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四会市2004-2010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四会市2004-2010年居民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四会市居民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5年四会市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以及2006-2010年居民常规死因监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运用Excel和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2004-2010年四会市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581.5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0.80/10万),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610.28/10万(标化死亡率为667.89/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550.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1.72/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5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合计占全死因构成的89.78%。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是0—4岁组居民的首位死因,损伤和中毒是5~19岁组居民的首位死因,肿瘤是20-59岁组居民的首位死因,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是60岁及以上居民的前3位死因。结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损伤和中毒、慢性病是四会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育龄妇女应加强产检,预防婴幼儿围生期疾病,儿童青年应着重加强损伤和中毒的预防,中老年人应加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死因构成和变化趋势,掌握主要死亡原因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东省抽取13个县区开展2004-2005年居民死因回顾性调查,对其中12个县区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指标主要有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广东省12个调查点2004-2005年共死亡99919例,年均粗死亡率为658.6/10万,标化死亡率436.3/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549.4/10万)高于女性(334.0/10万)(P〈0.01),农村标化死亡率(458.6/10万)高于城市(387.2/10万)(P〈0.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死亡率分别为560.6/10万、50.9/10万和34.1/10万,分别占总死因的85.1%、7.7%和5.2%。前5位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5岁以下幼儿死亡率最高是围生期疾病,占总死因的35.1%,5—14岁儿童首位死因是损伤和中毒(55.8%),15~59岁青壮年首位死因是恶性肿瘤(38.1%),60岁及以上老年人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44.5%)。居民平均寿命为75.5岁,每年各类疾病和损伤导致全省居民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估计为340.6万人年,男性207.9万人年,女性132.7万人年,城市142.6万人年,农村198.0万人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导致的YPLL分别为164.1、116.3、49.2万人年,分别占总死亡YPLL的48.2%、34.1%、14.4%。结论广东省居民死亡率较高,居民主要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遏制慢性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生命统计指标水平,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死因监测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02岁,男性平均期望寿命73.42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为79.16岁。粗死亡率为569.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2.2/10万,男性死亡率为672.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63.11/10万,城市死亡率是519.14/10万,农村死亡率是610.94/10万。死因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从死亡的单病种看,居于前5位的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肺癌和肝癌。结论当前危害四川省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病。城乡之间、男女之间的首位死因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性别和地域人群的特点,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何士林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845-1847
目的金湖县居民死亡原因及死亡水平。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金湖县2003—2007年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金湖县共报告死亡病例11434例,年均死亡率651.44/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651.50/10万。死因列前4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年均死亡率分别为230.52/10万、218.55/10万、86.09/10万、56.29/10万,前4位死因的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90.79%。减寿率列前4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围生期异常。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成为危害金湖县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死因,损伤与中毒的意外死亡成为金湖县居民“早死”及青壮年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传染病对生命的危害性在降低。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市南岸区居民死因及减寿情况,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死因资料来源于2012-2015年重庆市南岸区常住居民病伤死因监测资料。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 人口数据进行标化,使用死因专用统计软件DeathReg2005和SPSS13.0软件对2012-2015南岸区居民死 因监测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yearoflife lost,PYLL)、寿命损失率和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yearsoflifelost,AYLL) 等。结果 南岸区2012- 2015年累计报告死亡病例16296例,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534.30/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6.30/10万。男 性死亡9362例,年平均死亡率为603.6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33.51/10万,女性死亡6934例,年平均 死亡率462.59/10 万,标化死亡率为258.12/10万,男女死亡病例比为1.35∶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85.21,犘<0.01),死因前五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206.92/10 万,构成比 38.73%);肿瘤(死亡率176.16/10 万,构成比32.97%);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74.82/10 万,构成比 14.00%);损伤和中毒(死亡率22.49/10万,构成比4.21%);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14.46/10 万,构 成比2.71%),占全死因的92.62%。