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的含量,以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同期10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梗塞面积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57例)和非大面积脑梗死组(51例)。所有受检者均检测血清Hcy和UA,并对脑梗死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来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分析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不同脑梗死面积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和轻微组的血清Hcy和UA水平的差异,并对脑梗死组的NIHSS评分和血清Hcy、UA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和UA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相比,血清Hcy、UA值也明显升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血清Hcy较缺损轻微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U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与NIHS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5),而血清UA与NIHS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17,P0.05)。结论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UA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是血清Hcy与脑梗死面积和NIHSS评分可能有关联,而血清UA在脑梗死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8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38例治疗组(西药常规治疗+中医健脾单元疗法组)和30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1.2组疗效比较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2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P<0.05或P<0.01);但治疗组在降低生理功能、健康认识、生活质量、SAS、SDS、DAS-28积分,改善关节肿胀、关节压痛、15m步行时间、食后腹胀、少气懒言等临床症状、体征,降低UA、a-AGP、hs-CRP,升高CD4+ CD25+ Treg、CD4+ CD25+ CD127- Treg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医健脾单元疗法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提高RA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唾液酸(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以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UA组)及53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Hcy、SA及包括总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在内的血脂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AMI组血清Hcy及SA水平高于UA组及对照组(P<0.05);UA组血清Hcy及S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除ApoAⅠ外,其余血脂指标的血清浓度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所有的生物标志中,仅血清Hcy和SA与AMI或UA的发生有关(P<0.05).血清SA单独检测诊断AMI/U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4.2%/94.5%,远高于血清Hcy诊断AMI/UA时的ROC曲线下面积84.4%/76.7%.联合血清Hcy后,血清SA对AMI或UA的诊断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结论 测定血清Hcy和SA水平对ACS的预防及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两者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ACS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随机行走模型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贫血患者的免疫、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整理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科2012年6月至2018年1月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住院患者资料,依据是否使用新风胶囊内服、芙蓉膏外敷,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通过Liquorice软件系统构建两组中药核心处方复杂网络,运用SPSS 22.0分析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免疫炎性指标的变化。采用ORACLE 10g软件建立随机行走评价模型。结果 (1)共计1 251例RA贫血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对照组为754例,研究组497例。(2)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相比,研究组在升高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经随机行走模型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综合评价指标和接受的干预措施存在长程关联,研究组评价RBC、Hb、ESR、hs-CRP方面,在行走正向增长率、随机波动幂律值、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期望改善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在调节RA合并贫血免疫反应、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贫血状态等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疗效及对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即新风胶囊+中医辨证论治+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嘧啶(SASP)+中医辨证论治+中药熏蒸治疗。结果①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示两组总有效率(65.4%比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AS患者血清BGP水平升高,同时TRACP降低(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血清B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RAC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健脾单元疗法能够提高AS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脂质[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浓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将96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62例)和合并冠心病组(34例),以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空腹Hcy、UA和血脂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T2DM组和合并冠心病组Hcy、UA、TC、TG、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2DM组和合并冠心病组间Hcy、UA、TC、TG、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UA与Hcy、UA与脂质、Hcy与脂质无相关性.结论 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Hcy、UA和脂质(TC、TG、HDL-C)水平显著升高,Hcy、UA可能是T2DM患者合并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应用健脾化湿清热通络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炎症指标、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录入的101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和SPSS Clementine 11.1软件分析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情况并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药物分为4大类:健脾利湿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2)健脾化湿清热通络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后,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均有所改善。(3)中药与实验室指标关联分析发现,鸡血藤、陈皮、伸筋草、豨莶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黄芩与血小板参数相关。(4)当欧式距离为20时,可将药物分为3大类。第1类:含桃仁、红花、丹参、陈皮、薏苡仁、威灵仙、茯苓、山药、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泽泻、豨莶草12味药。第2类:含独活、伸筋草、鸡血藤3味药。第3类:含黄柏、知母、黄芩、桑寄生、川芎5味药。结论健脾化湿清热通络药可改善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可降低患者的炎症指标及调节其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素氮(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健康者(对照组)及单纯DM、糖尿病早期肾损伤(DEKI)、糖尿病肾功能不全(DKF)、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DRD)、非糖尿病肾功能不全(NDKF)、单纯视网膜病变(RD)患者各30例,进行血清Hcy、Urea、Cr、UA、空腹血糖(Glu)和糖化血红蛋白A1 (HbA1e)检测.结果 单纯DM及其并发症患者组血清He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而增加;单纯DM组Urea、Crea和UA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患者出现肾损伤后,其血清水平显著增加;DRD组血清Hcy、Urea、Cre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单纯RD组血清Hcy、Urea、Crea、UA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DKF组血清Hey、Urea、Crea、UA水平高于NDKF组(P<0.05);在糖尿病患者中,高Hey组血清Urea、Crea和UA水平均高于正常Hey组(P<0.05).结论 Hey、Urea、Cr、UA联合检测对于DM并发肾病的预测和诊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随着同型半胱氨酸(Hcy)分层程度的升高,血Hcy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的相关性,以及Hcy与炎性因子及UA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体检人群78例,依据Hcy水平分为3组(正常组、轻度HHcy组、中度HHcy组),测定各组患者hs-CRP、UA,比较不同人群Hcy水平与hs-CRP、UA的关系。