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老年脑梗死病抑郁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与我院进行检查的脑梗死后未抑郁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病灶位置、面积以及额叶、颞叶左右侧CT值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病灶位置分布于额叶与颞叶、前循环以及左半球区域占比较对照组更高(P0.05),多发性、大面积病灶占比较对照组更高(P0.05);在研究组左右侧额叶CT值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数值更低(P0.05),左侧颞叶CT值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数值更低,右侧颞叶CT值相较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病灶的位置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病灶面积、体积越大,以及多发病灶等影像学特征可为患者是否出现抑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单相抑郁症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情况及与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不同病程单相抑郁症患者5 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5 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颅脑CT扫描,对各脑叶CT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左额叶CT值、左、右颞叶C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右额叶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脑叶CT值比较,右颞叶明显高于其他脑叶(P 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单相抑郁症患者左额叶、左颞叶CT值与年龄呈负相关(P 0.05),左额叶CT值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单相抑郁症患者左额叶、左颞叶可见明显萎缩现象,且左额叶萎缩程度多与病程有密切关联,提示该病可能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42-143
分析颅脑CT与MRI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6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颅脑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不同脑梗死时间检出率、不同检查指标水平及病灶检出部位。发病24h及48h,MRI检出率高于CT,差异显著(P0.05),48h时,两种检查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出病灶数量大于CT,病灶大小检出能力强于CT,检查时间长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MRI检查额叶、颞叶、顶叶及小脑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脑室旁及基底节区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颅脑CT与M RI均可检测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组织,MRI与CT相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检查时可及时发现微小病灶,但其检查费用高于CT检查;因此,在检查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及梗死情况选择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发生与脑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判定标准,将首次发病的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8分者为研究组(脑梗死后抑郁组)224例,<8分者对照组(无抑郁症状组)25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检测两组患者脑血流量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左侧半球除中央区外,其他各部位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右侧对应部位;双侧半球平均脑血流量,额叶、颞叶、顶叶局部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脑血流量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9.02,P<0.01);抑郁程度越严重,大脑各部位脑血流量越低。研究组卒中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程度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病残程度重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脑血流量下降有关,脑血流量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抗抑郁药物与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治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精神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社会功能[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神经活动情况、应激反应情况、生活质量[使用生存质量量表(QOL)]和护理后心理状态[使用自杀态度问卷(QSA)]。结果:护理后,两组HAMD评分与SDSS评分低于护理前(P 0. 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后,研究组自杀意念(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与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 4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自杀态度中,研究组反对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肯定率、中立或矛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后,两组神经活动指标[脑血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含量高于干预前(P 0. 05)、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含量低于护理前(P 0. 05),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后,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高于护理前(P 0. 05),丙二醛(MDA)与皮质醇(CORT)含量低于护理前(P 0. 05),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后,研究组QOL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调节患者精神与心理状态,有助于恢复其社会功能,改善神经内分泌情况,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RI与CT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效果。方法:本院接收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70例均进行MRI检查和CT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不同部位病灶及不同发病时间的检出情况、相关检查指标进行比对。结果:MRI检查对顶叶、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部位的病灶检出率以及发病时间24h、24-72h患者检出率、总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P0.05),病灶大小小于CT检查,检查时间长于CT检查,检出时间短于CT检查,P0.05,平均病灶数目多于CT检查(P0.05)。结论:MRI检查应用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的效果相较于CT检查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以及病灶的部位与体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28例,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62例,认知功能正常组66例,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灶部位,同时检测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合并症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脑梗死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病灶多位于左侧半球,累及额叶、颞叶、丘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P均<0.05);病灶位于顶叶、枕叶、脑干或小脑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是否≥65岁及有无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史与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教育程度、2次以上卒中史、吸烟史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无明显关联(P均>0.05)。结论病灶位于左侧半球,累及额叶、颞叶皮质、丘脑,病灶体积较大者更易发生认知障碍,高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是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方法比较47例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首发组)、53例老年复发抑郁症患者(复发组)和40名相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首发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复发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3、FT3、T4、FT4、TS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或P 0. 05);首发抑郁组与复发抑郁组的血清T3、FT3、T4、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2组间FT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水平降低,但是老年首发抑郁症与复发抑郁症组间甲状腺功能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且治疗前抑郁症状与甲状腺功能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我院老年抑郁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4,8周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老年抑郁改善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及依从率。结果干预后4,8周,两组焦虑、抑郁、老年抑郁改善程度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 0. 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同组干预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6. 67%)高于对照组(61. 67%)(P 0. 05)。结论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中,能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依从率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33-134