0~ 岁组首位死因为围生期疾病,5~ 岁组首位死因为损伤和中毒, 15~岁组、45~岁组首位死因为肿瘤,≥65岁组首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对南岸区居民寿命损失影响最 大的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肿瘤(减寿率23.86%)、循环系统疾病(减寿率12.70%)、损伤和中毒(减寿率 5.20%)、呼吸系统疾病(减寿率3.44%)、消化系统疾病(减寿率1.75%)。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 损伤和中毒是造成南岸区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 关键词: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减寿率 中图分类号:R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9 0698 05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理州祥云县2008-2012年居民死亡率、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主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全州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祥云县居民死因监测资料,按 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运用 Excel2003和 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和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2008-2012年祥云县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09.9/10万,其中男性为703.6/10万,女性为513.2/10万,男:女为1.41: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共占85.5%;0~1岁组主要致死原因的首位是围产期疾病(占52.9%);1~14岁组的主要死因是意外与中毒(占61.81%);15~64岁组主要以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为主(占51.5%);65岁以上组主要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40.98%);损伤和中毒在减寿顺位中和平均减寿顺位中居首位。[结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损伤和中毒、慢性病是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提示在育龄妇女应加强婚前检查及产检,预防婴幼儿围生期疾病,在儿童青年应着重加强损伤和中毒的预防,在中老年人应加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1974年~2003年禹州市居民潜在寿命损失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疾病对禹州市劳动力和潜在劳动力的影响及程度。方法采用禹州市1974年-2003年生命统计资料,对居民主要死因进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分析。结果在1岁-65岁人群中,前八位PYLL死因依次为: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消化系疾病、新生儿疾病、脑血管病。位居损伤和中毒死因前两位的为交通事故和自杀;恶性肿瘤死因对劳动力人口的寿命威胁最大的是肝癌。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损伤与中毒的预防以及推行乙肝防治规划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潍坊市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潍坊市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潍坊市居民死亡率为618.50/10万,标化率为394.16/10万。男性为693.13/10万,女性为542.70/10万;0~14岁为47.92/10万,15~34岁为64.71/10万,35~54岁为213.39/10万,55~74岁为1135.19/10万,≥75岁为7674.83/10万;最高的是高密市(744.28/10万)和寿光市(672.98/10万),最低的是奎文区(393.44/10万)和坊子区(417.66/10万)。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合计死亡48794例,占全部死因死亡总数的90.37%。2010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7.95岁,男性为75.63岁,女性为80.14岁。各种死因累计减寿329207人年,减寿率为37.71‰。减寿年数最大的前5位死因依次是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潍坊市居民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慢性病、损伤与中毒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温州市瓯海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减寿原因,为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和疾病危害程度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6年瓯海区居民死亡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潜在减寿年数。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瓯海区人口进行标化。结果 2013—2016年瓯海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71.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3.23/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634.1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4.12/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07.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9.06/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死因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占总死亡原因的82.53%。围生期疾病为0岁~组首位死因;损伤与中毒为45岁人群死因的前两位,是5~15岁组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从5岁~组开始居死因前两位,是15岁~组和45岁~组的首位死因;脑血管病从45岁~组开始升至死因前两位,是65岁~组的首位死因。减寿年数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以及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结论 2013—2016年瓯海区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4年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因构成和分布特征.方法 用ICD-10进行死因编码和分类,用Ex-cel 2003、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计算各类人群的死亡率、构成比、减寿年数和减寿率,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标化率.结果 2014年蕉城区居民死亡率631.70/10万,标化率389.51/10万,婴儿死亡率10.3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5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和主要死因不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死亡总数的87.9%,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损伤中毒;减寿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围生期病、心脏病和先天异常.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蕉城区居民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和损伤中毒对居民的生存质量和期望寿命的危害程度超过其他疾病,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1.
