的医疗救护技术来实现。在急救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急救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情感,如现场的情绪评估、应急和自控,人际沟通技巧等能力。社区急救服务,是指伤者因各种危重急症或遭遇到意外伤害、突发事件而处于生命危及的情况下,在当时、当地获得及时有效的基础医疗救护。  相似文献   

14.
院前急救在社区普及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院前急救的主要特点是“急”和“救”。“急”就是紧急、快速,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和运输来实现;“救”则是通过先进的医疗救护技术来实现。在急救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急救操作技能,还在有良好的职业情感,如现场的情绪评估、应急和自控,人际沟通技巧等力。社区急救服务,是指伤者因各种危重急症或遭遇到意外伤害、突发事件而处于生命危及的情况下,在当时、当地获得及时有效的基础医疗救护。  相似文献   

15.
院前急救转送患者至医院交班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包括患者转运是作为院内急诊科的外延,肩负着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的责任,它是急诊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是患者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近几年急救事业飞速发展,急救网络越来越完善,国家出台了急救中心(站)建设标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及急救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院前急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爱华 《护理研究》2006,20(1):210-211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120”救护已走进千家万户,院前急救也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它是急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同样,一个具有敏捷、有效功能的院外急救体系,可使人员的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作为一线救护人员的护士,每天要接触到不同种类、病情复杂的病人,环境多变,时间紧迫,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雎力,乃至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院外救护质量。这是值得当前和今后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全市各急救网络单位院前工作的满意度.方法:以电话回访的对全市71个单位院前急救361例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结果:71家院前急救网络单位平均满意率为99%,各维度平均得分最高的是拒收红包和礼品为100%.结论: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不仅是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急救过程中伦理学研究的指标,满意度调查可为医疗急救质量管理和伦理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院前急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院前急救是在院外对急危重病人所实施的现场抢救、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包括与医院内进一步救治的衔接过程,其社会性、随机性、紧急性、流动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不可预知、体力强度大等特点[1-3]决定了院前急救工作的高强度性和高压力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社区医院院前急救终端网域建设方法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两种不同呼救方式实施院前急救的患者的状况,通过双向转诊,将院前急救空间由医院拓展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结果 两组病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加强了社区院前急救医师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的合作;提高了院前急救的有效率和成功率。结论 构建“社区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第一目击者”急救医疗终端网域为社区医院院前急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刘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1132-1133
目的探讨如何在新时期特殊医疗环境下使院外急救护理工作适应医疗改革发展的需求。方法分析了院外急救患者的来源构成、院外急救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表现等资料。结果市场经济条件下院外急救范畴拓宽;患者和家属需求增加;开放式急诊医疗环境弊多利少;家属参与存在不利因素;患者和家属负性心理状况影响院外急救。结论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缩短心理等候时间;加强对出诊人员的法制教育;重视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均有助于医护人员应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