结果线性相关分析表明Hcy浓度变化与hs-CRP、UA浓度呈正相关;以HHcy为因变量,hs-CRP、UA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hs-CRP、UA浓度与Hcy相关,hs-CRP浓度升高增加HHcy发生风险;与正常组比较,中度HHcy患者UA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cy患者UA升高,Hcy增高与hs-CRP、UA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并按照冠心病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n=32)、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组,n=74)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14);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科就诊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U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并分析血清Hcy和UA与CRP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64±6.42)和(5.52±1.64)mg/L]、UA[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8.64±42.53)和(312.32±22.46)μmol/L和CRP[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5±2.12)和(2.25±0.84)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患者血清Hcy[AMI组、SA组和UA组分别为(24.83±5.23)、(12.54±2.52)和(17.64±3.84)mg/L]、UA[AMI组、SA组和UA组分别为(442.53±45.25)、(343.63±23.54)和(389.46±36.72)μmol/L]和CRP[AMI组、SA组和UA组分别为(12.27±2.53)、(3.72±1.32)和(7.47±1.64)mg/L]水平明显高于SA和UA组患者,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UA水平和CRP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84、0.362,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和UA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Hcy和UA水平有助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4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纳入观察A组,5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B组,同期选取55例体检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hs-CRP、Hcy和UA表达水平。结果 3组血清hs-CRP、Hcy、U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B组3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A组3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观察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Hcy、UA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急剧升高,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LI患者9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患者分为斑块组29例、IMT增厚组38例和正常组23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Hcy、UA、hs-CRP水平及IMT值,分析Hcy、UA、hs-CRP与IMT的关系。结果 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及IMT值均高于健康人群(P 0. 05);随着LI患者CAS程度增加,血清Hcy、UA、hs-CRP水平升高,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与IMT值均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 0. 05); Hcy、UA和hs-CRP均是影响LI患者IMT的重要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颈动脉IMT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均是导致CAS严重程度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增加LI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尿酸(UA)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检测64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Hcy、hs-CRP与UA的水平,并将脑梗死组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组,各组进行比较,同时选择6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组Hcy、hs-CRP与U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Hcy、hs-CRP与UA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cy、hs-CRP与 UA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水平与病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血清Hcy、CRP水平与AC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24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66例)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58例),以5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测定各组血清Hcy、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UA组(16.08±5.17)μmol/L、AMI组(21.67±7.38)μmol/L,与对照组(10.11±4.15)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UA组(29.65±15.87)mg/L、AMI组(58.14±21.17)mg/L,与对照组(8.06±4.86)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测定血清Hcy、CRP水平可能对ACS的预防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采用健脾类中药改善患者的免疫指标,为优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5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 17.0、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和Aprior模块分析健脾类药物与免疫炎症指标变化的关系。研究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补体C3(C3)、补体C4(C4)五项指标和健脾类药物常用的五味:茯苓、薏苡仁、山药、陈皮、泽泻。结果 (1)健脾化湿类中药使用率均高于50%;设关联规则置信度为70%,支持度为20%并提取值与指标关联较高的前五味中药,即茯苓、薏苡仁、山药、陈皮、泽泻;(2)这五味中药与免疫指标置信度均高于70%,支持度均高于20%,且与Ig G、C3、C4置信度、支持度较高。结论 采用的健脾化湿类中药能较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与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红细胞压积(Hct)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相关性。方法:对因胸闷、胸痛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其中CAG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存在CSFP的121例患者作为CSFP组(SCF组),另将CAG证实心外膜冠状动脉完全正常且血流正常的606例患者设为正常血流组(NCF组)。比较两组患者UA、Hcy、Hct及RDW的差异,并分析CSFP与上述指标、UA与其他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SCF组UA、Hcy、Hct水平均较NCF组升高(P0.001);两组RDW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UA、Hcy、Hct均为CSFP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及偏相关性分析示UA与Hcy正相关(P0.001)。结论:UA、Hcy、Hct是CSFP发生的危险因素,UA与Hcy可能协同促进CSF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莫沙必利片联用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肝郁脾虚型FD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单纯西药组和单纯中药组,每组45例,其中单纯西药组采用莫沙必利片治疗,单纯中药组给予疏肝健脾汤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除了给予莫沙必利片之外联用疏肝健脾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胃肠激素的变化情况,记录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整体上优于单纯西药组及单纯中药组患者(P0.05)。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8.89%,单纯西药组为68.89%,单纯中药组为75.56%,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单纯西药组为11.11%,单纯中药组为8.89%,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和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中医症状积分和胃肠激素水平均有改善,且中西医结合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和胃肠激素水平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及单纯中药组(P0.05),而单纯西药组与单纯中药组患者组间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和胃肠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片联用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FD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ACS确诊患者7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以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循环酶法检测血清MMP-2和Hcy水平.结果 AMI组和UA组MMP-2和Hcy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AMI组高于UA组(P<0.05).AMI组急性期及恢复期MMP-2、Hcy水平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MMP-2和Hcy水平与冠脉损伤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ACS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入选17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28例、稳定斑块组58例和不稳定斑块组84例,测定Hcy和UA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的Hcy和UA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P<0.05,P<0.01)。随着Hcy和UA水平的升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升高。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及其稳定性与Hcy和UA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中药新风胶囊为主的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其影响,并探讨中医健脾单元疗法治疗A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S患者Treg的表达频率;按随机数字表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成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采用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即新风胶囊+中医辨证论治+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SASP),其余治疗同研究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用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分析Treg在AS患者外周血中变化特点及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其影响。结果①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88.2%、41.2%,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65.4%、23.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健康体检者比较,AS患者的CD4+CD25+Treg、CD4+CD25+CD127-Treg表达频率显著降低(P<0.01);③与治疗前相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D4+CD25+CD127-Treg和CD4+CD25+Treg表达频率均明显增高(P<0.01);研究组治疗后CD4+CD25+Treg表达频率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CD4+CD25+CD127-Treg表达频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 AS患者体内CD4+CD25+CD127-Treg表达频率降低;中医健脾单元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可能与上调AS患者的CD4+CD25+CD127-Treg的表达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