选取1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抑郁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得分及脑血流检查情况。研究组治疗前抑郁得分及治疗后脑血流值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前脑血流值及治疗后抑郁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抗抑郁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米氮平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每日给予米氮平口服,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口服,均治疗6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SDS、SSS、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HAMD、SDS、SSS、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阿米替林比较,米氮平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与前额叶、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点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12—2012-11在我院住院的51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及附近社区的46例正常对照(对照组)。入组24 h内应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P300)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多体素1H-MRS检测前额叶和海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复合物(C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N2、P3潜伏期均延长,N2、P3波幅均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58、5.834、4.707和-4.968,P<0.01);Re、Rpe、Rf均高,Cc和Rf%均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69、5.682、3.001、-3.649和-4.269,P<0.01)。研究组NAA/Cr值左侧和右侧前额叶、左侧海马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4±0.28)vs(1.87±0.16),t=2.767,P=0.007;(1.73±0.32)vs(1.89±0.15),t=2.315,P=0.023;(1.75±0.33)vs(1.87±0.27),t=2.641,P=0.001]。研究组左侧前额叶、左侧海马的NAA/Cr值与P3波幅、Cc、Rf%等均呈正相关(r=0.352,0.324,0.337;0.344,0.312,0.334,P<0.05),与P3潜伏期、Re、Rpe、Rf等均呈负相关(r=-0.354,-0.353,-0.370,-0.296;-0.352,-0.356,-0.364,-0.302,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前额叶、海马的神经元低水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与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脑梗死病变的检出率、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以及病灶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与CT检查比较,MRI检查对脑梗死病变的总检出率及不同梗死时间的病变检出率更高(P<0.05);MRI检查在额叶、颞叶、顶叶、小脑等部位的检出率更高(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基底节区、丘脑等部位的病变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CT检查比较,MRI检查显示病灶数量更多,病灶更小,检查时间、发病-检查时间更短(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升病变检出率,更好的发现微小病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安非他酮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口服安非他酮治疗,对照组日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研究组显效率为80.0%,对照组为75.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χ^2=0.287,P〉0.05)。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研究组治疗1w末起,对照组治疗2w末起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1w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研究组治疗2w末起,对照组治疗1w末起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后各时点均较研究组下降显著(P〈0.05)。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研究组头痛、嗜睡、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安非他酮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均显著,但安非他酮抗抑郁起效更快,不良反应较轻,而抗焦虑作用不如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76-2277
比较CT与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均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多发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检出率,梗死病灶位置,病灶检出时间,检查时间和病灶大小。MRI对梗死时间24h和24~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出率(P0.05)。两组对梗死时间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和MRI对多发性脑梗死基底节、脑干、额叶、颞叶、顶叶和小脑位置的病死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时间显著长于MRI检查(P0.05),检查时间显著短于MRI检查(P0.05),检出病灶显著大于MRI检查(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临床上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比较DWI与常规MRI检查对急性期脑梗死检出情况,并探讨DWI序列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表现的关系。结果 90例患者中超急性期22例,急性期28例,亚急性期40例。超急性期、急性期DWI信号均为高信号,亚急性期39例DWI信号为高信号。DWI序列对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病灶检出率均大于T2WI序列(P 0. 05),对亚急性期病灶检出率与T2WI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超急性期DWI病灶最长直径、ADC值小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P 0. 05),急性期DWI病灶最长直径、ADC值小于亚急性期(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DWI序列扫描呈高信号,且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病灶和ADC值均增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卒中认知障碍的影响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70例,均行颅脑CT检查确定病灶位置,并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结合CT图像分析脑卒中认知障碍影像特点。结果: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最高,不同病灶部位认知障碍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部位为额叶、颞叶、丘脑者MOCA评分明显低于病灶部位为基底节、顶叶、枕叶、小脑、脑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与脑卒中病灶部位有关,其中额叶、颞叶、枕叶、丘脑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最高,额叶、颞叶、丘脑认知功能缺损程度最重,而基底节、脑干等部位的认知障碍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脑CT灌注成像(CTP)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探讨脑血流灌注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进行脑CTP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3例,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价和画钟测试(CDT),按认知功能受损的程度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n=43)、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n=48)和血管性痴呆(VD)组(n=12)。分析各组CTP不同大脑部位感兴趣区的脑血流灌注特点。结果三组糖尿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556,P=0.023),VCIND组和VD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年龄和糖尿病病史是V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三组间相比,额叶、颞叶、顶叶的局部脑血容量(CBV)有显著性差异(F3.216,P0.05);VD组额叶、颞叶、顶叶的CBV低于对照组(P0.05),且VD组额叶、颞叶CBV低于VCIND组(P0.05)。三组左侧的颞叶、顶叶和半卵圆中心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以及左侧枕叶的TTP有显著性差异(F3.116,P0.05);VD组高于对照组和VCIND组(P0.05)。三组在局部脑血流量(CBF)及右侧脑叶的MTT和TTP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顶叶及右侧颞叶的CBV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203,P0.05)。顶叶和左侧额叶的CBV与CDT评分呈正相关(r0.214,P0.05)。结论不同程度VCI均存在脑血流灌注降低,以额叶、颞叶、顶叶降低明显,且血流灌注随着认知障碍程度的进展而进一步降低,左侧半球受损早于右侧。脑CTP可为VCI的早期识别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1例,对照组30例,均口服米氮平治疗,研究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持续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第2周、4周末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起效快,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组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小组心理护理,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的心理状态,干预后康复效果、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康复效果、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小组心理护理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积极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