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500例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前后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变化,比较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术中疼痛程度,生理指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2.51±6.32),(42.83±7.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39±8.74),(57.31±8.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6.3576,16.3576;P均〈0.05);观察组患者内镜检查时的心率、血压及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对内镜复查的接受率分别为98.96%,96.56%,高于对照组的78.64%,6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6.3582,18.6246;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缓解和消除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手术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以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有利于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该院分娩的孕妇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护理干预前后孕妇的抑郁、焦虑程度进行评定,并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孕妇护理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孕妇的焦虑、抑郁心理,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吕萍 《医学临床研究》2014,(7):1439-144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在本医院妇科确诊为宫颈癌并手术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一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PS)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46.48±7.08 vs 46.58±7.09)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后一周,观察组和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40.03±3.66)和(42.90±4.07),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DS评分分别为(42.68±3.72)和(44.98±4.75),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缓解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下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的无陪护护理管理。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剖宫产产妇291例为对照组,实施责任制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由家属完成;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产妇292例为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日常生活护理由医院护工完成,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术前1d及术后第6天分别对产妇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焦虑、抑郁状况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4.34±1.63),(34.51±1.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60±1.43),(42.95±1.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22,25.25;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98.29%,高于对照组的9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7,P〈0.05)。结论无陪护护理可缓解剖宫产产妇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青年女性颌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青年女性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2组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青年女性颌骨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其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家属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 SDS 及 SAS评分分别为(39.81±5.34),(34.67±4.6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1,8.9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1,2.8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在SCL-90调查中显示冠心病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均高于常模(P〈0.05);2.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下降,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可伴有多种心理障碍,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海军总医院收治的C H 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较对照组干预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QOL-74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CHF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减少高压注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剂外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安门医院放射科进行增强CT检查的8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C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明显降低高压注射C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影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患者为主导的护理干预,观察5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及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及SDS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其中干预组下降趋势更明显[SAS得分:(26.78±6.45)分比(52.98±6.78)分;SDS得分:(16.56±7.98)分比(38.16±4.38)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03,10.30;P〈0.01)。干预组SAS得分为(26.78-4-6.45)分,对照组为(38.35±6.5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P〈0.01);干预组SDS得分为(16.56±7.98)分,对照组为(23.01±5.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9,P〈0.01)。结论通过认知、心理、行为等以患者为主导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于食管癌伴负性情绪患者的影响。【方法】本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及依从性情况。【结果】入院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53.3±7.8)分、SDS评分(52.4±5.5)分均高于观察组的 SAS评分(48.9.±7.2)和 SDS评分(48.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明显缓解食管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人照护模式在老年肺癌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整体护理模式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此基础上实施全人照护模式,采用生命质量测评量表( FACT)、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ACT各分量表评分及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ACT各分量表评分分别为(69.99±1.45),(69.87±2.54),(70.24±1.36),(69.25±2.02),(68.24±1.41)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FACT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SAS评分分别为(33.893±4.257),(29.754±3.896)分,均低于对照组(39.450±5.058),(34.639±5.7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3,1.903;P<0.05)。结论全人照护模式对提高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专职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110例,按照数字随机排序分类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治疗前后均给予专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分析患者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53/55),高于对照组83.6%(4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低于对照组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1.7±4.23),(40.6±4.10)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55.8±3.92),(56.2±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0,11.49;P<0.05)。结论专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行肝脏移植治疗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274,16.60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0dSAS评分为(38.82±11.13)分,对照组为(43.29±13.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0dSDS评分为(36.75±12.20)分,对照组为(47.76±15.8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02,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1,x2=6.69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62±17.521)分,高于对照组(76.69±19.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41,P〈0.05)。结论完善的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抑郁水平,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运用1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6.67±6.11),(40.69±6.76)分,均低于对照组(45.02±6.24),(45.96±6.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462,6.211;P<0.05);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的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9,P=0.024)。结论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缓解静脉血栓患者负面情绪及症状困扰程度的效果。方法将82例术后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共情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困扰量表( DSI)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及症状困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DSI评分分别为(36.47±9.76),(33.17±11.66),(34.47±5.6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9.70±13.56),(42.99±12.50),(38.96±5.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797,-3.678,-0.367;P<0.05)。症状出现与否、症状困扰程度均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 P<0.05)。结论通过实施共情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症状困扰程度。  相似文献   

18.
张海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11-2013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烧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烧伤整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采用SAS评分及SDS评分评估患者负性情绪,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GQOLI-74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烧伤整形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为患者的术后治疗和康复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09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一般护理、膀胱冲洗护理、膀胱灌注化疗护理、术后并发症知识宣教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SF-36健康调查得表( SF-36)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时间(26.1±7.8)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20.3%(12/59);对照组术后复发率18.0%(9/50),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7,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15/59),对照组为30.0%(15/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01,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量表生活质量总分为(596.1+113.4)分,高于对照组(512.4+1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6,P<0.05);SF-36量表中TH、RP、MH、VT、RE、SF6项的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96,5.028,5.137,5.918,7.009,6.402;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的SDS、SAS量表评分结果均低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1,4.013;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SA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5,4.202;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2%(55/59),高于对照组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716,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