2005--2008年云南省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芳  陈杨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33-2735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06--2008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报告死亡人数39014例,死亡率564.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78.62/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占全死因的71.07%;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是造成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自杀、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是损伤和中毒的主要死因。是造成监测点居民“早死”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构成监测点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损伤和中毒是构成监测点青壮年“早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居民死因状况及主要死因造成的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兵团2008-2012年8个师部死因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和公安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10和SAS 9.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和减寿率等指标.结果 兵团2008-2012年居民粗死亡率为508.67/10万,男性624.01/10万,女性383.14/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0~岁组和15~岁组的5年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45~岁组和≥65岁组的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损伤与中毒占0~岁组和15~岁组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为24.19%和30.48%,循环系统疾病占45~岁组和≥65岁组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为36.68%和47.20%;按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standar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SPYLL)排序前5位死因依次是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损伤与中毒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兵团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措施,降低损伤与中毒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东省顺德地区儿童死亡情况。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疾病分类编码,采用死亡率、死亡构成比、死因顺位对顺德儿童的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5年顺德区儿童死亡率为34.55/10万,其中男童死亡率为37.20/10万,女童死亡率为31.80/10万;先天异常为威胁1~5岁组儿童的主要死因,损伤中毒以及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在不同年龄组均有逐年段升高的趋势。结论:先天异常、损伤中毒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对顺德区儿童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加强损伤中毒以及恶性肿瘤的防治应成为顺德区今后儿童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居民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为确定当地疾病控制重点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09年城阳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城阳区累计死亡14991人,年均粗死亡率为615.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8.7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男性为487.32/10万,女性为355.87/10万。年均死亡率,0~14岁为43.05/10万,15-34岁为49.11/10万,35-54岁为266.34/10万,55~64岁为844.93/10万,≥65岁为4318.41/10万。2005~2009年合计,男性、女性和男女合计的前3位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全部居民与男性、女性减寿率的前3位死因均依次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是影响城阳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摘要:了解重庆市南岸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结构特点,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
学依据。综合医疗机构的死因监测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编码进行死因归类。计算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犝检验和χ
2 检验,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结果显示,重庆市南岸区2014 年死亡率520.53/10 万,标化死亡率为360.20/10 万,无孕产妇死
亡,婴儿死亡率为568.29/10万。其中男性死亡2266例,死亡率为584.52/10万;女性死亡1701例,死
亡率为454.29/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38,犘<0.01);≥65 岁年龄组
死亡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居民死因顺位前五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197.61/10 万,构成比37.96%);
肿瘤(死亡率165.07/10 万,构成比31.71%);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83.32/10 万,构成比16.01%);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死亡率21.65/10 万,构成比4.1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死亡率
13.52/10万,构成比2.60%);这五类死因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2.4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是重庆市南岸区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慢性病与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应得到高度重视。
关键词:死亡统计;死因顺位;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10 0782 04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2年江津区居民死亡原因及顺位,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用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全区2012年死亡率为664.72/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835.1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88.06/10万,男女比为1.71:1。②依据ICD-10-位码分类,2012年江津区死因顺位前五位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220.74/10万)、呼吸系统疾病(133.72/10万)、肿瘤(131.29/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55.14/10万)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41.84/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7.67%。结论江津区居民的死亡以慢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成为威胁江津区居民的主要疾病。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宜昌市1978~1999年居民死因流行病学特征及减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宜昌市居民病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减寿水平。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分析评判居民病伤死因构成及减寿损失之间的逻辑效应关系。结果:1978-1999年宜昌市城区居民前5位主要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其中: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达191.60/10万,在居民病伤死因中所占位置始终是第1位。男性循环系统疾病平均年死亡率为179.92/10万,女性为204.64/10万,女性高于男性。②恶性肿瘤一直居死亡原因第2位,年均死亡率为85.62/10万,男性105.44/10万高于女性63.48/10万。③损伤与中毒总死亡率由1978年的71.35/10万下降至1999年的45.20/10万。但仍占居民病伤总死亡率的第3位。损伤与中毒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淹死和自杀。减寿损失损伤与中毒最高占17.80%;肿瘤次之占10.70%。结论:居民病伤死因顺位及构成已发生了明显改变,由循环系病取代传染病成为第1位死因,死亡年龄日趋老年化,应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力度;另外面对伤害的减寿率居高不下的现实,应引起有关部门对青年少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湖北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率、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主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全县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谷城县2009-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对死因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83.77/10万,其中男性为850.32/10万,女性为512.23/10万,男:女为1.71∶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95.75%;0-14岁组、15-39岁组主要死因均为损伤与中毒分别占35.59%,58.53%;40-64岁组、65岁以上组主要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分别占38.36%,42.87%;死因顺位第一循环系统疾病中,以脑血管疾病为主,死亡率196.92/10万;其次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18.78/10万。肿瘤死亡主要肺癌死亡率42.69/10万,占26.37%;其次肝癌死亡率29.78/10万,占18.40%。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死因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52.21/10万,占全死因的7.63%;损伤与中毒死亡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29.33%,自杀占18.77%,淹死占9.92%。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和中毒是谷城县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合肥市疾病监测点居民 1990~ 2 0 0 0年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趋势X2 检验和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PLL)。结果  10余年死亡率年平均下降 3.17% .男性平均下降 2 .2 5 % ,女性平均下降 10 .74 % ;6 0岁以前各年龄组下降明显 ;死因顺位一直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病和消化系病交替位于其后 ;恶性肿瘤的YPLL率 1990年、1995年、2 0 0 0年均保持首位 ,损伤中毒的YPLL构成顺位较之死因顺位明显提前 ,呼吸系病明显退后。结论 合肥疾病监测点 1990~ 2 0 0 0年死亡率下降趋势明显 ,女性死亡率下降较男性明显 ;主要威胁居民健康的疾病是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