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产期早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本院生产的92例孕产妇进行分析,将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围产期鼓励,给予观察组产妇围产期早期保健,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以及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和唇裂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围产期的孕产妇应用早期保健,能够减少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缺陷儿和新生儿窒息情况,安全性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纯母乳喂养情况以及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后1,3,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产后技巧维度、内在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采用基于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进行干预,可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改善产妇及新生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2 — 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点住院孕产妇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危重症发生及死亡的特点,以及在“二胎政策”施行前后变化趋势,为加强医疗机构产科建设、改进孕产期保健质量、保障母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方案》,利用国家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分析2012 — 2019年广西21家危重孕产妇监测医院住院孕产妇个案中孕期保健、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危重症和分娩等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各年度变化及趋势。结果2012 — 2019年广西21家危重孕产妇监测医院共有住院孕产妇565 852例,其中分娩533 293例,平均住院年龄呈逐年增大趋势,高龄产妇、经产妇、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以及危重孕产妇占比逐年增高,孕产妇死亡指数逐年下降,危重症死亡比和严重孕产妇结局发生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疤痕子宫发生率逐年上升。结论广西高龄、经产、疤痕子宫、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发生上升,产科质量需要提升。 因此需要加强产科建设,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2月我院顺产产妇73例设为顺产组。顺产组产妇根据是否侧切分为常规顺产组51例和侧切顺产组22例。将2018年1月~12月我院剖宫产妇41例设为剖宫产组。比较常规顺产组与侧切顺产组、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前及产后的盆底功能、盆底肌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结果:产前常规顺产组与侧切顺产组盆底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后两组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肌力收缩持续时间较产前降低(P 0. 01),但产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前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盆底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后两组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肌力收缩持续时间较产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产后盆底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常规顺产组与侧切顺产组PF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产后顺产组PFD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 0. 05)。结论:无论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均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而剖宫产术对产妇产后的早期盆底功能影响较小,顺产产妇早期盆底功能影响较大,其中采取侧切处理产妇并未减轻对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4月69例在本院分娩孕妇护理资料,所有孕妇均接受品管圈活动护理,比较活动前后导致产妇乳房胀痛原因占乳房胀痛比例、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无形成果、孕妇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活动后因知识缺乏、吸吮次数、体位限制所致产妇乳房胀痛例数比活动后活动前下降,而生理性涨奶、乳头因素和混合喂养致产妇乳房胀痛例数比活动后活动前上升,活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活动后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比活动前显著下降(P 0. 05),本次活动达标率为109. 13%,进步率为62. 13%;活动后护士无形成果评分均显著高于活动前(P 0. 05);活动后孕妇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活动前(P 0. 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护士业务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97-4698
分析亲情式护理干预对初产产妇剖宫产术后保健认知、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照护能力的影响。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62例剖宫产初产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1例。研究组给予亲情式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保健认知、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照护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保健认知、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照护能力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相关认知水平及能力上升,但研究组产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亲情式护理干预对初产产妇剖宫产术后保健认知、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照护能力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126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执行常规护理的57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将实施细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的69例产妇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护理前后产妇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产妇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24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护理后ESCA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细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1日~2018年3月31日60例剖宫产产妇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4月1日~2019年6月30日75例剖宫产产妇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产后7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优于产后1 d(P 0. 05),研究组产后7 d 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产后7 d Well's评分均高于产后1 d(P 0. 05),但研究组产后7 d Well'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产后7 d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产后7 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产后1 d(P 0. 05),研究组产后7 d 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有效预防剖宫产后下肢DVT,改善产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连续性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心理及生理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1月30日行剖宫产手术的105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和常规组52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手术护理流程,干预组采用手术室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 0. 05);干预组产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指标值均低于常规组(P 0. 05);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 0. 05);干预组产妇术后泌乳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常规组(P 0. 05)。结论:手术室连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剖宫产产妇心理、生理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产妇生理指标,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中快速大量输血产妇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受快速大量输血的剖宫产产妇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018年1—6月) 46例和对照组(2017年7—12月) 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及术毕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术中低体温、术后寒战及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术中快速大量输血的剖宫产产妇,有助于缓解产妇应激反应,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降低低体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分析围产期营养保健教育对于孕产妇保健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34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保健方法分为对照组(n=117)与研究组(n=117),分别行常规教育与围产期保健教育,比较常规教育与围产期保健教育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的顺产发生率(65.81%)明显高于对照组(38.46%),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2.56%)明显低于对照组(12.82%),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产期营养保健教育可提高顺产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82-383
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健康素养的影响。选取社区服务中心街道辖区内的孕产妇428例,根据孕产妇是否愿意接受社区护理全程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4例。对照组孕产妇接受常规孕产期保健指导,观察组在常规保健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孕产妇对孕产期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孕产妇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增长相关保健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期产前保健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27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观察组)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275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情况,并对其与产前保健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前检查患者仅占35.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胎儿生长受限(IUGR)、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并发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39.2%),显著高于对照组(1.8%)(P〈0.01)。结论定期产前保健对于预防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及病死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产科接诊的9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资料,运用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孕产妇干预前后血压变化、妊娠结局,并对比干预前后产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经干预后两组孕产妇收缩压、舒张压指数显著优于干预前,干预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及子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孕产妇经干预后SAS、SDS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干预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 05);研究组孕产妇经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研究组干预后各项评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有效改善血压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及负性情绪,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拓展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时机对剖宫产产妇泌乳情况及产后抑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分娩的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给予产妇按摩护理干预。比较2组开始泌乳时间、疼痛情况、48 h内泌乳成功率、人工喂养添加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以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48 h泌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人工喂养添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产妇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产后早期给予剖宫产产妇乳房按摩与腹部按摩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减轻产后疼痛,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产期保健宣教对产褥期孕产妇饮食及行为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50例于本院建档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比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比组给予常规健康保健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孕产期保健宣教.对比观察两组孕产妇产褥期饮食以及行为习惯改善作用.结果:研究组孕产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位管理在枕横位、枕后位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实施体位管理前在我院接受无痛分娩产妇31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6月实施体位管理后在我院接受无痛分娩产妇3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截石位分娩,观察组实施体位管理。比较两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及胎先露下降速度,产妇在产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及分娩结局(自然分娩、剖宫产)。结果观察组产妇经体位管理后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胎先露下降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胎盘位置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位管理能够缩短产妇产程,改善分娩结局,降低产程异常情况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前置胎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本院胎盘前置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孕产妇的治疗情况、新生儿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孕产妇产前出血量与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P 0. 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产妇的孕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前置胎盘孕产妇实施综合护理,改善了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有助于顺利分娩,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产期分级保健照护方案在孕产妇孕产期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168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孕产期分级保健照护方案,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7.14%(6/84),低于对照组的13.10%(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8.81%(83/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0%(7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孕产期保健照护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妊娠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孕产妇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应用于不同阶段产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孕产妇。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Orem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0例。观察对比两组孕产妇孕期保健知识评分、孕产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测评。结果 Orem护理组孕期保健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Orem护理组孕期疾病、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流产、婴儿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Orem护理组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 Orem自护理论通过护理人员指导孕产妇在孕产期不同阶段自我保健护理,同时结合护理人员在不同阶段产科护理,提高了孕产期的护理质量,增加了孕产妇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孕产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